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电弹突破:我海军走向“深蓝”
福建舰的电弹一动,整个太平洋都安静了。
2025年9月22日,我海军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关键舰载机的首次弹射起飞与阻拦着舰训练。
就此,我国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掌握并应用电磁弹射,且用电磁弹射弹射五代机成功的国家。
可以说,从这一刻起,福建舰的战斗力形成取得了决定性突破,我海军也正式迈入了“电磁弹射时代”,实现了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从“单一机型”到“隐身+重战+固定翼预警机”的体系化跨越。
01.电磁弹射强在哪
军迷朋友都知道,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核心在于舰载机的出动效率与作战效能,而舰载机的起降方式直接决定了这个能力的高低。
之前我军的辽宁舰山东舰用的是滑跃起飞方式,不得不说,在同等时间条件下,两艘航母的起降频次和美军一艘蒸汽弹射航母差不多。
而福建舰不同,它采用了电磁弹射系统。
在电磁弹射出现前,美军的蒸汽弹射是先进大型航母的“标配”。
其原理是通过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在短距离内加速飞机至起飞速度。
但它也有个固有缺陷,那就能量利用效率太低了,仅为5%-6%。
而且为了防止海水腐蚀问题,还需要消耗大量淡水,会对航母动力与后勤系统构成会造成沉重负担。
蒸汽弹射还有一大问题,那就是蒸汽膨胀的非线性特点还会导致推力难以平滑调节,弹射力量难以精确控制,这也是为什么美军飞机弹射器一出问题就会把飞机弹到水里的原因之一。
更糟糕的是,其维护相当复杂,无论是高压管道、阀门还是储气罐,任何一个机械部件都重达数百吨,但凡坏了一个,维修期起码论年。
而电磁弹射则以颠覆性技术优势突破上述瓶颈。
电磁弹射器的其本质大家可以理解为一个巨型的线性感应电机,工作过程可分解为储能、变频与功率放大、驱动直线电机、加速弹射四步。
先是储能系统储存电能,在弹射指令触发后,储能系统释放巨量能量,经高功率变频器转换为频率、电压、电流精确可控的交流电,电能输送至飞行甲板下方的百米长线圈阵列直线电机定子,产生向前高速移动的行波磁场。
而舰载机再通过拖梭与直线电机动子(大家可以理解为一个辅助加速的大滑块)相连,在行波磁场的洛伦兹力推动下,2-3秒内从静止加速至超过200公里/小时起飞。
而且,相比蒸汽弹射,电磁弹射能量利用率高达60%以上,推力控制的精确程度也提升了一个数量级,适配从数吨无人机到数十吨重型战机/预警机的弹射需求。
电磁弹射的核心优势体现在瞬时超大功率输出,它弹射30吨级舰载机,只需要2-3秒,就输出超100兆焦耳能量,瞬时功率达数十兆瓦,弹射预警机这类大型舰载机也毫无压力。
而且弹射控制由于推力曲线没有蒸汽弹射的固有弊病,精度也比蒸汽弹射高多了。
所以这次福建舰成功实现三型机弹射,表明我海军不仅攻克上述技术难关,更有可能是通过“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走出了与美国不同的高效可靠技术路径。
02. 新一代舰载机战力详解
如果说电磁弹射是福建舰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歼-35、空警-600、歼-15T则是我海军刺向深蓝的三把利剑。
这三型战机的组合将会彻底改变中国航母舰载机联队构成,从传统的“制海防空”逐步转向“隐身突防+体系化预警指挥+远程饱和打击”的现代化空中作战集群。
我们先说歼-35。
作为全球第二款五代隐身舰载战机,歼-35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独立研制部署五代隐身舰载机的国家。
军事专家韩维指出,“歼-35是五代隐身舰载战⽃机,是我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的重要装备之⼀,重点承担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任务,像一把隐身的尖刀。”
而歼-35在上舰之前,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优化。
