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大王”华勤技术赴港上市前,让一部分老员工先富起来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手机ODM巨头冲刺港股的关口,一批跟随企业多年的老员工,悄然完成财富兑现。

近日,华勤技术发布公告称,五大员工持股平台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些平台共减持公司股份约3895.59万股,套现金额高达约35.78亿元。

而在近两个月前,上述员工持股平台减持计划公布仅一个月,华勤技术便披露了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的提示性公告。9月16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数天后,员工持股平台宣告终止减持,于是便有了开篇的一幕。

500

这一系列动作的时间点紧凑而精妙,引发市场广泛猜想。

01

套现近36亿

本次华勤技术员工持股平台的套现时间,堪称“精准”。

7月26日,华勤技术持股5%以上股东——海南勤沅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海南勤沅”)、海南创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海南创坚”)、东海南软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海南软胜”)、海南华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海南华效”)、海南摩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海南摩致”)披露减持计划,拟在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合计数量不超过40,630,183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4%的股份。上述股东均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500

图片来源:华勤技术公告

从实际减持进程来看,远比计划来得迅猛。8月28日至9月18日期间,五大员工持股平台迅速完成了95.88%的预定减持目标,随后便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具体来看,海南勤沅、海南创坚、海南软胜、海南华效和海南摩致减持后分别套现8.02亿元、6.65亿元、7.34亿元、6.13亿元和7.64亿元,合计套现35.78亿元。减持后,该五大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均已降至5%以下,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这一变化,意味着它们未来的减持行为将不再需要提前公告,获得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500

员工持股平台的集体大规模减持,引发了外界对华勤技术的关注。针对相关减持情况,源媒汇致函华勤技术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不过,有华勤技术证券事务部人士对投资者表示,减持是员工行为,董监高们暂时没有非常强烈的减持需求。

该人士认为,持股的大概都是在公司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他们可能资金一直都投在公司里,现在也有自己改善生活方面的诉求。

根据公告显示,这些员工持股平台的股份来源,均为公司IPO前取得的股份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取得的股份。天眼查显示,华勤技术成立于2005年,至今恰好20年。而一直跟随公司的老员工,想要通过减持套现改善生活也无可厚非。

另外,从股价层面来看,wind数据显示,华勤技术A股IPO发行价为80.8元/股,上市后股价一度跌至42.84元/股(不复权,下同),但随后反弹至105.98元/股的历史高点。截至9月18日收盘,股价报收于94.28元/股,较发行价上涨了16.68%。

500

图片来源:Wind

这一价格水平,显然为员工持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机会,实现了财富兑现。

员工持股平台大幅减持的同时,华勤技术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赴港上市计划——8月23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9月16日,华勤技术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500

图片来源:华勤技术公告

从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减持套现到港股递交IPO招股书,再到集体提前终止套现,难免让外界对个中关联产生联想。不过,对此,前述提及的证券事务部人士也对投资者表示,五大员工持股平台宣布终止减持与公司拟在港股上市的计划没有关联,只是这几件事情在近几个月发生而已,它们之间是完全独立的。

此外,招股书披露,公司谋求港股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切入国际资本市场,提升国际形象和增强竞争力。

其实说白了,华勤技术此番赴港IPO,盯上的不仅是海外业务,更想以此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引入更多外部投资人。

02

困于低毛利率

华勤技术的资本运作,离不开其创始人邱文生的战略视野。邱文生是福建连城人,连城是龙岩市下辖县,所以其与美团王兴、字节跳动张一鸣同属龙岩企业家。

1990年,17岁的邱文生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后又在浙江大学攻读化学工程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中兴通讯,成为中兴手机研究所的早期员工。

2005年,邱文生与几位手机工程师在上海浦东张江创立了华勤技术。公司最初从事手机主板设计,后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智能产品ODM行业巨头。

在邱文生的带领下,华勤技术形成了独特的“3+N+3”产品战略,即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三大成熟业务为基石,衍生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N”生态,并锚定机器人、汽车电子、软件三大新兴赛道。

这一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华勤技术营收突破千亿,达到10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13.06%达到839.39亿元。

