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退休老人抢了年轻人的饭碗吗?
返聘是抢了年轻人的饭碗吗?
还是接着前面的“好的社会制度应该扶智、扶勤、扶贫,但决不扶懒、扶贪”说吧,这应该算之二了。
这是一位朋友看了前面的帖子后一段很极端的话:“怎么能说没有关系?人家累死累活一天干十多个小时,才争3千4千的,你什么都不干,一月1万2万的,这是什么政策?老了该退休不退休,占着茅坑不拉屎,让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这公平吗?”
这位朋友的话显然带有忿忿心态。话应该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人家累死累活一天干十多个小时,才挣3千4千的,你什么都不干,一月1万2万的,这是什么政策?”
二是“老了该退休不退休,占着茅坑不拉屎,让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这公平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吧,
第一,退休后拿1万2万的是极少数,并不是所有退休后都是1万2万,不要看到有拿1万2万的就以为所有退休都拿着这么多;
第二,退休后拿1万2万的人在职时一定是在地差较大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等直辖市。而且他本人一定是所在系统职位或是职称都较高的;
第三,这位朋友应该知道,退休后老人们现在拿的是养老金,不是工资。这就涉及他投保的时间,投保的额度,这也就是他过去劳动的积累产生的利润。所以这个“什么也不干”说明这位朋友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险知识;
第四,他能拿这么高的养老金,说明他在职时工资一定也是很高的。如果是技术性职业一定是最高职称。这也就说明他在职时一定不比你吃的苦少,而且可以肯定他在职时一定比你更努力;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他退休后当然拿的养老金就多了。
再说说这位朋友的第二层意思:老人退休后为什么还要工作?以我的观察应该有以下因素:
第一,他们一定是从事不可替代的技术性工作,他即使不来,这个位置年轻人也担当不了;
第二,退休后的返聘,很多不是他本人还想干,而是相关单位或企业就是要聘他;
我所了解的是教师、医生、企业上的技术工种等的退休人员,返聘的机率都是很高的。
举个极典型的例子吧,钟南山,呼吸系统专家,1936年10月生,你说他是应该休息呢还应该继续为国家作贡献呢?他又挤占了谁的位置?
还有些医生,他们即使退休在家,病人也会找上门去让他看病,你能告诉我,他是把病人拒之门外好,还是为人看病的好呢?
当然你可能说这些人是慕名而来,是因名得利。那我就说个没有名也获利的例子吧。
新冠期间,学生在家上课,这可就苦了高考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上的难题没有人可问。于是学科网开通了网上提问的平台,我也就参加了历史课的网上答问,3.5元解答一个问题。
学生提问应该不知道我是谁吧,也不知道我多大年纪吧?
刚开始几天还好,一天也就一百来个问题,但一星期后我就受不了啦,一天要回答三、四百个问题。这应该算最公平的竞争了吧?
问朋友几个常识性的问题:你到医院去是愿意找有经验的医生还是愿意找一般医生?你的孩子在学校是要求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还是刚刚上讲台的?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是用劳动价值更高的员工还是劳动价值一般的员工?
问这么几个问题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朋友们说说社会只认价值,这就是社会的残酷性。要说和政策有关系,那就是分配政策的关系:能者多劳,劳者多得。这是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则。而这恰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与其在这里发牢骚,忿忿不平,不如抓紧时间学习,积累知识和技能。说不定哪天你也成了某行业的姣姣者。
退休老人返聘占着茅坑不假,但“屎”可是也拉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