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几个比片还猛的短剧,没有人可以保持内裤干燥

500

文丨安妮

夜幕降临,一大乐事便是打开手机开始批阅朋友们转发的视频。

500

在像个小皇帝似地翻过7条猎奇、5条颜色、3条无法查看之后,一条抽象的短剧切片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短短30秒便讲述了一个围绕主角展开的身世之谜——风骚的老妈,神秘的宅院,消失的男人......每个元素令人瞠目结舌。

500

这类切片暂停得很有水平,总会在故事的最高潮处停下来,把人惹得心痒难耐后,再引导观众去自家的平台观看。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也跟着下载了app,一集又一集地追完了这部叫《犬舍》的短剧。其实整部剧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大概就是惩罚渣男,只是画面很香艳导致整体流量特别高。

500

女主似乎常演这样的题材

剧集结束会直接跳转到下一部,跟刷抖音似的,只要轻轻一划就能一直看下去,准备好迎接庞大的短剧宇宙。

500

常规的短剧和网文类似,末日、虐渣、穿越重生、修仙、权谋智斗等题材应有尽有,每集长度为1-3分钟左右,整体短平快,使得一部短剧总集数可达到70-100多集。

500

不过当你以为以上这些都是网文玩剩下的时候,短剧的癫狂程度早已超过你的想象。

我记得有一部反转主题的短剧是关于讨论谁的妈死了——当时,恶毒女主误以为去世的并非自己母亲而是婆婆,便多次侮辱自己的丈夫,直到70几集播完才发现男主并没有撒谎,死得真的是自己妈......

500

当你觉得就算问路边的旺财,它都该知道了,可这部剧里的恶毒女主就是不知道。这段还被up主做了鬼畜,推诿之间,妈与妈环环相扣,已然不知天地为何物。

500500

无厘头的风同样吹到了虐恋甜宠分区。女主正在屋内上吊,男主的一句“沈明珠屋里不许荡秋千”,能让大脑瞬间爆炸。

500

医学界也有自己的神片,不仅可以拿患者的身体当手术比赛道具,还顺带复刻了一波清宫手法,整部剧也是佳句频出。

500500

患者:???

不过这片段后续被演员刷到后认证,自己的台词部分有被短剧投流公司用AI魔改过,原版是止血纱布而非内裤,只是看网友沉迷玩梗已经无人关心真相,只能坦然接受了。

500

如果感觉以上还不是很劲爆,那接下来科幻巨制《子弹也能让人怀孕》你又该如何应对。

当屏幕前出现这句话时,大脑的褶皱仿佛瞬间被磨平了,谁能想到枪械可以取代试管,替人类完成基因传承的大业,下一代怕是早川秋这样的枪魔人。

500500

很少有什么剧情能击穿我这样雄鹰般的女人,不过当我看到以下这个堪比暗网级别的画面时还是虎躯一震,导演也不管观众是不是真得啃得下去,只管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无法自拔。

500

魔丸降世

为了凸显反派的蠢和恶,很多短剧中人设已经完全不按伦理出牌。就像这个在医院病房拔出病重母亲的呼吸管当双节棍使的魔童,其诡异惊悚的行为背后,竟还带着一点黑色幽默,令人细思恐极。

500

游戏这块也少不了,只是没那么猎奇,还是比较传统的“白银哥伪装身份疯狂颗秒职业选手赢下女神青睐”经典反转桥段,每次打完瓦看上这么一段,心情甚是愉悦。

500500

这些短剧出圈后还会带些捆绑的“售后物料”——演员拍摄时的花絮。

像是这段经典的“庖丁解牛”,演员在幕后舞刀时其实在疯狂划拉空气,牛牛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500

但在镜头前的牛牛成了这样:

500

那位一脚踢翻沈明珠的演员,也在抖音ID里玩上了自己的梗。

500500

作品切片底下的神评论也是观众和短剧play中的一环。

当看到女主为了和死去丈夫融为一体而喝下其骨灰,喝到最后发现骨灰盒里居然是奶粉时,网友们温暖的指尖也是敲打出了冰冷的文字。

500500500

别说,还就是这些看起来最俗套、奇葩的剧情,才能让人上瘾般看下去。

500

当然除去因猎奇来看的观众之外,这类短剧真正的受众其实不在少数。之前WETRUE短剧热度榜出过一组数据:

“在8月份,女性观众占比达到54.33%,而男性观众则占据了45.67%的份额。31-40岁观众为主流群体,占比达到36.40%。紧随其后的年龄段为18-23岁,占比8.02%,24-30岁占比14.02%,41-50岁占比22.38%,50岁以上的观众占比19.17%。”

用户数据上算得上平均,原本感觉只有大龄妇女爱看的短剧,其实早已触达了男女老少各个层面。在作品题材上,女频经典的“追妻火葬场”题材也开始慢慢向男频的“追夫火葬场”渗透。

