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必备!MC38细胞培养流程与基因编辑Tips合集
MC38 小鼠结肠癌细胞株被誉为肿瘤免疫研究的经典“明星模型”,因其免疫原性强、成瘤速度快,常用于 PD-1/PD-L1
抑制剂验证、癌症疫苗与细胞疗法开发、肿瘤微环境机制探索以及抗肿瘤药物筛选。这一模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高效、稳定、可重复的实验平台,助力肿瘤免疫研究更加精准与高效。本文将带你全面掌握
MC38
的实验实操要点——从细胞复苏、传代、冻存,到转染与单克隆铺板,逐步解析关键操作与注意事项,帮助你规避常见风险,让实验过程更顺畅、研究结果更可靠。
小鼠结肠癌细胞(MC38)信息概览
细胞名称:小鼠结肠癌细胞(MC38)
细胞形态:上皮样细胞,圆形和贴壁细胞混合,贴壁生长
细胞培养条件:90%DMEM+10%FBS
气相:空气,95%;二氧化碳,5%
温度:37℃
换液频次:每2–3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传代比例:1:2-1:4
细胞生长状态参考:
正常状态:MC38 细胞通常呈不规则多角形或梭形,边界清晰,单层贴壁生长不重叠,胞质饱满透亮,生长状态良好(如下图)。
异常状态:细胞形态异常,边缘模糊、胞质不饱满,折光性下降;细胞碎片增多,出现空泡或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形态扁平,提示生长状态不佳(如下图)
MC38 细胞复苏操作流程
1. 准备培养基
取 7 mL 完全培养基(DMEM 90% + FBS 10%)置于离心管中备用。
2. 细胞解冻
· 将冻存的细胞从干冰中取出,用镊子夹住管盖放入 37℃ 水浴中快速轻晃。
· 注意:水面不超过管盖,避免液体进入管内。
· 解冻约 1 分钟,直至冰块仅剩绿豆大小时停止水浴
3. 离心
· 将解冻后的细胞悬液转入离心管中,以 1100 rpm 离心 4 分钟。
· 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小心不要扰动细胞沉淀。
4. 重悬与接种
· 用完全培养基轻轻重悬细胞,充分混匀。
· 将细胞接种于合适大小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
5. 培养与观察
·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培养瓶置于 37℃、5% CO₂ 培养箱中培养。
· 24 小时后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及生长状态,确保细胞复苏正常。
MC38细胞传代(以T25瓶为例)
1. 传代条件
·当细胞汇合度达到 80–90% 时可进行传代。
·在超净工作台内弃去培养液,用 5 mL PBS 洗涤细胞 1–2 次。
2. 胰酶消化
·加入 1 mL 胰酶,轻轻晃动培养瓶,使胰酶均匀覆盖细胞。
·将培养瓶放入 37℃ 培养箱孵育 1–2 分钟。
·显微镜下观察:当大部分细胞呈圆形、折光性增强且能轻易脱落时,立即终止消化。
3. 终止消化
· 加入 2 倍胰酶体积(2 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 将细胞悬液转入 15 mL 离心管。
4. 离心与重悬
· 室温 1100 rpm 离心 4 分钟。
· 弃去上清液,加入完全培养基轻轻重悬细胞。
5. 接种与培养
· 按照 1:2–1:4 的比例接种至新的培养瓶中。
· 次日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确保传代正常。
MC38 细胞冻存操作流程
1. 收集细胞:按照细胞传代步骤收集消化好的细胞至离心管中。
