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明解读996:从兴起走向消亡的必然之路

本文整理自视频号UP主“向明而敬”的视频录音,录音由豆包整理。

——以下是内容:

谈及996工作制,我始终认为,随着市场迈入存量竞争阶段,这一曾广泛存在的模式,必然会逐步走向消失。

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讨论的996,并非某一家企业的个别制度,而是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长时间且高强度的加班现象。

回溯996的发展历程,它主要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彼时996起源于出口企业。当时海外订单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异,再加上农民工群体带来的人力优势,恰好为中国制造构建起弹性生产力,在那个时期发挥了实际作用。

到了2010年至2015年,便进入了第二阶段,互联网行业成为996的主要推行领域。那时候互联网行业盛行“快鱼吃慢鱼”的竞争逻辑,千团大战等激烈竞争事件频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加快发展节奏,996慢慢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常态。

2015年至2020年则是第三阶段,互联网行业开始跨界扩张,传统企业受到冲击。为了提升自身执行力、跟上市场变化节奏,传统企业也被动地被裹挟着实行起996。

但如今,996已经到了必须退出的时刻,背后的原因十分清晰。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当下的市场环境与过去截然不同,996不仅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企业方面,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已经达到极限,行业不再需要重复建设,996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传统企业更要认清一点,996只能在执行层面起到改善作用,根本无法助力企业优化战略,长期推行还容易导致企业在战略判断上变得迟钝。

除此之外,996还与企业家人设紧密相关。如果企业一直坚持推行996,会产生高昂的社会成本,极易导致企业家的人设崩塌。实际上,企业更应该做的是树立“好人”“能人”的正面形象,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正道。

综合来看,在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996不会突然消失,而是会先经历一个缓慢消退的过程,之后再加速走向消亡,最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各位观网的朋友怎么看?欢迎评论区发表意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