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盛新材60天暴露三大乱象:家族化治理为何成“重灾区”?

浙江锦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849)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高管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这距离其6月27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仅两个多月。此次警示函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彻底掀开了锦盛新材公司治理的“遮羞布”,将其内部的资金乱象与关联交易问题暴露无遗。

锦盛新材的主营业务为化妆品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然而,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承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虽从2.43亿元增至3.3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6900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治理问题愈发凸显。

500

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直指三大核心问题:募集资金未按招股说明用途使用、实控人控制的企业混同管理、关联交易未及时审议和披露。这三个问题犹如三把利刃,直戳公司内部控制的软肋。募集资金使用混乱在资本市场中并非罕见,但锦盛新材的情况尤为严重。公司招股书所列的投资项目似乎形同虚设,资金用途未能得到严格区分。这些募集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是否存在流向禁止领域的情况?投资者对此有权要求一个明确的答案。

 

实控人控制企业的混同管理问题同样值得高度警惕。实控人控制的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界限模糊,往往容易滋生资金占用、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锦盛新材的这种情况,无疑为潜在的风险埋下了伏笔。而未及时披露的关联交易,则更是让公司的治理乱象雪上加霜。

根据深交所9月9日发布的通报批评处分决定,锦盛新材早在2021年就与浙江宏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1.18亿元的施工合同,后因工程量变动,合同金额增加至1.5亿元。令人惊讶的是,该项目最终交由锦盛新材董事长阮荣涛的侄子承包,而锦盛新材却直到2025年4月才对这笔关联交易予以追认,在此之前的长达三年时间里,均未履行任何审议和披露义务。2022年,锦盛新材与宏祥建设的交易金额已达1.2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7.58%,按照规定明显达到了股东大会审议标准,但公司却选择了“静默处理”,直到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问题才得以曝光。

500

从股权结构来看,锦盛新材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特征极为显著。公司董事长阮荣涛直接持有20.32%的股权,其妻子高丽君直接持有2.79%的股权,二人通过多种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5.11%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外,阮荣涛与总经理阮棋江、副总经理阮棋达等均为叔侄关系。这种紧密的家族关系网络,使得公司的决策权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为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面对警示函所指出的问题,锦盛新材在公告中表示“高度重视、认真吸取教训、已经深刻检讨并整改”。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话术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整改行动。例如,公司是否会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调整,是否会加强对募集资金的监管,是否会建立更加完善的关联交易审议和披露机制等。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拿出令人信服的具体整改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不仅对锦盛新材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也让广大投资者遭受了损失。据相关法律人士表示,初步判断在2025年6月27日之前买入锦盛新材股票,且在6月28日(含当日)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投资者可以提出索赔。这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公司的治理情况和信息披露质量,避免陷入类似的投资陷阱。

锦盛新材因资金乱象与关联交易收到警示函,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个别问题,更是家族企业治理危机的一个典型缩影。它警示着资本市场中的众多企业,必须要重视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再好的业绩前景,也可能因为治理问题而化为泡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