首先舰载适应性设计强化了机体与起落架以承受弹射/阻拦冲击,前起落架采用双轮设计并集成弹射拉杆,机翼折叠设计节省甲板/机库空间。
由于采用了能够改变无线电波回弹方式,让电磁波在机体能够表面平行折射的超材料隐身涂料,结合其菱形机头、倾斜双垂尾、内置弹舱、S型进气道设计,歼-35隐身性能十分卓越,比F-35的0.065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了85%以上。从而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而在航电系统上,歼-35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综合电子战系统,具备强大态势感知能力,可以“看得更远”、“藏得更深”,还有能力压制敌方电子系统。
作为“踹门战机”,歼-35能够利用隐身优势渗透敌防空网,清除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压制敌舰队防空节点,为后续攻击打开通道。
可以说,歼-35在性能上压倒了美国F-35B/C,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平衡,使我海军首次在舰载机层面具备与美军代差抗衡的能力。
再来说说首次上舰的空警-600。
预警机是航母的“眼”与“脑”,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此前的辽宁舰、山东舰仅能搭载预警直升机,受飞行高度、速度与续航限制,雷达探测距离有限且难以形成持续预警覆盖,被军迷们戏称为“近视眼”。
而空警-600作为固定翼预警机,则彻底搞定了这块短板。
空警-600其整体设计定位类似美国E-2“鹰眼”系列,性能相比预警直升机有着质的飞跃。
首先是探测距离与范围飞跃,巡航高度超万米,背负巨型雷达罩内置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扩大数倍,有效克服地球曲率影响,可探测数百公里外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等低空甚至超低空目标,将航母编队预警范围从数十公里拓展至400-500公里。
其次是指挥控制能力强大,能够同时跟踪处理大量海空目标,通过高速数据链实时向编队舰艇与战机分发战场态势图,引导拦截或为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再次空警-600能够作为体系作战的“黏合剂”,将编队分散作战单元整合为高效协同体系,战力倍增,使编队对相关海域控制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
可以说,空警-600的上舰标志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拥有完整现代化攻防体系,完全具备了远离岸基信息支援的独立远海作战能力。
最后再来说歼-15T。
作为中国航母力量“老大哥”的歼-15的弹射改进型,歼-15T凭借重型战机平台优势扮演“炸弹卡车”与“多面手”的角色。
相比滑跃起飞的歼-15,歼-15T进行了弹射适应性改造,加强型前起落架也增加了弹射器牵引杆,机体也进行了强化,以适应弹射过载。
而且比起滑跃起飞,燃油武器携带量都有限,无法带满的歼-15而言,电磁弹射强大推力使歼-15T可携带超8吨弹药并加满燃油起飞,作战半径轻松超1000公里,打击威力的提升堪称质变。
同时,虽然歼-15T改造了弹射起飞,单也能够兼容传统滑跃起飞,赋予了三艘航母的舰载机灵活调配的能力,提升了舰队的部署弹性和持续作战能力。
最后,作为重型战机,歼-15T拥有更多武器挂点与更大载弹量,可挂载重型反舰导弹、空对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是编队对海/对陆打击的核心火力单元。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海上作战中,歼-35将与歼-15T形成“高低搭配”,构成编队打击核心,空警-600负责“开眼”,歼-35负责隐身突防撕破敌方防空网,歼-15T负责后续远程武器发射或饱和攻击,达到“1+1+1=10”的效果。
03.新体系战斗力有多强?
