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为何集体“迷上”钓鱼运动?

500

中国钓鱼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有1.4亿钓鱼人群,且这一群体正呈现出年轻化、全民化的趋势,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总数的12%,18-24 岁占10%,25-44 岁占比高达46%,而45岁以上的群体仅占 32%。

不难发现,相较于曾作为传统主力群体的 45 岁以上人群,年轻群体已成为当前钓鱼运动的核心参与力量。

在此发展背景下,威海在国内外渔具市场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据悉,威海市拥有钓具生产及配套企业 1400 余家,从业人员近 5 万人,全行业年产值超 100 亿元;同时,其在电商平台上热销的渔具品牌亦同步发力,二者共同为国内钓鱼热潮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500

▲借助拼多多的发展红利,威海走出了“钓迷”“创威”等钓具新品牌。

纵观威海渔具产业带的整体发展脉络,其中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一根鱼竿里的产业跃迁 

数据显示,威海钓竿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超60%,这一产业离不开本土创业者的推动。 

“钓迷”的张荣波本是通信行业出身,随家人定居威海后,误打误撞加入了一家仅4人的小型钓具公司,从运营助理做起。和张荣波一样在威海产业带扎根生长的,还有创威创始人孙中文,2010年威海钓具价格偏高,孙中文先从线上售卖其他品牌产品起步。 

彼时的威海已初具钓具产业带规模。

原材料、配套产品与加工服务一应俱全,但受限于国货品牌竞争力薄弱,当地产业长期充当国际渔具品牌“代工车间”。本土创业者的出现,为威海渔具产业带注入了技术突破与品牌发展的意识。 

2016年,张荣波带着“钓迷”入驻拼多多,把目光投向年轻人喜欢的路亚钓上,可当时国内路亚钓具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低价产品材料差、设计不专业,国际专业品牌入门款就要1500元,国内专业品牌也需1000元且选择很少。 

更关键的是,路亚竿核心材料碳纤维依赖日本进口,一米就要800元。张荣波抓住国内碳纤维技术突破的机遇,将同等性能的国产碳纤维应用于“钓迷”路亚竿,让材料成本直降至每米100多元,原本1500元的专业路亚竿,最终以100-200元的亲民价推向市场。

在钓具关键组件导环领域,市场主流的日本富士T环,一支竿8-9个就要近400元,而国产不锈钢导环又会增加竿体重量。张荣波为此联合国内陶瓷工厂,研发国产钛合金导环,解决了重量问题,还将单竿导环成本压至数十元。 

孙中文的产业布局同步推进。 

2016年为控制成本,他建起自己的工厂,2019年,“创威”入驻拼多多,在与平台运营人员多次沟通后,他重新梳理优化生产线,后来直接涉足碳纤维原材料生产,实现了碳布的自主定制生产。

500

▲路亚竿在涂刷环氧树脂后,需要旋转风干以保障涂刷均匀。

技术突破的同时,两人均转向自主品牌建设。

据悉,张荣波主动缩减外贸代工订单,把产能投向“钓迷”自主品牌,从台钓到路亚再到小物钓,精准贴合市场需求;孙中文则从早期售卖他人产品,到打造“创威”品牌,优化生产线推出“凌天”系列。

当前,威海渔具逐步摆脱“代工依赖”,树立起高品质国货形象,“钓迷”的路亚竿在拼多多月销近10万支。“创威”首款优化产品“凌天1代”,上线首月就卖出数万支,更新至第三代仍是平台爆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位创业者的成长路上,拼多多的赋能贯穿始终。

威海渔具产业带的蜕变,并非单一主体的孤立成长。本土创业者用技术推动产品升级,用品牌意识摆脱代工依赖的同时,拼多多以平台之力,为这些创业者搭建了低成本试错、高效率成长的舞台。

具体来看,平台的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提供流量扶持,让“钓迷”“创威”的产品快速触达用户;专项减免与低成本运营环境,帮创业者控制初期成本;数据支持让张荣波精准捕捉小物钓趋势,孙中文及时调整产品方向。 

这场产业跃迁的背后,藏着国货崛起的核心密码,依托产业带优势,以创新为内核,借电商平台势能,让中国制造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国货形象,这是产业带与电商平台深度共振的成果。

“全民钓鱼热” 是偶然吗? 

