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铁腕反腐、总裁办深夜裁员:华熙生物“刮骨”能疗毒吗?
董事长铁腕反腐、总裁办深夜裁员:华熙生物“刮骨”能疗毒吗?
近日,医美行业的“顶流”华熙生物可谓是风波不断。先是董事长赵燕在总裁办公会上直接放话,所有贪腐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代问题、提交辞呈,否则就移交司法部门。这一番“刮骨疗毒”的操作,力度不可谓不大。
紧接着又传出组织性裁员,多名业务线大幅精简,像曾经上百人的“肌活”“米蓓尔”团队,如今竟被压缩到只剩十几人,赔偿以N+1为主,还有不少岗位转为外包,甚至北京总部的部分岗位也被告知要迁往杭州。
同时,高管团队也是变动频繁,董监高多位离职或调整,核心科学家与业务负责人相继出走,研发与业务板块仿佛陷入了真空状态。一时间,公司内部人心惶惶,外部舆论也甚嚣尘上。
财报里的“暗礁”
华熙生物管理层走马灯式“闹剧”,把财报中那些晦涩的跌幅照得纤毫毕现。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跳水,仅有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降幅更是高达45%。
其中,曾经支撑起华熙生物业绩半壁江山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成了最大的业绩拖累。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40.36%。从2024年就开始的下滑趋势,不仅没有止住,反而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剧。尽管华熙生物方面表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仍处于调整周期,公司主动砍掉低效营销、重构科学品牌体系,短期牺牲收入是为了换取长期健康发展。
但这个调整期究竟要持续多久,效果又能达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是未知数。
此外,除了护肤品业务,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也未能幸免。原料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 6.26亿元,同比微降0.5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7.7%。虽然降幅不大,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微降也预示着华熙生物在原料市场的优势正逐渐受到挑战。
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77%,同比下降9.44%。华熙生物称,这主要是受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扩容速度放缓的影响。在医美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华熙生物的医疗终端业务却出现下滑,这显然与行业整体走向背道而驰。
值得一提的是,从财报中可以看到,虽然销售费用同比大幅下 31.44%,华熙生物解释主要是因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渠道及推广宣传费同比下降,但管理费用却较去年同期增长11.63%,公司称是因组织架构升级带来约2900万元管理费用,影响了短期损益。
一边是收入减少,一边是费用增加,华熙生物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刀光剑影的修罗场
华熙生物所处的医美行业,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QYResearch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108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2%。与此同时,医美早已褪去“小众消费”标签,而行业曾引以为傲的“暴利”“高增长”特征正加速消解,市场格局随之进入剧烈重构期。
在这样的医美行业大环境下,“玻尿酸三巨头”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在产品布局方面,爱美客已搭建“嗨体(颈纹)+ 濡白天使(童颜针)+ 熊猫针(眼周)+ 即将获批的肉毒”组合,覆盖保湿、填充、塑形、除皱四大需求,单客户复购率提升至58%;昊海生科用“第四代无颗粒玻尿酸+人表皮生长因子”切入创面修复与眼周精细化注射,形成差异化场景。
尽管2025年上半年玻尿酸三巨头核心经营指标均呈现下滑态势,但华熙生物降幅尤为突出。
2025年半年报显示,爱美客实现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华熙生物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昊海生科实现营业收入13.04亿元,同比下降7.12%,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降10.29%。
与此同时,锦波生物、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上异军突起,凭借着在新兴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对华熙生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以巨子生物为例,依托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重组胶原蛋白99.9%的医疗级纯度,手握超160项专利且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还率先量产注射级产品并拿下三类医疗器械证。同时,旗下可复美等品牌形成多元产品矩阵,通过“医研 + 消费”的全渠道策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财报显示,上半年巨子生物实现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可复美品牌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总收入81.7%;可丽金品牌实现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26.9%,占总收入的16.1%。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还面临着跨界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药企看到了医美行业的巨大潜力,纷纷跨界入局。比如,思摩尔国际、爱朋医疗、艾佰瑞等药企,凭借着自身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在医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玻尿酸红利见顶,华熙“老本”越卖越亏,胶原新贵与跨界药企两路夹击,腹背受敌。
背水一战
逆风城墙,华熙生物也在积极探索一道突围之路。
其一,华熙生物应重新审视自身的核心业务,将资源和精力聚焦在最具优势的领域。比如,对于润百颜品牌,应加大资源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线,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明星产品。对于夸迪品牌,可针对其高端抗衰定位,集中研发力量,提升产品的功效和品质,强化品牌在高端护肤市场的竞争力。
其二,华熙生物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在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不断探索透明质酸的新功能和新应用,开发出更多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加快对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如胶原蛋白、依克多因等,丰富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其三,对现有的品牌布局进行优化。针对旗下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等品牌,进一步明确各品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避免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比如,润百颜强化“修护好底子,成就好面子”的品牌定位,以科技护肤为特色,满足消费者对肌肤修护的需求。
此外,华熙生物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在国内市场,与更多的连锁药房、美容院、百货商场等合作,提高产品的铺货率和市场覆盖面。比如,在连锁药房设立品牌专柜,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在国际市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培育,提升市场份额。
虽然华熙生物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只要能够找准方向,坚定地实施变革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就有望在激烈的医美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我们拭目以待,期待华熙生物能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续写医美行业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