单个的武器也许很强,但在体系化面前将一无是处,印巴空战被击落的西方新锐战机们就印证了这一点。
而解放军海军正是练“体系化”内功的高手,空警-600+歼-15T+歼-35的组合,在福建舰形成战斗力后,将会成为我海军新的打击体系。
从航母角度出发,“满油满弹”是理解弹射型与滑跃型航母战力差异的关键。
滑跃起飞依赖飞机自身动力冲上斜坡,起飞重量受发动机推力与甲板长度严格限制,必须在燃油与弹药间做出权衡。
而电磁弹射则打破了这个限制,为飞机提供了额外推力,使其能以接近陆基起飞最大重量从航母起飞,带来战力的革命性提升。
以歼-15T为例,它的最大航程3500公里以上,“满油”状态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这意味着我海军舰载机编队能够在更安全区域发起攻击,大幅提升了战机的生存能力。
6月上旬,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训练,图为舰载战斗机进行飞行训练
而“满弹”带来的是单波次攻击威力倍增,“满弹”能够使单架飞机可携带更多更重弹药,机群投送弹药总量成倍增长,可实施更毁灭性饱和攻击,更何况歼-15T还拥有12个外挂架,超过8吨的载弹量,综合作战性能将远超越美军现役的F/A-18E/F舰载战斗机。
同时,在电磁弹射的加持下,空警-600这类重型特种飞机上舰的目标也已实现,能让我们的舰载机打得远,看得准。
可以说,电磁弹射为我海军舰载机部队新的战术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藉此,我福建舰及其编队的战术运用将空前灵活,空前强大。
观众朋友,你记一下,在远海攻防场景下,我海军做如下部署。
在预警与感知阶段,空警-600率先弹射,前出至距航母数百公里空域,利用有源相控阵雷达构建广阔战场情报网,监控敌方飞机、舰船、导弹。
渗透与压制阶段,数架歼-35隐身战机编队在空警-600引导下悄然出击,利用低可探测优势绕开或突入敌方雷达网,用反辐射导弹摧毁预警雷达,或用中距空空导弹猎杀敌预警机与战机巡逻队。
打击与摧毁阶段,在敌防空体系被撕开缺口后,挂载重型反舰导弹或空地导弹的歼-15T编队在歼-35护航下发动雷霆般的饱和攻击。
持续控制与防御阶段,战机编队在编队外围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在空警-600指挥下拦截来袭威胁,确保航母安全。
如此一来,这套“侦察-发现-压制-打击-评估”的杀伤链,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也足以见得我海军航母编队已经具备了现代海空一体战的核心能力,足以歼灭任何敌人。
04.福建舰重塑西太军力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益全球化,我海军战略也正逐步从“近海防御”向“贴脸防御”转型。
而福建舰的逐步成熟,也让我海军的“蓝水”战略首次拥有与之匹配的坚实物质基础,将迫使美军重新评估在西太平洋的兵力部署与防御策略。
同时,军事专家张军社大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过,福建舰航母战斗群作战半径可极大拓展、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
军事专家张军社大校
此外,福建舰的存在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更有力军事选项,可在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建立强大海空控制区,有效阻断外部势力干预,形成“区域拒止/反介入”的关键一环,本身即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势力的有力警告。
而且,随着福建舰的逐步成熟,中国也将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
三艘航母配置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按照航母一艘在厂维修、一艘港岸训练、一艘海上部署的“三三制”原则,拥有三艘航母意味着我海军可保证任何时候至少有一艘航母处于战备部署状态,带来更高战备水平与部署频率,能够更从容的轮换兵力,维持重点海域常态化存在。
而且一旦发生冲突,福建舰的存在,能够让我军可同时出动双航母甚至三航母战斗群,联合作战威力远非单航母可比,我们的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也可以同时为辽宁舰、山东舰的歼-15机群提供信息支援,实现跨平台协同作战,能保证我军在任何时间段和任何地点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和更广的全球影响力。
结语
纵观我国航母发展历史,辽宁舰与山东舰解决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问题,主要扮演科研、训练与近海防御角色。
福建舰的出现则标志中国海军航母力量实现“从有到强”质变,核心在于体系作战能力形成。
然而,滑跃型航母受限于舰载机性能与种类不足,作战类似以航母为核心的“单点”,防御有余而进攻不足。
而以福建舰为核心的新一代航母战斗群则是功能完备、网络化、智能化的“作战体系”。
以福建舰为中枢,空警-600为神经网络,歼-35为手术刀,歼-15T为火力支援,再加上编队中的055大驱、052D驱逐舰、核潜艇、综合补给舰,共同构成了攻防兼备、具备强大远洋持续作战能力的战略打击集群,在电子战设备的代际压制下,我海军航母编队综合战斗力超过美军同等规模航母战斗群已经是板上钉钉。
从最初引进辽宁舰改装续建,到自主设计制造山东舰,再到福建舰各种新科技的横空出世,我国的航母事业短短十余年就走完了西方海军强国半个世纪的道路,这背后不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更是科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海军官兵的默默奉献。
福建舰的这次弹射,标志着我海军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远洋作战核心,具备在更广阔舞台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责任的能力。
一个属于我国海军的新时代,已然开启!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