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靠学习印度食物来提高中国足球?
【本文来自《中国富人,为什么以吃劣质蛋白质为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钱塘潮
- 中国足球什么时候真的商业化了吗?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甚至泰国越南伊朗这些,都早已经实现市场化,球队自负盈亏,从来不是靠企业输血维持,尤其不是靠房地产来搞钱。中国足球从来没有真正商业化来过。
中国足球也从来没有举国体制足球过,苏联,南斯拉夫,朝鲜可以说是举国体制,那是每个单位都有足球队,比如军队,警察,煤矿,钢铁企业,铁路和港口,全国几百上千的球队,最好的才是顶级联赛,中国当年那些体校都是为了不下乡留在城里的孩子,一开始就不是举国体制。
中国所谓的举国体制只是专业化国家砸钱养冷门项目,然后去和别人业余水平来对抗,比如跳水,乒乓球这样,稍微别人有一定专业化训练的比如羽毛球中国就没有绝对的优势。印度因为营养合理城市中产身体看起来好一些正常。
我说的就是中国足球的“商业化”是失败的,所以你说“没有真的商业化”我倒不反对。
中国足球的“举国体质”当然也与前苏东差距很大,他们的“举国体质”确实是发动了群众,建立起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对校园足球等青少年后备培养投入很大,这些中国确实没做到,我一直就是这么讲的,你没看到吗?
我只是不认为,包括印度板球那样成功的联赛,纯粹是商业化运营、自负盈亏,而国家丝毫不管投入。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印度对于基层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也是要投入的,顶级俱乐部负责最高级别的联赛,这个由他们自行运营。联赛商业化赚到的钱,一部分也通过税收等形式交给国家、反哺给基层培养。
中国之所以对于所谓“冷门”投入,也是希望找到一条激发群众热爱的捷径。夺冠、金牌当然能唤起群众热情,说到底,中国的群众基础历史远不如欧美,在板球方面也不如印度,如果再没有金牌的激励,那就更无出头之日了。而且,很不幸,中国足球在商业化上走了一条彻底失败的道路,现在几乎要推倒重来,兜了个大弯子。
但是,你一定要把中国足球失败的原因归于什么营养、蛋白质摄入、搭配?要靠学习印度食物来提高中国足球?——算了,对此我觉得没有讨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