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赛点转向心血管获益?礼来EASD“数据大年”凸显产业变化

在今年的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礼来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之一。无论是双靶点GIP/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的重磅数据,还是每日一次的口服GLP-1RA在研药物orforglipron的进展,都引发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而这一系列亮眼的成果中,尤为被聚光灯追逐的,正是替尔泊肽相关的SURPASS-CVOT详细结果。作为全球首个采用获得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作为活性对照药物的大型 CVOT,SURPASS-CVOT旨在评估替尔泊肽相较于度拉糖肽在心血管结局中的非劣效性及优效性,它不仅为糖尿病药物循证证据写下了新篇,更折射出代谢病研发范式的深刻转型。

 

/ 01 /研发“赛点”:备受关注的心血管结局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中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病人口达1.3亿。心血管疾病是T2DM患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病因。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GLP-1被证实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确的心血管获益,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礼来中国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心血管代谢健康治疗领域负责人徐林华博士也提到,既往针对T2D患者的CVOT研究已经证明部分新型降糖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这些循证证据促使了临床指南更新,即强调在T2D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其高风险的患者中,应优先使用具有心血管保护的药物,这已经成为标准治疗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礼来在EASD公布的 SURPASS-CVOT 详细结果尤显分量。不同于以往多采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的设计,该试验直接选择度拉糖肽这一已被证实具备心血管获益的GLP-1RA作为对照。礼来主动将替尔泊肽推上“硬碰硬”的PK赛道,背后反映的正是研发逻辑的转变:从“验证安全”到“比拼优越”。

 

试验历时4.5年,覆盖全球逾1.3万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结果显示:替尔泊肽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3,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血管死亡)上相较度拉糖肽达到非劣效,风险进一步下降8%。徐林华博士进一步解释了这个数据表现:基于严谨的统计假设,达成与度拉糖肽的非劣效即可证明替尔泊肽相对于安慰剂具有优效性,具有心血管获益。而基于礼来预先设定的一项间接比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替尔泊肽可降低 28% 的 MACE-3 风险。

 

另外,替尔泊肽在肾脏保护、糖化血红蛋白(A1C)、体重以及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包括血脂和收缩压)、全因死亡风险方便,都优于度拉糖肽。

 

更具意义的是,研究人群覆盖了以往鲜少纳入的高危群体:三分之一的受试者已在基线时使用SGLT2抑制剂,部分患者长期依赖胰岛素。这使得替尔泊肽的循证证据更贴近真实临床,提升了外推性,也为复杂人群治疗提供了现实参考。

 

/ 02 /早期干预的另一重注脚

 

除了SURPASS-CVOT在EASD上的耀眼表现,礼来在近期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还公布了一项SURMOUNT-5事后分析,这项研究以基线无心血管疾病(CVD)病史的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在72周内对预测10年CVD风险的影响。

 

在参与者中,替尔泊肽在治疗12周即显现出较司美格鲁肽更优的心血管风险下降;72周时预测的10年风险下降幅度达到23.7%,显著优于司美格鲁肽组的13.6%。这一差异反映了替尔泊肽通过快速改善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多重代谢指标,实现全面健康管理的潜力。

 

这充分体现出礼来在替尔泊肽的研发过程中展现出了对药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无论是药品上市获批、适应症拓展、长期随访还是安全性风险评估,礼来都在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研究。

 

在全球GLP-1市场进入快速扩容阶段的当下,研发者关注的已不再只是监管门槛,而是决定竞争格局的“分水岭”。谁能率先拿到高水平证据,谁就能在临床指南中赢得优先地位,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如果说SURPASS-CVOT是一场长期马拉松,为高危人群建立了硬核结局凭证,那么SURMOUNT-5事后分析则展示了替尔泊肽在早期风险人群中的价值。

 

整体来看,礼来全面的实验布局传达出明确的信息:糖尿病药物研发与应用正从“救火式并发症防治”,转向“早期、全病程、全风险谱干预”。而研发范式也正在升级:从单点控制到多维获益,从疾病治疗到早期防控,这种转型不仅是学术价值的提升,更将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而作为扎实数据加持的代表性药物,替尔泊肽不仅为代谢病研发的未来提供了范式样本,也正在改变GLP-1赛道的竞争逻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