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工业赴港,刘强东斩获第六个IPO,工业供应链独角兽浮出水面
近日,京东工业正式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这家先后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企业终于获得上市“钥匙”。

近两年半的上市长跑终于迎来终点,这家中国最大的MRO采购服务提供商——京东工业凭借16.2%的毛利率和7.62亿元的净利润,向资本市场展示了工业供应链数字化的巨大潜力。
此次京东工业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若上市成功,这将是刘强东麾下第六家上市公司,进一步扩大其资本版图。
三闯港交所终获备案,工业供应链龙头崛起
京东工业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该公司曾于2023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随后在2024年9月更新招股书重启IPO,但前两次尝试均因招股书失效而告一段落。
此次获批备案,意味着京东工业有望成为刘强东麾下第六家上市公司,与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德邦股份共同构成“京东系”资本版图。
天眼查显示,京东工业是一家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通过践行变革性的、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京东工业帮助其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及增效。
自2017年7月成京东独立业务单位以来,京东工业坚持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的定位,不局限于销售产品,更专注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营收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从141.35亿元增长至203.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京东工业整体业绩表现堪称亮眼。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改善:公司从2022年亏损13亿元转变为2024年盈利7.6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的重大转折。
毛利率方面,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的毛利率分别为18.0%、16.1%和16.2%。毛利率的小幅波动可能反映了公司在市场扩张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策略。
这一转变背后,是京东工业在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确立的领导地位。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交易额计,京东工业在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规模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同时,公司在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中占据4.1%的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最大的服务提供商。
除此以外,京东工业对京东集团的关联依赖度正逐年下降。2022年至2024年,公司自京东集团平台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1%、43.4%和39.7%。这表明京东工业正在逐步建立自身独立的业务发展能力。
“太璞”系统构建核心壁垒,工业互联网的京东范式
目前来看,京东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链路数智化能力。公司通过“太璞”这一完整的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帮助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及合规。
“太璞”系统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京东工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
京东工业的商业模式也具有鲜明特色。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商品销售和服务两大板块,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12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
而服务收入则保持相对稳定,每年约为12亿元。这种“商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使京东工业能够在保持规模扩张的同时,持续提升客户粘性。
在客户结构方面,京东工业展现出高度分散化的特点。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1%、10.5%和12.1%。
这种不依赖大客户的模式降低了经营风险,也反映了公司平台服务的广泛吸引力。
京东工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尤为灵活。公司并不在自营仓库大量囤积货物,而是借助分销商、代理商及制造商的现有库存和生产能力,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高效调配。
此外,公司在交易平台引入并管理第三方商家,丰富工业品供给,尤其是长尾SKU商品,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工业已提供约5710万个SKU,涵盖77个产品类别,商品供应来源于由约12.17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广泛供应网络。
财务结构的优化也是京东工业的一大亮点。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109.02%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96.67%,虽然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改善趋势明显。
同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保持稳定,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9.75亿元、13.79亿元和12.96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83.72亿元,为业务扩张提供了充足弹药。
而且,京东工业所处的赛道市场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工业供应链市场规模达到了人民币10.9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年均4.1%的增速增长。而中国工业供应链数字化率仍不足5%,这片万亿级蓝海市场正在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
结语
京东工业此次获批境外上市备案,不仅意味着“京东系”资本版图再度扩容,更预示着中国工业供应链数字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作为中国最大的MRO采购服务商,京东工业凭借“太璞”系统的全链路数字化能力,正在解决工业品采购中的非标品混乱、库存冗余和交付滞后等痛点。
随着港股IPO的推进,京东工业有望获得更多资源赋能,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
在中国工业供应链数字化率仍处于低水平的背景下,京东工业的资本之旅可能成为中国工业从“规模红利”走向“效率红利”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