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晋江系企业,匹克混得也太差了

500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安然

退市十年,沦为“边缘人物”的匹克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带来的却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日前,社媒平台上不少自称是匹克员工的人发帖爆料称,公司出现大面积降薪,而员工事先并未获得书面通知。

据悉,匹克董事长许景南9月17日在内部会议中表示,本次调薪针对的是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其中,月薪5000-10000元的岗位薪资下调10%;10000-20000元岗位下调20%;20000元以上岗位下调30%;亏损部门的部分岗位调整幅度在50%。

许景南强调,调薪后薪酬低于3000元以下的,公司会补贴至3000元。“这个是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给他们再一次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努力发扬公司精神。”他同时指出,调整的只是固定工资,绩效并未调整。

业绩不佳或是降薪主要原因。许景南称,今年以来,匹克内销直营板块持续亏损,1-7月累计亏损已超1.3亿元。但据泉州慈善消息,就在降薪事件曝光的前一周,匹克还向家乡的慈善总会捐赠了1亿元,同场的劲霸集团则捐款3200万元。

一边是大手笔捐赠彰显企业气派与社会责任,另一边却直言亏损,需要员工勒紧裤腰带减薪度日,强烈反差让匹克深陷舆论漩涡。曾一度荣登“晋江鞋王”,与安踏、李宁、特步、361°站在同一梯队的匹克,蛰伏十年,落得一地鸡毛。

01

逐渐边缘化

据了解,许景南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匹克正在制定十年规划,目标是“外销突破百亿元、内销达到两百亿元”。他强调,“打造中国人的国际品牌”仍是匹克的核心战略。

曾经的匹克或许更有机会实现这些豪言壮语。

1991年,匹克率先与八一男子篮球队合作,签下男篮传奇“战神”刘玉栋;1997年,匹克估值就达到近2亿元,被称为一代晋江鞋王;后来,又不断与肖恩·巴蒂尔(Shane Battier)等NBA球星合作,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500

截图来源于中信证券研报

2009年,匹克登陆港交所。这段时间,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运动市场增速放缓。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08-2010年美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3.9%、-2.7%、3.9%。亚洲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但国内企业也遇到自己的难关。

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许多运动品牌加大生产投入。但由于大规模粗放式投放和扩大产能,不少品牌出现供过于求、库存高企的情况。在线上线下降价销售、加大折扣力度等刺激措施下,不少企业经营困难。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12-2013年,国内整体运动市场增速分别为-1.8%、-3.3%,纺织服装行业步入调整期。截至2012年,匹克关店超1000家;2012年以后,匹克年净利润低位维持在2亿-4亿元左右,并继续大规模关店以节省经营成本。

在这期间,其他品牌也在各寻出路。

例如,同为晋江老乡的安踏开始对零售终端的调整。中信研报显示,安踏通过跟踪严控分销店铺的售价与库存、运用“套餐+自由搭配”模式为分销商提供订货指导、减少街店增加店中店等策略,改善终端经营。

500

安踏线下门店

此外,在匹克上市当年,安踏从阿迪达斯手中接过与中国奥委会(COC)的合作权益,同时将FILA纳入麾下,开始了多品牌并购之路。数据显示,2011-2017年,安踏品牌市占率稳定在8%-9%,成为本土行业绝对龙头。

其他如李宁、特步、361°等品牌,虽然也深受行业调整期影响,但仍通过年轻潮流化、高端化探索与多元布局等,努力留在牌桌上。而国内运动鞋服品牌市占前十的榜单上,却再难见匹克的身影。

2016年上半年,匹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至12.9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8%至1.69亿元。当年5月,匹克已开始筹划私有化交易;11月,公司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这一退,几乎就是永别。

2021年,匹克似乎有了复苏迹象。时年,匹克宣布获得由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建信信托跟投的近15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结合国潮崛起野性消费的浪潮,匹克喊出“重回A股”的口号。即便在当时,匹克与同期市值超3500亿港元的安踏、近2000亿港元的李宁,甚至260亿港元的特步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但国潮消费浪潮来得快去得也快。由于在此轮加码投入,许多国内运动鞋服品牌又重新陷入高库存—低价促销—挫伤品牌形象—销售不畅的恶性循环,并在疫情影响与外部消费环境转变下再度进入艰难的周期调整,匹克也不例外。

自传出重返资本市场的消息后,业界都在关注匹克将交出怎样的新故事。如今,回到大众视野之中的匹克却是一脸焦头烂额——亏损、降薪……看起来似乎离回到竞技中心的位置又远了一点。

