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餐的灵魂,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回到它本该奔赴的轨道

【本文来自《某些西餐又贵又预制,为啥没人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vvi_ivv
  • 中餐丰富多样,讲的就是厨师的手艺,所以不能标准化也不能工业化。因为那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因为几千年发展过来一直是越来越丰富的,只一个红烧肉不同地区的厨师都能做出不同的风味来,搞标准化岂不是开倒车。

我们理想中的标准化,并非要将中餐丰富多彩的风味抹平。真正的标准化,应当是基于统一而优质的食材标准、更高水平的卫生安全,以此提升效率、降低损耗,进而让优秀的厨师更专注于风味创新与技艺提升,借助现代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味”,让美食体验更加多元和健康。

然而,眼下资本所推行的“标准化”,却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它不再是赋能,而是替代。它以工业化的统一口味,取代厨师的创意与手艺;以低成本、易管理的预制包,回避了对人的投资与尊重。它提供给我们的,常常是单调而缺乏生命力的味道,这才让我们觉的预制菜不是进步,而是一种饮食文化的退化。

理想的预制菜本身并不是开历史倒车——真正的问题在于,资本将预制菜异化成追求极致利润的工具,让我们偏离了原本可兼顾效率与风味的美好愿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终须通过发展开解决,我们现在就是要清晰的发展方向,在资本试图定义行业的初期,我们必须凝聚共识、明辨是非,拒绝以“标准化”为名的口味贫困,坚持“好吃的进步”,守住中餐的灵魂,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回到它本该奔赴的轨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