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科药业超10亿元卖控股权:资产负债率达59.45%,难道搭上“海鲸”就能上岸?

卖身续命、破釜沉舟,盟科药业赌对了?

9月22日,盟科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鲸药业”)发行股票163,901,373股,募集资金总额103,257.86万元(含本数),全部用于公司日常研发与经营投入。

发行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公司20.00%股份,同时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自然人张现涛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据悉,张现涛也是海鲸药业的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海鲸药业25.01%股权,通过控制广州鲸心、南京基点、新基点间接控制海鲸药业47.84%股权,合计控制海鲸药业72.85%股权。

要知道,盟科药业自2022年8月登陆科创板至今,一直未打破增长困局,如今选择10亿元卖掉控股权也是一个自救手段,但真能力挽狂澜吗?至少,二级市场沸腾起来了。9月23日,盟科药业股价高开,实现了20cm涨停,报9.71元/股。

深陷生存困境,盟科药业的自救

一家入不敷出的中小型药企该如何生存?这是盟科药业绕不开的成长议题。

目前,投资市场很难从该公司的业绩表现中找到信心支点。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2022-2024年,盟科药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48亿元、0.91亿元、1.3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2亿元、-4.21亿元、-4.41亿元。

2025年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实现营业收入6696.98万元,同比增长10.26%;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去年同期亏损2.01亿元。但是一时的好转也说明不了什么,主要在于症结尚未真正解决。

500

盟科药业并非没有商业基础。

作为以感染性疾病为核心的新药研发企业,该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康替唑胺片(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商品名为“优喜泰”)已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可用于治疗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等。

截至今年上半年,康替唑胺片已覆盖全国580家医院,实现正式准入及批量临采医院180家。但该产品的商业想象空间不算大。

首先,市场竞争难以忽视。据悉,目前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包括辉瑞的利奈唑胺、默沙东的特地唑胺、盟科药业的康替唑胺。其中,康替唑胺虽然在疗效、安全性上有突出表现,但对比前两款跨国巨头旗下产品,品牌声量和商业影响力不足。另外,近年多重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感染治疗用抗菌药物越来越多,康替唑胺难以打开市场。

同时,渠道需求比较受限。此前,盟科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征宇曾表示,相比于其他领域,抗菌药赛道新产品的放量较慢,现有政策规定三甲医院只能有50个抗菌药,一个新产品的纳入就意味着要“踢掉”一个老产品,新产品面对的阻力较大。

单品依赖下,这些风险无疑会更加明显。据悉,目前盟科药业仅实现了康替唑胺片这一款产品上市,加强新药开发迫在眉睫。

而从盟科药业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在研管线其实已经取得了诸多积极进展。比如,截至2025年6月30日,康替唑胺片的水溶性前药MRX-4新药申报申请已取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公司已开展静脉输注MRX-4转口服康替唑胺治疗中国成人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III期临床试验;注射用MRX-4序贯康替唑胺片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已获准在中国及海外超20个国家开展,共入组465例患者。

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药MRX-5澳大利亚I期临床试验已顺利完成,并已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且MRX-5中国I期临床试验已经入组19例健康受试者;抗耐药革兰阴性菌药物MRX-8已完成中国I期及美国I期临床试验……

但资金缺口也更明显了。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研发投入达到1.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73.8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2.37亿元。另外,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末,盟科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8.91%、28.63%、48.3%、59.45%。

营收难增、亏损持续、债务压力逐步加大,盟科药业终究还是走到了定增易主这一步。

牵手海鲸药业,能否向未来要增长?

对于盟科药业而言,此次募资不只是为了“补血”,更是为了向未来要增长。

盟科药业也在公告中给出了比较积极的展望:如若双方市场资源整合顺利,2026-2028年产品销售收入目标将达到2.60亿元、3.88亿元和6.00亿元。对比现在的业绩表现显然是不小的提升,但好实现吗?

利好因素是有的。就行业而言,抗菌药物始终是市场刚需,但与之相关的耐药性问题也颇为严峻,市场亟需更具疗效和安全性的抗菌好药。

WHO指出,抗菌药耐药性是对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某些国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可能超过40%-60%,如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抗菌药耐药性将造成1000万人死亡。因此,医疗领域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抗菌药这类新型有效品种存在较高需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从2024年到2030年,中国多重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菌药市场将增至25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37亿元人民币。

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创新抗菌药发展,为盟科药业等业内企业提供了前进动能。

就合作赋能而言,根据公告内容,盟科药业颇为看重生产、研发方面的协作。据了解,盟科药业并无生产能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公司全部产品委托华海药业代工,生产工艺研发、药学研发及CDMO业务亦主要通过委外方式实施。这也是影响该公司产品竞争力以及盈利能力的一个因素。

而海鲸药业或能为盟科药业补上这一短板。公告提到,海鲸药业已经搭建起制药业务为主、药学研究与CDMO业务为辅的业务格局,形成了长链条、多领域的经营服务能力。

在化学制药业务领域,海鲸药业共拥有制剂药品注册批件40个,原料药生产批件5个,其中25个药品注册批件纳入2024年版医保目录。在CRO服务领域,截至目前,海鲸药业已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00项药学研究或临床试验服务,并为白云山、华润双鹤、葵花药业等国内大型医药企业提供大量药品的生产委托服务。

不过,海鲸药业尚未成为一头真正的“巨鲸”。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2022-2024年,海鲸药业的营收约为4.44亿元、5.85亿元、6.33亿元,净利润约为7769.22万元、5951.83万元、1.04亿元。整体经营规模显然不大。

500

此外,更关键的是,海鲸药业主要在维生素及矿物质类领域形成优势,核心产品包括院内处方维生素D2软胶囊、维生素AD滴剂等,还有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溶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菠萝蛋白酶肠溶片等呼吸领域重点产品。

不难看出,海鲸药业与盟科药业的产品布局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可能会存在不小的整合协同难度。在9月22日召开的盟科药业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一名董事也表达了担忧:“海鲸药业在抗感染领域缺乏直接的经营经验,主营业务更多集中于非专利药,与公司没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盟科药业是否真正权衡好了利弊,我们难以断言。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希望盟科药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稳住节奏,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实现业务突破。

来源:医药研究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