2. 离心:室温下 1100 rpm 离心 4 分钟,弃去上清液。
3. 重悬与分装:
· 用细胞冻存液重悬细胞,调整浓度为 1×10⁶ 细胞/mL。
· 将细胞悬液分装至冻存管中,并清楚标注 细胞名称、代数、日期 等信息。
4. 降温与储存
· 将冻存管置于程序降温盒中,在 -80℃ 冰箱中过夜降温。
· 次日将冻存管转入液氮罐中长期保存。
MC38细胞培养注意事项
1. 培养基和血清:确保使用正确的基础培养基和加入适量血清,配好的完全培养基需4℃保存,建议2周内使用完毕。
2. 培养环境:保持培养箱温度、湿度及 CO₂ 浓度稳定,确保细胞处于适宜环境。
3. 操作前准备:传代或复苏前,预热培养基和胰酶至 37℃,避免温度应激对细胞造成损伤。
4. 传代时机:汇合度80-90% 时传代,通常每2-3天传代一次
5. 细胞传代操作要点:注意消化时间和胰酶浓度,避免因消化时间过长或过短导致的细胞损伤;避免过度吹打而造成细胞膜的损伤;贴壁不均匀时可轻摇培养瓶使细胞分布均匀
6. 细胞不贴壁的处理:检查血清质量;使用包被过的培养器皿;改用含EDTA的0.05%胰酶(如TrypLE),消化时间缩短至30-60秒
7. MC38 细胞生长特性:MC38细胞生长形态为上皮样细胞和圆形细胞混合生长。圆形细胞松散贴壁,需要正常胰酶消化。
MC38细胞转染时注意事项
1. 细胞状态要求
· 选用对数生长期细胞(汇合度 70–80%),活率 >95%(可用台盼蓝检测)。
· 使用低代次细胞,保证转染效率与实验一致性。
· 注意细胞消化时间,避免过度消化造成损伤。
· 吹打细胞至单细胞状态,避免细胞聚团。
2. 转染试剂与预实验
· 转染试剂使用前充分混匀,保证均匀性。
· 建议进行药物筛选预实验,确定最佳药物浓度,用于转染后药筛。
3. 电转法(Electroporation)
· 控制细胞量,电转后按细胞数量接种至合适培养板。
· 使用 PBS 洗涤细胞 1–2 次,彻底去除血清,避免离子干扰。
· 预实验优化电转参数。
· 电转后细胞贴壁率需 ≥70%。
· 控制实验时间,电转全程不宜过长。
4. 慢病毒法(Lentiviral Transduction)
· 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找到最合适的 MOI。
· 感染前细胞汇合度控制在 30–40%,不可过高。
· 感染前加入助染剂 Polybrene 提高转染效率。
· 感染 24 小时后换液,去除残余病毒。
· 避免病毒液反复冻融。
5. 脂质体法(Lipofection)
· 选择适合 MC38 的脂质体转染试剂,预实验确定最佳转染条件。
· 转染前 24 小时铺板,细胞汇合度控制在 60–70%。
· DNA 先稀释于 Opti-MEM,再加入脂质体(禁止反向混合)。
· 复合物室温静置 15–20 分钟(<10 分钟复合不充分,>30 分钟毒性增加)。
· 添加复合物时均匀、缓慢滴加至培养基中,轻摇混匀,避免直接冲击或剧烈吹打细胞。
MC38 单克隆铺板(克隆筛选)注意事项
1. 细胞状态
· 使用对数生长期细胞,铺克隆前细胞汇合度建议控制在 约 70%。
· 细胞活率需 ≥90%,确保铺板后克隆生长良好。
2. 试剂预处理
· 所有试剂(培养基、胰酶、PBS 等)提前预温至 37℃。
· 建议使用温和消化试剂,如 TrypLE Express,减少细胞损伤。
3. 铺板策略
· 可先进行预实验,找到合适的铺克隆梯度,避免单克隆占比过低。
· 接种 96 孔板时保证细胞分布均匀;板外围可加入 PBS 防止蒸发。
4. 稀释方法
· 采用“极限稀释法”进行铺克隆。
· 细胞稀释计数后,最佳接种量为 1×10⁶–2×10⁶ 个细胞/板。
5. 慢病毒感染(可选)
对于慢病毒转染后的克隆筛选,可参考慢病毒感染图示进行操作,确保感染效率和单克隆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