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将迎第六个IPO,京东工业赴港IPO,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500

据港交所9月28日披露,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瑞银为联席保荐人,中信证券为财务顾问。此前,京东工业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将计划发行不超过253,309,8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或很快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若此次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继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以及德邦股份后,刘强东收获的第六个上市平台。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500

京东工业是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践行变革性的工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公司帮助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及合规。

公司通过“太璞”这一“数”(数智)、“实”(商品)结合的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太璞”建立在公司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之上,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工业品及提供相关服务获得收入。

京东工业于2017年开始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的交易额计,公司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

根据同一资料显示,随着公司向更广阔的工业供应链市场扩展,按2024年的交易额计,公司亦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4.1%。公司规模的持续增长充分证明了公司业务模式的高效性。自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收入由约141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1%。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京东工业于2024年在中国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拥有最广泛的客户覆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服务约11,100个重点企业客户。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重点企业客户包括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SKU数量计,京东工业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的工业品供应。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提供约8,110万个SKU,涵盖80个产品类别。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的十二个月内,公司的商品供应源自于由约158,000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广泛的且覆盖全国的工业品供应网络。

500

“太璞”包含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这些服务包括采购战略咨询与数智化规划、采购供应链数智化技术服务及运营与增值服务。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完整的“太璞”解决方案或选定部分,如商品供应及若干特定服务的组合。

在工业供给侧,京东工业推动从商品、采购、履约到运营等工业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智化转型,构建了一套端到端的数智化基础设施,形成了“太璞”的根基。公司将海量商品的参数标准化及数字化,以统一工业供应链上的“语言体系”。

公司为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及其他客户提供数智化采购服务,使他们能够享受便捷的工业品采购。公司利用智能决策优化履约安排,并为客户提供实时履约保障。公司的闭环数智化服务囊括采购计划、交易和售后服务,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和透明采购。

500

在客户需求侧,依托于端到端的数智化基础设施,京东工业将业务进一步延伸至客户内部,协助其进行顶层采购战略规划与采购供应链系统建设,以更好地实现客户内部数智化转型。

公司通过“太璞”提供的数智化采购解决方案—商城采购解决方案、SRM采购解决方案和招标采购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高效地应对不同的采购场景。公司还为客户提供采购咨询服务、搭建采购运营及合规管控系统,帮助客户高效、闭环地管理供应商,规避潜在风险。

以工业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为支撑,京东工业建立了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公司整合采购需求,并与分销商、代理商的库存及制造商的产能进行数智化链接及匹配,以实现智能商品寻源,这使得公司一大部分的订单可以由供应端直接发货给需求端来完成。

公司的智能履约系统、履约时效管理系统及物流承运平台使得公司能够在自有运营之外整合第三方的履约交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对物流资产的投资。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强大的技术力使公司得以在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稳健的运营资金。

500

中国于2024年录得世界最大的第二产业产值,且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此外,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中国引领全球工业供应链市场,在2024年拥有11.4万亿元的全球最大市场规模。

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在供需两端高度分散,分销层级冗余,商品参数非标,且企业对采购过程的把控有限,导致整个工业供应链成本高、效率低、采购透明度低。因此,工业供应链参与者亟待数智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在2024年仅为6.2%,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2%。数字化渗透率的提高预计将推动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2024年的0.7万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8%。

京东工业的收入规模于往绩记录期间增长显著。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品销售收入,其余收入来自提供交易平台、广告以及技术及其他服务。

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由2022年的141亿元增至2023年的17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6亿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3亿元。

京东工业于2022年录得净亏损13亿元,于2023年录得净利润480万元,并于2024年录得净利润7.6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净利润2.9亿元,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净利润4.5亿元。

公司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录得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7.1亿元、8.2亿元和9.1亿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8%;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3.7亿元及5.0亿元,同比增长34.1%。往绩记录期间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的增长代表了公司业务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

本次京东工业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于下述用途:在未来48至60个月用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工业供应链能力;在未来48至60个月用于跨地域的业务扩张;用于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营运资金需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