02

完成的

据源Sight观察,近几年运动鞋服行业兴起几个热门得分点,分别是跑鞋、户外服饰和女装。

在蛰伏期间,匹克尝试过追赶同行脚步,通过“科技驱动”策略,踩中第一个得分点。2018年,匹克推出全新中底科技“PEAK-TAICHI”,打造出如“物竞”跑鞋、“小胖拖”等新一代爆款产品,引发业内一定关注。

根据匹克2019年发布的战报,当年双11,搭载匹克态极科技的新产品销售额达到8904万元,占到匹克整体销售额的80.5%;匹克天猫官旗总销售额同比增长703%,其中,态极1.0Plus-“物竟”开售1小时销售额突破1千万元,力压耐克、阿迪达斯登上跑步鞋热卖榜第一。

500

截图来源于匹克2019年双十一战报

凭借TAICHI,匹克有了与安踏的A-FLASHFOAM、李宁的䨻(bèng)、特步的DynamicFoam PB、361°的QUIK FLAME等一并角逐国产高性能运动鞋品牌的资格。

同时,由于定位更加大众,如匹克态极Pro系列热销价仅在200-500元之间,也比李宁飞电与绝影系列、特步160x系列等显得更具性价比。截至2022年,匹克态极系列产品已销售超2000万双。

但随着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重返中国市场,以及国内其他运动品牌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升级,TAICHI带来的优势逐渐减弱,此后至今,匹克再未有吸引业内目光的新突破出现。

03

未完成的

相比同为晋江系的安踏,户外是匹克与成功失之交臂的另一个遗憾点。

2018年5月,匹克CEO许志华宣布收购户外运动品牌奥索卡(OZARK)。在此之前,安踏已经完成对迪桑特、可隆中国业务的收购,这两个品牌也在几年后的户外风暴中成长为集团新的增长引擎。

原本,奥索卡与北面、火柴棍(HAGLÖFS)、狼爪等被户外爱好者视为一线品牌,但匹克未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营销与开发,在国内相对小众的奥索卡没能发挥影响力,门店逐渐缩减。五年之后,奥索卡被中和集团收购;匹克自身户外系列如征途等则影响寥寥。

在专业运动赛事的营销赞助上,匹克也游离于边缘地带。国际体育大年的2024,安踏、李宁紧盯奥运会;国内体育大年2023,特步、361°分别拿下大运会、亚运会,同年,匹克只拿到学生(青年)运动会赞助,品牌传播力度与商业价值难以与前者匹及。

细分运动项目方面,曾经与NBA联系紧密的匹克,如今基本只通过德国男篮、伊朗男篮等在FIBA欧洲杯、亚洲杯“刷脸”,篮球影响力难比连续多年拿下CBA联赛官方赞助商的李宁;匹克赞助的马拉松等路跑赛事,在规模与频次上,也难以与坚持近20年、赞助超1000场的特步相媲美。

近两年,在户外热高涨、消费人群覆盖更广之后,许多品牌也注意到运动女装的发展潜力。

例如,2024年始祖鸟女性品类在所有区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优于品牌平均水平;依靠一条瑜伽裤市值一度仅排在耐克之后的lululemon,尽管受到品牌自身老化危机与关税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市场最新季度营收仍同比高增25%。

而匹克在运动女装方面的投入尚称不上差强人意。根据官网,匹克女装类目只有11个单品,男装则有47个;女鞋只有49款,男鞋则更高达201款,两性产品比例在1:5至1:4之间,较为失衡。同时,女性运动产品的品类丰富度和设计感也明显弱于男性产品。

在几乎还未起步的女性运动产品赛道,匹克可以投入与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2016年退市之际,匹克曾向媒体表示,未来集团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完善国际化战略布局;并从单纯的装备制造销售商升级为产业资源整合商,实现大体育生态圈的战略布局。

然而2018年的一系列试水后,无论童装品牌嗒嘀嗒、户外品牌奥索卡,或是子品牌PEAK KIDS,均未能在行业内激起太大水花,集团无缘多品牌扩收的美梦。

不过,多品牌经营也意味汇聚更多风险,每前进一步都需警惕脚下来自人员管理、品牌营销等的埋雷。

在前脚通报查出上百名腐败员工后,9月19日,安踏集团又因旗下品牌始祖鸟在喜马拉雅的“炸山秀”遭遇沉痛一击。9月22日,安踏股价一度跌破90港元/股,创本月以来新低,市值一度蒸发超120亿港元。

对目前的匹克来说,重新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完善员工薪酬福利措施、提高研发投入、向更热门的运动品类靠近、扩大品牌专业运动影响力,都比多品牌的开拓来得更实际和保险一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