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年轻人月入4000万越南盾,仍被迫"啃老"
"月入4000万越南盾(约合1.1万元人民币)却依然无法独立生活",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当下许多越南年轻家庭面临的残酷现实。随着物价持续上涨、收入停滞不前,一股"回巢"潮正在越南都市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他们不得不放弃独立生活的梦想,搬回父母家中以应对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
30岁的河内市民成南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他和妻子原本月入4000万越南盾,在外租房生活绰绰有余,甚至每月能存下1500万越南盾。然而,随着2024年孩子出生,生活成本开始攀升;到2025年,房租从1000万涨到1400万越南盾,电费翻倍,食品价格飞涨——"几个月前一捆蔬菜1万越南盾,现在要2万到2.5万"。最终,他们不得不带着孩子搬回父母家,每月至少能省下1500万越南盾。
2025年9月,成南的祖母正在为全家人做饭
胡志明市的明竹一家也面临类似困境。2022年他们贷款购买公寓,每月还贷1500万越南盾,剩下的2000万越南盾勉强维持生计。随着物价上涨,他们最终选择搬去与公婆同住,并将自己的公寓转租出去。这一决定让他们每月节省近2000万越南盾,虽然通勤距离增加了10公里,但明竹坦言:"曾经因为怕矛盾而不想和公婆同住,但现在我觉得得多于失。"
这种现象背后是严峻的经济数据。越南2025年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上涨3.26%,其中食品、户外餐饮、水电费是主要推手。更关键的是,大城市房价飙升——河内一手房价格同比涨幅一度超过30%,而劳动者月平均收入仅770万至820万越南盾。收入与支出的巨大剪刀差,迫使年轻人做出"回巢"选择。
FIDT公司金融专家何云分析指出,这一趋势本质上是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而非情感驱动。她警告说,虽然东亚文化有多代同堂的传统,但若无明确规划,年轻家庭可能陷入"依赖陷阱",影响信用记录建立,并推迟购房、教育等重要决策。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回巢"现象并不罕见。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约三分之一的18-34岁成年人与父母同住;英国20-34岁男性与父母同住比例达33.7%,较十年前增长10%;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普遍存在类似趋势。
2024年9月,人们去超市买食物
对于已经"回巢"的年轻家庭,何云建议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时间表,优先建立3-6个月的应急基金,并严格执行50/20/20/10的收入分配原则——即50%用于必需品、20%储蓄还债、20%教育投资、10%个人发展。同时,应与父母达成"家庭协议",明确同住期限和目标,使"回巢"成为跳板而非依赖循环。
面对这一社会现象,越南政府已采取行动。胡德福副总理要求各部委密切监控物价,调节供需,防止价格过热,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协调政策控制通胀。这些措施能否缓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尚需时间检验。
对于成南夫妇而言,搬回父母家虽是无奈之举,但也带来了转机:他们不仅省下了房租,还开始积累应急基金。正如成南所说:"我们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可以重新规划未来。"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种"倒退"或许正是为了更好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