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前行,需要的不是对立,而是智慧的结合

【本文来自《守住中餐的灵魂,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回到它本该奔赴的轨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阿司匹林Pro
  • 现炒中餐有他的魅力,没必要和预制菜变成冲突,也发对打压任何一个,无论预制菜和现炒菜依然也有好坏之分。

中餐制作一直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我们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从古至今都和我们积极拥抱科技有关,就是我们古人率先普及铁器,才让我们拥有铁锅,才有了炒这个独特的烹饪技巧。

如今,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更高效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食材,成熟的原产地供应与适度的加工不仅能保障风味,也有助于控制成本。与此同时,社会整体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人力成本也会水涨船高,如果中餐还坚持所有原料都必须在后厨现场处理,势必会导致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上升,商家要么提高菜价,让普通人难以负担,要么压缩人工成本,导致餐饮从业者长期处于低回报的状态,这显然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因此,适度的预制与前置加工,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平衡之道,它既能够通过统一规范的食材处理保障安全与品质,又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损耗,从而稳定出餐水平。但它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取代厨师;恰恰相反,它是把厨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其更专注于最终烹饪环节——调味、火候、风味微调,为菜肴注入真正的手艺与温度。

这与现炒菜并不冲突。好的预制,是为了更好地烹饪;有效率的标准化,是为了更可持续的个性化。中餐的前行,需要的不是对立,而是智慧的结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