高市在日本的支持率还挺高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备询时,暗示日本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冲突,“台湾有事”言论引发中日关系过去一周日益紧张,但并未冲击高市的支持度。

日本共同社11月15日至16日实施两天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显示,高市内阁最新支持率为69.9%,较10月上升5.5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仅为16.5%。对于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称有意在“台湾有事”时行使集体自卫权一事,“赞成”加上“倾向于赞成”的受访者总计48.8%,表示“反对”的占44.2%。对于高市早苗提出的增加防卫费以强化防卫力方针,60.4%的受访者表示“赞成”,34.7%表示“反对”。

这可能是高市拒绝收回错误言论的底气。挺好。既然她不仅代表她自己,还代表日本人民,那中国对日本的惩罚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必须说,中日关系近些年来很艰难。日本右翼猖獗是一个因素,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反感是日本右翼敢于猖獗的重要因素,这两者是互动的。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以亚太的头雁自居。脱亚入欧(后来为脱亚入美)意味着“欧美之下,万国之上”,这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日本民族认知,二战战败在某种程度上强化而不是打破了这种认知。

在日本的民族心理中,日本的战败是因为在挑战“世界之最”时,没有认清美国的强大,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则只是“搭便车”。在日本叙事中,二战不是二战,只有“支那事变”和“太平洋战争”,前者一路凯歌,后者才是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直至最终战败。

在G7变成G2的时代,日本找不着北了。因为历史而被清算的恐惧只是一部分,在更加现实的层面上,中国制造的强劲崛起吃掉了日本的蛋糕,使得日本不仅害怕而且仇恨中国的崛起。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朝野日益认清中国的真实实力的时候,日本反而“一跃而起”。其实不奇怪。日本已经习惯于Pax Americana,对美国实力的迷信已经成为宗教级的信仰,有美国“罩着”,所以“不怕中国”。

另一方面,殖民台湾是日本扩张时代的顶峰,不少日本人抱有台湾情结。台湾人对日本也投桃报李,台湾人中会说一点日语的人比会说一点英语的人都多。日本人到台湾和台湾人到日本都有点“错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觉,“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在日本不乏市场,侵略和殖民的罪恶就忽略不计了。至于中国的愤怒,如果对别人看不惯的时候,刺激起别人的愤怒,是否还有一点快感?

对中国的报复不害怕吗?那不是有美国罩着嘛?美国如果对保卫台湾不再热心,对保卫日本还是坚定的,至少日本人这么想。不还有美日安保条约吗?至于美国想淡化北约第五条,那就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了。

高市的妄言对中国人是大放厥词,对日本人更多的是“不是本来就这样嘛”,中国从民间到政府的强烈反应反而成了小题大做,激发出逆反心理,在共同社电话舆论调查中索性支持高市。

后,不知道日本民间的反应是否会有变。但估计起来,支持和反对“台湾有事”时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相对比例未必会大变,变化的只是未表态的中间派,而未表态的中间派本来已经是很少的少数了。

在真正的存亡问题面前,正常的反应是正方和反方势均力敌,但不表态的中间立场应该至少三分天下,因为不表态的包括拿不定主意和确实不置可否。在真正的存亡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很正常。但不表态的中间派几乎消失,这说明民意已经高度极化,只有强大外力才能打破平衡。

《解放军报》接连发表强烈措辞的文章,或许就是这样的强大外力。现在还不知道日本民意会有何变化,但日本政府已经慌了手脚。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将于11月17日起访问中国,预计将在11月18日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等人举行会谈,说明高市近日涉台发言并未改变日方一贯立场,同时传达“即便双方存在立场分歧,也应避免影响人员交流”的立场。

不过,除非高市自己公开收回错误言论,这样的“淘浆糊”是过不了关的。也只有高市的公开收回,才能一并纠正日本公众中的错误认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