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限高被取消,万达到底欠了多少钱?
王健林突然被限制高消费了。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刷爆全网了。但仅仅24小时后,关于王健林的限高就被取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万达到底欠了多少钱?
事情的导火索呢?只是一笔1.86亿元的债务纠纷。曾几何时,王健林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可现在呢?万达却连1.86亿元都支付不了了。
对大型房企来说,不怕它欠债规模大,就怕它小额债务还不起。因为债务规模大,意味着产业欣欣向荣,房企的资产规模也在急速扩大。房地产天然就是依靠债务驱动的。可一旦小额债务还不起呢?就意味着,这家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了,账上现金不够了。万达到底欠了多少钱?怎么会连1.86亿都还不上?
其实,万达还不上的不只是这1.86亿,还有被强制执行的金额52个亿。这些钱,暂时都还不上了。根据2024年三季报显示,万达商管债务总额高达2990亿元,逼近3000亿了。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就有400亿,万达账上的现金呢?仅151亿。额外的短期借款还有38.9亿,算上利息的话,万达年内资金缺口至少在300亿以上。那万达怎么还这些钱呢?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借新债,还旧债。二是,变卖资产,抵押还债。
其中,万达广场就是王健林手里最优质的商业资产了。在2024年间,王健林就卖了30多座万达广场。进入2025年以后,王健林又卖了7座万达广场。可这些远远不够,万达欠下的债,就价值200座万达广场了。那为什么王健林不继续卖呢?有两大阻碍!
一是,一部分股权质押,被冻结了。这些万达广场不是王健林想卖就能卖的,它背后的股权很复杂。有些是万达自筹资金,重金投入打造的。但在万达搞轻资产转型以后呢,很多万达广场就不是王健林自筹资金,自主打造了。它本质上,变成了一种“贴牌运营”的生意。比如,它找保险公司合作,由保险公司出钱,所有权归保险集团,而万达呢?负责整个商业广场的品牌运营。
也就是说,王健林变成二房东了,背后的保险集团才是一手房东。这些万达广场,王健林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为什么保险集团愿意出钱呢?因为这就是一个收租的生意。只要租金源源不断地收上来,保险集团就稳赚不赔。
另外呢,还有一些是合资打造的,万达出一部分钱,其他公司出一部分钱。就算王健林想单方面卖掉,也需要跟其他股东协商一致。还有一部分万达广场的股权,早就被质押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了,处于被冻结状态,无法转让。
因此,万达广场不是王健林想卖,就能卖的。
二是,没有那么多人接盘。万达广场确实是优质资产,但擅长商业地产运营的公司,却很少。它的品牌与万达深度捆绑。离开了万达,这些万达广场还能否继续稳健经营?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此前,接盘万达的主要是太盟资本、腾讯、京东等。这些资本愿意接盘的,能接盘的,也基本都接盘了。剩下的呢?王健林也很难找到第三方来接盘了。万达广场属于重资产,投资大,周期长,增值空间相当有限,已经不好卖了。
看似万达的商业帝国依然庞大,但是呢,王健林对万达广场的控制权,已经大幅下滑了。
万达的债务压力依然很大,王健林的这一关,还没有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