500

人们爱看这些打脸虐渣的桥段。

现实中若是碰到个忘恩负义的对象,顶多也就是分手老死不相往来,不过在短剧里你却可以狠狠拷打这些被绿茶耍得团团转的负心汉们。这是不论谁来都能够感受到的爽点。

500

当然这些短剧发展到如今这种癫狂的程度,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早在2012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剧叫《屌丝男士》,是大鹏演的,每集大概十来分钟,因为剧情很精简加搞笑,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同类型的还有后面13年优酷上过的《万万没想到》。

500

当时整体创作环境还有种“经济上行的美”,并没有太多短剧杀得出来,比较出圈的也就这两部,且剧情整体还是挺“正常”的,围绕着“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主题展开。

500

后续伴随抖音、快手等平台兴起,整个互联网的“冲浪习惯”完成了从图文、长视频到短视频的跃迁,部分创作者开始顺势连续更新更为精简的剧情内容。

500

2019年抖音古早网红叶公子,偶遇前男友+化妆反转

加上社会情绪的变化,从前不温不火的短剧在这样的环境下偷摸地发育起来。直至近两年起,短剧真正开启了一波“野蛮生长”。

500

越来越多仅供短剧拍摄的迷你影视基地在全国各地搭建完成,清华女博士演短剧日片酬1000等新闻开始频繁占据微博热搜,大家熟知的偶像明星也开始陆续参演......截至2025年6月,短剧用户已经高达6.96亿之多。要是把短剧行业比喻成一支股票,它终于在横盘多年之后,拉起了一根属于自己的“大阳线”。

500

刘晓庆饰演的短剧片段,讲述医生与总裁相恋

只是,病毒式扩张似乎没有养出更为优质的作品,反而在奇怪的方面内卷起来。

潜移默化之中也能感受到,受欢迎的短剧似乎不再是那些通篇轻松搞笑的“泡面番”,反而是前期无比压抑、后期才开爽的剧情节奏更受青睐。

于是,为了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剧情越来越降智,台词越来越猎奇,像前文列举的搞颜色、屎尿屁、突破物理人伦等上不了台面的边缘题材已经比比皆是。

500

当然,此类现象不止国内,老外那边也开始蠢蠢欲动、只不过因为文化和国情的差异,爆火题材不太一样。

日本那边还挺喜欢一些大小姐类型爽剧,之前TopShort火过的几部《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 《お嬢様は只今、インターン中》,都是讲述女主隐藏真实千金身份潜伏集团打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整顿职场的故事。

500

然而被资本主义浸润的老美这边可能更为豪迈,骨子里完全不考虑打工这件事,大多喜欢看些先婚后爱、豪门恩怨的题材。相信不久的未来,那篇传说级网文《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短剧化或将提上日程,不再只是活在AI中的谣言。

500500

不过就算再癫,短剧也是面向群众的文艺作品,不能无休止地突破底线、博眼球。2025年3月12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下发了一份“管理提示”,指出微短剧创作要“爽”而有度,不能悬浮。

500

有关抽象的内卷之战这才逐渐收敛。

很多以猎奇为噱头的短剧陆续在各大平台下架,整体剧集的制作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能发现更多年轻漂亮、科班出身的演员们开始加入拍摄,剧情也不会跑偏太多。对于行业来说,也算是高质量发展。

500

正逢科技在进步,人工智能的介入,或许也正让短剧内容“更上一层楼”。

个人还是非常期待快点有剧组开拍一部70集短剧,细说嘉豪十年前的仇到底报了没报,别再让我的手机爹没日没夜地推抽象AI了。

500

“湿粘牵的仇喃到卜报了嘛”

回想之前,像是游戏广告、网文等也用过抽象的吸睛手段,在一系列整顿之下回归了平静。如今轮到了短剧,心中涌起一股像《甄嬛传》里四郎瞧见甄嬛穿着纯元故衣出现时的感慨。

500

不得不说,对于我这类喜欢“脑子一扔就是看”的观众来说,想到以后看不了那些猎奇剧情,还是不免唏嘘。希望剧组们早点找到这其中的平衡点。

毕竟生活太累了,很难有这样的机会直接获取到“爽感”。忙碌的生活让大家对这种能快速得到的情绪价值并不反感,有一个成本很低可以按摩大脑的方式摆在面前,何乐而不为呢。

500

短剧就是这样,比网文更效率、精准地抓住人性深处的痛点和欲望,并通过演绎将其放大。而观众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不用付出什么理解成本,就可以体验到各式各样完全不同的人生——让只钟爱白月光的前任后悔,向给自己戴绿帽的妻子完成复仇,作为班里曾经垫底的差生成功归来,中年绝经的保洁阿姨可以和霸总恋爱......

一切的一切,要是放在生活中,仿佛天方夜谭。

500

还记得在某部短剧的评论中,看到过有人认真发问:为什么剧情这么假,还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看?

回答的人像是空置大脑后顿然醒悟:

500

确实,若是有个地方,出现一个人能够无理由地偏爱自己,做得到“善恶终有报”,那能成为一部分人短暂的精神乌托邦,也是情理之中。

-END-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