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科技AI Agent布局:重新定义创意平权

九月长沙,湘江之畔,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如期而至。这场年度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产学研界的目光,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与青年创业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AI领航,畅想湘江”这一主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

大会从技术突破、产业协同、生态共建、政策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AI驱动产业升级、赋能创新创业生态发展的全新图景。在这些密集的思想碰撞中,一个清晰的共识逐渐浮现:人工智能正在从一项辅助性的“工具”,演进为驱动千行百业变革的重要动力。正如AIGC软件A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300624.SZ)创始人、董事长吴太兵在大会现场分享的一样,AI正在颠覆全球数字创意产业,AI深入创意生产全流程,成为核心引擎。

500

(万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吴太兵出席岳麓大会分享AI产业发展)

吴太兵指出,技术普惠让创作从专业化走向全民化。随着AI Agent(智能体)的兴起,一场从“人操作工具”到“人管理智能体”的范式革命正在到来,同时也描绘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未来:创意的权柄,或许将不再仅限于掌握复杂软件的专业人士,而是可以下放给每一个有表达欲的个体创作者。

但这条通往创意平权的道路将如何延伸?技术又将如何在普惠的同时,保证创作的质量与生态的繁荣?这一切,都还需从AI Agent如何重构创作链路的底层逻辑说起。

01 AI Agent:重新定义创作边界的技术革命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核心概念:什么是AI Agent?

与我们熟知的、仅能一问一答的聊天机器人不同,AI Agent是一个能够自主理解、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以达成目标的人工智能系统。用户可以将其视为一位拥有专属“大脑”的智能助手:只需下达终极指令,它便能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处理问题,最终交付完整成果。

Agent的出现,让AI的角色从“操作工”转变成了“指挥官”,推动创作范式的变革,创作流程也从“人操作工具”转变为“人管理智能体”。创作者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软件的复杂操作,就能高效快速创作出多元化的作品。例如,用户只需下达如“生成一个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夜景视频,节奏紧凑,配乐带科技感”的指令,AI Agent便能自主调用各类能力并交付成片。这一转变的底层逻辑在于AI Agent将复杂工具操作抽象化、模块化和自动化,依托规划、工具调用和记忆等核心能力,实现创意目标的自主执行。

然而,要让Agent真正理解“赛博朋克风格”或“科技感”,仅靠文本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吴太兵在岳麓大会上指出,大模型正从单模态迈向多模态,形成AI对话“新语言”,让AI Agent能像人类一样,同时通过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来感知和创作。其中,多模态理解让Agent能解析图像的色彩构成与艺术风格,解构音乐的节奏与情感色彩;多模态生成则使其能进行综合性内容合成,从根据文案生成口播视频到为静帧画面添加动态效果。

据斯坦福大学《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领先的多模态模型在视觉推理、音频理解等任务的基准测试上,性能已接近人类水平。而LangChain的生态调查指出,Tool Use已成为智能体应用中最常集成的能力,占比高达67%。

这一切的技术演进,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将技术的复杂性彻底封装于底层,将创作的简单性与自由度极致地释放给用户。它拆除了横亘在创意与实现之间的高墙,让每一个人都能更专注地去发问、思考和表达。这正是技术所能带来的、最深刻的平权。

02 产业落地:创意生态的重构与新旧玩家的抉择

如果说技术是“创意平权”的引擎,那么产业落地便是其驶向现实的轨道。在这一浪潮中,不同类型的企业正基于自身禀赋,做出截然不同的战略抉择,共同重塑着一个全新的创意生态格局。

微软、谷歌、OpenAI等科技巨头,正扮演着类似“电力公司”的角色。它们不直接生产最终电器,而是通过构建强大的基础模型和开发平台,为整个生态提供稳定、普惠的AI“电力”。

微软的Azure AI Foundry和Copilot Studio,谷歌的AI Studio,无一不是在降低开发门槛。它们提供的是“乐高积木”式的模块化能力——强大的多模态大模型、便捷的API接口、灵活的推理部署工具。其战略核心是吸引尽可能多的开发者,在其之上构建应用,从而巩固其“操作系统”级的地位。

据微软2025财年Q2财报显示,其Azure AI服务处理的tokens数量同比增长超7倍,智能体服务客户数已达1.4万。这背后是巨头们通过规模效应,不断降低单位算力成本,让一度高昂的AI能力变得日益平价,为技术平权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座。

