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格力是怎么了:前有十亿赌约的玩笑,后有十年包修的较真
一场关于“十年”的承诺,正悄然重塑中国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小米这位跨界挑战者直接瞄准了格力这位老牌霸主的护城河。
2025年9月19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宣布米家空调全系开启 "10 年免费包修" 服务。
这项覆盖已售 750 万台用户、包含中央空调在内的服务承诺,不仅将行业服务标准提升到新高度,更直接回应了格力此前的公开喊话。
按照行业延保标准计算,此举相当于为消费者省下 15 亿元维修费用,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引起了小米与格力这对老对手在网络上的新一轮舌战。
十年包修引爆舆论场,小米格力隔空互呛
就在格力高管公开喊话 "邀请小米加入十年包修行列" 两个月后,小米不仅爽快接招,更将格力未纳入免费范围的中央空调也纳入服务体系,颇有 "来而不往非礼也" 的意味。
小米此次政策覆盖挂机、柜机及中央空调全品类,承诺整机、配件、人工、检测、加氟全免费,且追溯2025年已售的750万台用户。
这一举措直接对标格力2021年推出的“十年包修”,但小米更进一步,中央空调纳入包修,填补市场空白,此前仅有格力对高端机型提供额外付费保修。
另外,全免费无套路,明确无隐性收费,还包括上门费用和免费加氟,对比部分品牌“保修”与“包修”的文字游戏,小米可谓诚意满满。
就是米粉们纷纷叫好时,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很快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暗讽小米产品可靠性不足。
更以“大件召回小轿车,小件召回充电宝”的犀利比喻,直指小米SU7召回事件。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其嘲讽的意味明显升级了。
果不其然,米粉们纷纷出战讨伐,朱磊微博的评论区很快沦陷。
“不是你让别人跟进的吗?现在又来酸,别酸了”
此次的“10年包修”对决,本质是格力“防御战”与小米“进攻战”的缩影。
格力率先推出政策意在构筑护城河,却未料到小米借势“将服务进行到底”,更将中央空调纳入战局。
中央空调维修成本高、难度大,小米此举无异于在格力后院“放火”。业内戏言:“格力若再不出招,恐怕真要‘十年包修变二十年’了。”
从十亿赌约到服务内卷,演绎商战中的相@相杀
小米与格力的空调之争,实则是一场延续十余年的江湖恩怨。
故事要从 2013 年那场著名的 "十亿赌约" 说起。在当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放言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击败格力,董明珠当即加码至十亿赌约。
2018 年胜负揭晓,格力以 1981.2 亿元营收击败小米的 1749 亿元,但戏剧性的是,雷军在次年宣布 "第六年我们赢了"。
这场赌局虽早已落幕,却成为中国制造业新旧模式的经典碰撞,这种碰撞并且延续至今。
如今,小米与格力的竞争已到达白热化阶段。据悉,“10年包修”之争是今年以来双方的第四次公开交锋。双方曾就销量数据、产品工艺等问题多次发生争执,包括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对小米的多次公开批评。
竞争白热化的背后是行业生态的深刻变革。一方面,房地产低迷导致中央空调内销市场缩至 950.8 亿元,企业不得不通过服务升级争夺存量用户。
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迫使企业持续创新,格力的磁悬浮压缩机、小米的全直流变频技术,都在通过节能化、智能化构筑护城河。
这种较量最终惠及消费者 —— 十年间空调均价下降近 40%,而能效比提升超过 50%,服务承诺从最初的 "三年保修" 一路延长至 "十年包修"。
其实,这场竞争最终指向消费者:小米的十年包修政策倒逼行业服务升级,美的、海尔等头部品牌大概率跟进,形成“服务军备竞赛”。而格力若想守住“品质高地”,需在生态协同、年轻化营销上破局。
这场始于赌约、陷于数据、终于服务的竞争,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十年包修的承诺终究需要用 "少维修" 来兑现,而消费者真正期待的,或许正是这种 "不用修" 与 "放心修" 的良性竞争。
未来,希望小米与格力可以继续互相@喊话,因为,唯有竞争,方能驱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