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被约谈5次,上市受阻,货拉拉如何破局

货拉拉被约谈了。

500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落实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及时规范经营行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货车司机、消费者等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平台规则和算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这是否说明,货拉拉在“算法公平性”“司机权益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存在长期争议?针对此,货拉拉回应称:“已全盘接受监管要求,将坚决落实约谈精神并立即启动整改工作。”

然而,这场整改能否真正破解货拉拉运营积弊,仍待观察。

约谈已不是新鲜事

货拉拉被约谈已不是新鲜事。

据不完全统计,货拉拉曾在2022年8月26日、11月17日,2023年11月3日、12月5日,加之本次,货拉拉3年来被约谈5次。这主要归因于其涉嫌恶意压价、随意更改计价规则、多重收费以及过高抽成比例等不当行为。

货拉拉屡次被点名的深层症结,在于平台扩张中市场规模、司机权益与合规经营的三重失衡。事实上,不只是货拉拉,大部分货运平台高速发展阶段,均伴随价格机制模糊、司机权益保障缺位、安全监管存在盲区等共性成长痛点。

一来,价格机制不透明,“接单时一个价,结算时又一个价”,是不少司机和用户的共同吐槽。

平台通过算法动态定价,本意是优化资源配置,但在缺乏足够约束和透明度的情况下,极易滑向算法压榨。货拉拉等平台常被指随意调整计价规则,导致运费预期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这种不透明性,不仅加剧了司机的收入不确定性,也使用户对平台产生信任危机。

二来,司机普遍在规则制定、费用结算、纠纷处理中缺乏话语权,权益保障不足。

司机是货运平台的基石,但他们的权益保障却长期滞后。网络上,关于会员费“打水漂”、佣金扣除不合理、运费拖欠等声音不绝于耳。有司机反映接不到足够订单,还有人在用户未支付运费的情况下,反被平台先行扣除佣金。

三来,而货运行业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货物安全保障、用户信息保护等多重维度,任何一个环节的安全监管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从车辆准入审核不严,到运输过程中的行为监督缺位,平台在安全管理上仍有明显短板。

行业乱象屡禁不止,货拉拉们若不能从一次次约谈中真正反思商业模式的核心缺陷,终将面临用户流失、司机离心、监管收紧的多重风险。

困于上市之路

随着头部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互联网货运行业进入了资本竞争时代。

近几年,互联网货运平台迎来IPO上市潮。2021年,满帮集团成功登陆纽交所;2022年,快狗打车在港交所上市;2023年,数字货运平台“路歌”的运营方维天运通也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快狗打车、满帮集团等同行早早登陆资本市场,互联网货运平台的领头羊货拉拉,却仍在资本市场的门外徘徊。

今年4月,港交所公告显示,货拉拉(上市主体为拉拉科技)再次更新了招股书,并披露了2024年度财报数据。这也是货拉拉第五次冲击港股IPO。此前,其曾在2023年3月28日、2023年9月28日、2024年4月、2024年10月期间4次申请更新财务数据。

三年内五次冲刺IPO,货拉拉始终困于上市之路,原因为何?

首先,货拉拉虽然坐拥庞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体量,但其长期盈利能力始终是资本市场最受审视的焦点。

招股书数据显示,货拉拉2024年全年营收高达15.93亿美元,经调整后的利润也达到了5亿美元。然而,货运行业本身竞争极度激烈,平台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补贴以争夺用户和司机,导致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盈利能力遭受考验。

此外,已上市的同行境况不容乐观,这给资本市场审视货拉拉提供了一个冷静的视角。比如:快狗打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市值大幅缩水。2022年上市当年,快狗打车的亏损达到历史顶峰12.05亿元,2023年亏损11亿元,2024年继续亏损1.93亿元。

其次,货拉拉“恶意压价、随意更改计价规则、过高抽成”等问题,不仅引发社会舆论批评,更直接触发了监管部门的介入,以至于资本市场对其的信心难以真正建立。

在黑猫投诉平台(9月25日)上,针对货拉拉的投诉多达98035条,投诉者不仅有消费者,还有货拉拉司机。货拉拉业务模式中存在的这些“顽疾”,恰恰是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合规体系不够健全的体现。

再有,货拉拉的IPO长跑,恰逢全球资本市场环境剧变的时期。

中概股经历波动,港股市场表现疲软,投资者对科技平台的估值趋于理性甚至保守。此时,资本市场不再仅仅青睐用户的增长速度,而是更关注企业的核心壁垒、运营效率和健康的现金流。货拉拉需要讲出一个更具说服力、更具差异化的新故事,才能吸引足够多的投资者认购。

或许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可持续的货拉拉,才是资本市场真正期待看到的。

安全、盈利、合规,缺一不可

曾几何时,凭借资本补贴快速圈地、凭借技术平台整合零散运力,是互联网货运行业高歌猛进的主旋律。如今,货运结束野蛮生长,正式进入合规深水区,安全、盈利与合规,这三座沉重的大山,考验着每一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智慧。

一方面,行业的竞争焦点发生了根本性转移,生态竞争取代单点竞争。企业不再仅仅比拼运力数量或APP流量,而是竞争整个生态的健康度。谁能更好地保障司机权益、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服务、构建更透明的信用体系,谁才能获得长期竞争力。

另一方面,行业监管趋严,合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频繁的监管约谈,直指行业价格机制不透明、司机权益保障不足、垄断行为等深层次问题。以货拉拉为代表的货运企业能否适应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体系,不再是一项成本负担,而是能否获得市场准入和用户信任的“生死线”。

值得一提的是,盈利是悬在几乎所有货运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如货拉拉这样的行业巨头,其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也屡遭资本市场质疑。未来,如何在平台、司机、用户之间找到公平且可持续的收益分配平衡点,是破解盈利困境的核心。

总而言之,安全是前提,合规是框架,盈利是目标。只追求盈利而忽视安全与合规,无异于沙上筑塔;而仅满足于合规却无法找到盈利路径,企业也无法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能够在这三者之间找到精妙平衡的企业。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