而在巨头铺就的“公路”上,应用层企业正驾驶着各式各样的“专用车辆”飞速奔驰。它们的破局点不在于重复造轮子,而在于深度理解垂直场景,将强大的技术能力转化为用户“开箱即用”的简单产品。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比用户更懂他们的需求。

以万兴科技此次在岳麓峰会上正式发布上线的万兴超媒Agent为例,万兴超媒Agent深度整合了万兴科技深耕创意领域20年来的数据沉淀与行业Know-how,并能实时理解各平台的热门内容范式。用户只需输入一个想法或文案,Agent便能自主完成脚本策划、分镜拆解、画面提示、分镜生成、视频配音与配乐的全部流程。它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由专业软件完成的工作,压缩至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将前沿的AI技术封装为“一键生成”的简单操作,极大地降低了视频创作的技术和操作门槛,让中小商家、自媒体甚至普通用户都得以释放创作潜能,这正是“创意平权”理念最具体的实践。

500

(万兴超媒Agent全球全平台上线)

对于这些垂直领域的玩家,其战略选择无非两条:要么基于巨头的强大生态做应用,快速落地并享受其技术红利;要么在关键场景上另起炉灶,打造更具控制力和差异化的独立生态,以寻求更大的价值捕获。这些看似分立的路径,实则正在共同推动着一个更大图景的形成——一个由技术普惠驱动、最终实现创作自由的协同生态。

03 生态共赢:从“技术普惠”到“创作自由”

巨头的“广”与创业公司的“深”,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共生生态。巨头提供的基础能力越强、成本越低,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就越能百花齐放;而应用层的爆款产品和新需求,又反向推动底层技术的迭代升级。

这一变革让创作工具走向普惠。当技术门槛被无限拉平,创意的价值被无限放大。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工具操作的熟练度比拼,而是创意、审美和思考的较量。

500

(万兴天幕创作广场支持一句话生成视频/图片/音乐)

最直接的变革,是原本被专业门槛拒之门外的群体获得了创作的可能。AI Agent大幅降低了技术、时间和成本门槛,催生三类典型受益者:

中小商家只需输入产品卖点,即可生成适配多个平台的优质视频,获得与大型品牌同台竞技的“视觉话语权”;垂直领域专家可以专注于内容本身,由AI自动生成配套的图文和视频,加速知识普惠进程;普通用户的创作意愿被空前激发,任何灵感和体验都能通过AI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内容。

与此同时,AI领域的竞争逻辑也随之改变:竞争核心从“技术力”转向“赋能力”——更能降低创作焦虑、激发创作灵感的产品,将受到创作者的“偏爱”。更多AI企业,将着力构建以创作者为中心的繁荣生态,打通素材库、工具链、创作者社区和商业化通路的正向循环生态系统,助力更多创作者获得自由表达创意的能力。

此次的岳麓大会上,这一趋势得到生动体现。其中,万兴科技集中展示的万兴天幕2.0赋能的“文化新生”案例,正是这一新竞争逻辑的实践。在湖北卫视与B站联合制作的《琼聊AI》节目中,万兴天幕2.0通过文字指令生成了电影级《黄鹤楼》影像作品,再现“烟波江上鹤归来”的千年盛景;在文创及影视领域,万兴天幕2.0携手深圳广电重磅打造深圳渔业非遗AI宣传片《AI耀鹏城 鱼灯舞星河》,相关话题登上深圳本地热搜榜Top 5,收获广泛关注。

500

04 未来展望:平权的终局与可持续生态

纵观人类技术发展史,每一次工具的革命性突破,都必然伴随着技术的普惠与“权力”的转移。从印刷术到互联网,莫不如是。AI Agent所驱动的这场“创意平权”运动,并非一个短暂的科技泡沫,而是一次不可逆的、正在发生的生产力范式迁移。对于任何个体与组织而言,AI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

更重要的是,技术变革、技术平权的终极目标始终是服务于人。AI Agent最强的能力并非生成,而是激发与赋能,它是一把钥匙,帮助每个人释放创作潜能,让灵感找到绽放的途径。我们期待的未来,是人机共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明图景:人类负责想象,AI负责实现,共同推动创意迈向新高地。这把钥匙已交到我们手中,其价值最终取决于我们如何用它构建一个更包容、公平且充满创造力的未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