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美军在仁川实施两栖登陆作战,一个中国人准确预判了这一行动
1950年9月15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代号为“铬铁”的作战行动,由7万人和261艘舰船组成特遣部队,在仅有2,000多人防守的朝鲜仁川实施了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6时29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团第3营搭载7艘登陆艇,在令人生畏的海空火力掩护下冲上月尾岛北端的绿海滩……。就这样,美军选择这个被认为朝鲜沿海最糟糕的登陆地点实施两栖突击作战,这场“豪赌”竟然奏效了!
仁川登陆这一出其不意之举,将纵横半岛作战的朝鲜人民军分割为二,在切断其人员和物资补给线的同时,也使被挤压到釜山一带的美第八集团军和南朝鲜军摆脱了濒临失败的结局,转而向北突进直至鸭绿江畔,迫使新中国不得不出兵进行持续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
由此,一些军事理论家惊呼:“仁川登陆是有史以来最高明、最大胆的战略进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也就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制造神话的人。然而,美军即将在仁川实施登陆作战的行动,还是被一个中国人精准地预判到了。
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周恩来总理的军事秘书雷英夫。这位曾在总参作战部工作的作战参谋密切关注朝鲜战局。他在分析麦克阿瑟的个性和指挥特点后认为,他很可能调动在日本的两个战略预备队实施突袭行动——在朝鲜蜂腰部的仁川港登陆,在人民军后背插上一刀。1950年8月23日,周总理带着雷英夫向毛泽东主席进行汇报。毛泽东听后连说:“有道理,很重要”。据称,美军在仁川登陆的规模、时间和雷英夫的判断非常一致。
第二种说法是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位将军大使之一,倪志亮具有丰富的军事经历和作战经验。他带领大使馆人员对朝鲜战争形势做了全面分析,针对美韩军队在西海岸频繁进行侦察、勘测等活动,提交了一份《目前朝鲜战争局势报告提纲》,对美军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做了大胆预测,提出:“估计可能在仁川或其它地区登陆”。9月7日,这份报告呈送毛泽东主席批示后,迅疾印发政治局委员。
事实上,最先预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的是毛泽东。早在1950年7月2日,毛泽东就对朝鲜提出建议:美国军队可能在仁川登陆,必须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条坚强的防线。也就是说,朝鲜战争爆发仅一周,毛泽东就根据朝鲜人民军推进过快的战局,预判出“联合国军”可能要在仁川实施登陆作战,展现了非凡的预见能力。雷英夫和倪志亮的预测,从不同层面加深了毛泽东对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