今日,周末的城市河畔与郊野湖边,越来越多年轻身影格外显眼。

有人背着路亚竿,随走随钓灵活切换钓点;有人带着孩子摆弄小巧的小物钓装备,路亚钓、小物钓等新兴钓鱼方式在年轻群体中异军突起,曾经被贴上“中老年专属”标签的钓鱼活动,正悄然成为年轻人的潮流休闲选择。 

但这股“全民”钓鱼热的背后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是威海渔具创业者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

据悉,最初“钓迷”主打台钓钓具,但张荣波很快发现,年轻人对台钓热情减退,从支钓伞、准备钓具到开饵,准备工作要一个多小时,收摊也得半小时,繁琐的流程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他意识到,台钓主力中青年市场趋于饱和,年轻人更偏爱简单快节奏的钓法。 

路亚钓便是最佳选择。

张荣波优化竿体设计,用碳纤维打造出方便随身携带的路亚竿,彻底解决了“装备重、准备久”的痛点。后来,张荣波又通过拼多多的数据洞察到小物钓的兴起,原先的渔具用户人群画像主要是中老年人群,且中国渔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男性占比超过80%。 

小物钓则一举打破了人群限制。

这种钓法无需复杂装备,连孩子和年轻女性都能轻松参与,他随即推出造型小巧、操作简单的小物钓鱼具套装,价格远低于市面近400元的同类产品,却保持了同等品质,一经上线收获消费者的青睐。 

500

▲图源网络

孙中文也在围绕年轻需求不断打磨产品。 

随着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他发现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用户,对钓具的外观设计有着更高要求,传统深色系钓具虽耐用,却缺乏时尚感,难以吸引年轻群体。于是,孙中文调整了产品设计,推出一系列暖色调钓具,既保留了专业性能,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不仅如此,他还针对年轻用户细分的钓鱼场景,比如钓鲢鳙、翘嘴、鲫鱼等不同目标鱼,精准调整钓具的硬度、调性等参数,让每一款产品都能精准匹配特定需求,进一步贴合了年轻群体对“专业且个性化”的追求。

当然,这些贴合年轻需求的钓具能快速触达消费者,离不开拼多多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感知与赋能,这为张荣波、孙中文等渔具商家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长远来看,拼多多让钓鱼变成了年轻人潮流休闲、亲子互动的娱乐选择,同时,这一项传统休闲活动正焕发出全民活力,而威海渔具产业带的成长,见证了国货对年轻需求的适配能力,也彰显了电商平台与产业双向奔赴。

“钓鱼热”背后的推动者  

不可否认,钓鱼热之所以能持续升温,既离不开威海渔具产业带的坚实支撑,也离不开拼多多在产业带升级与市场培育中的推动作用,渔具已成为用户心智中认知度很高的类目。 

据悉,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轻松迈入钓鱼领域,拼多多率先打通了威海渔具产业带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链路。当前,众多威海渔具企业入驻平台,“工厂直供” 的模式压缩了传统流通环节中的中间商层级,大幅降低了仓储、运输、分销等环节的成本,让产品从生产车间直接抵达消费者手中。 

这样一来,性价比对比显而易见。

事实上,中国钓鱼参与者的用具人均消费支出并不高,2023年大约为213元,在原材料突破和供应链优化下,拼多多上大部分品牌已经进入平民价位,钓迷入驻一年后,品牌单店在拼多多GMV超200万。

与此同时,拼多多依托平台海量的消费大数据,精准捕捉用户对渔具的功能需求、价格敏感度与使用场景偏好,为威海渔具企业提供精准的生产指导,助力企业定制出兼具品质与性价比的产品。 

“按需生产”与“直供直达”相结合,让鱼竿、鱼线、鱼钩等基础渔具的价格更加亲民,有效降低了消费者参与钓鱼活动的入门门槛,使得以往可能因装备成本望而却步的人群,如今也能轻松购置全套渔具,享受钓鱼带来的乐趣。 

在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实惠的同时,拼多多还针对威海渔具产业带的商家构建了一套多层次扶持计划。对于众多中小渔具企业而言,平台扶持尤为重要,以往受限于生产规模与市场洞察力,中小企业难以实现柔性化生产。

在拼多多的支持下,商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随着订单量逐渐增多,孙中文还能与辅料供应商议价,配件成本降了,产能也充分释放,形成了“订单多-成本降-品质升”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坚持帮商家提质增效,已经在平台内形成了良性竞争生态:商家不再受困于同质化竞争,反而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品质提升、物流服务优化与售后服务完善中。

与拼多多合作至今,张荣波、孙中文都不再只盯着“卖货”,而是有精力琢磨品质升级,同时,更注重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与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当单个商家的发展动能被激活,整个威海渔具产业带的转型升级也随之加速。

500

▲钓具生产的大部分环节仍为手工完成,工人正在对竿节进行质检。

作为助力上千个产业集群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平台,拼多多把成熟的产业赋能经验复制到了威海渔具领域,使当地得以跳出“代工贴牌”的传统模式,逐步成长为拥有自有品牌、具备核心设计能力的行业新秀。

时至今日,威海渔具企业摆脱了以往的发展困境,朝着高质量的方向稳步迈进。

拼多多在当代钓鱼热潮兴起的过程中,构建起了“消费者 - 商家 - 产业带”三方共赢的生态闭环。由此,威海渔具成为享誉全国的产业名片,以产业互联网的力量激活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潜能,为更多地方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也让大众休闲消费市场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

版权声明:道总有理,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与修改。如需商务、内容等相关合作,请联系本人微信号:wddtalk

500

点击阅读原文  -- 道总有理,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