500

图片来源:Wind

尽管营收规模庞大,可身处薄利的ODM行业,华勤技术也未能“免俗”。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华勤技术的毛利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分别为9.6%、10.9%和9.0%。

2025年上半年,在营收大涨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却仅录得7.4%。从细分业务结构看,以智能手机等为主的移动终端业务、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等为主的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是华勤技术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毛利率分别8.8%和5.9%。

500

图片来源:华勤技术招股书

反观与华勤技术并称为“国内手机ODM三巨头”的龙旗科技和闻泰科技,毛利率情况也并不乐观。2024年,龙旗科技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毛利率仅为4.92%和8.62%;闻泰科技的智能终端产品毛利率仅为2.49%。

这种低毛利率的状况,凸显了ODM行业的本质缺陷——低附加值、激烈竞争。

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华勤技术开始对产业链进行整合。2024年,公司斥资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控股80%股份,切入苹果供应链(Beats耳机代工);2025年7月,又耗资23.93亿元战略投资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获取6%股份。

系列投资整合尚未达预期,公司负债率却已肉眼可见攀升——天眼查显示,其负债率由2024年末的69.95%飙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74.64%。另外,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华勤技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2亿元,同比下滑246.2%。

500

图片来源:Wind

紧张的现金流叠加高负债率,或许才是促使华勤技术在A股上市仅两年便急切寻求港股上市的关键。

03

AI成转型新希望

面对利润趋薄的处境,华勤技术正将转型的希望,寄托于AI技术所带来的产品升级。

从华勤技术的AI智能生态战略来看,公司主要围绕两大方向展开布局:一是算力基础设施,如AI服务器;二是为多场景提供软硬件支持的终端产品,包括AI手机、AIPC、可穿戴设备等。

在算力领域,华勤技术早在2023年就率先发布了AI服务器,并在2024年实现该业务的持续高速增长。

硬件方面,华勤技术成功切入全球科技巨头的供应链。

近期Meta Connect大会上,Meta推出了五款核心硬件新品,涵盖首款AR眼镜、三款无显示AI眼镜以及一款基于sEMG技术的肌电手环。其中,作为AR眼镜重要配件的肌电手环备受关注。该产品采用EMG肌电技术,用户通过轻便的手环,即可凭借细微手部动作操控AR界面中的数字内容,更支持“高精度隔空输入”——无需抬手,仅凭手指微动就能完成文字输入。

据AR圈消息,华勤技术正是这款肌电手环的整机代工制造商。

不过,在华勤技术加速布局AI的同时,其主要竞争对手龙旗科技与闻泰科技也在积极拓展AI相关业务。

龙旗科技已明确表示,将于2025年全面发力AI PC赛道,构建ARM/X86多平台开发能力,并实现多品牌客户的量产交付。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将迎来显著增长。

在热门的AI眼镜领域,龙旗科技同样有所斩获。据报道,该公司与全球头部互联网客户合作,已推出两代AI眼镜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200万台。受AI眼镜等产品驱动,2025年上半年龙旗科技的AIoT业务收入达33.21亿元,同比增长45.26%,收入占比也从2023年的9.2%提升至16.7%。

闻泰科技则选择了差异化的路径,更加聚焦于半导体核心器件。公司透露,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在AI数据中心、AI服务器电源、AI PC和手机等应用领域增长显著,客户覆盖海内外服务器厂商、电源供应商及云服务商。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半导体业务在计算机设备领域增速尤为突出,同比增长近30%,环比增长近20%。

此外,随着AI芯片与机柜功率密度不断提升,闻泰科技也正积极布局GaN、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服务器电源领域的升级应用。

可见,三大ODM巨头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AI的投入。

然而,AI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对ODM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华勤技术需在AI芯片适配、软件整合与模型部署等方面构建软硬一体化的核心能力,实现从传统“设计+制造”向“设计+整合+优化”的转型。

问题在于,当前华勤技术仍面临毛利率偏低、现金流紧张、负债率高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赴港IPO是否真能成为其实现AI转型突围的关键一步,尚有待观察。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