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开展《预制菜的统一定义》大讨论

  其实我是很喜欢吃烧烤的,就是因为不知道路边的烧烤店搞的是什么肉,所以基本上都去是盒马或者山姆买冰冻的烤串,然后回家来自己用空气炸锅处理,撒上蘸料,但是就这,整体口感已经比路边摊上的好吃太多了。

  结婚成家之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些乱七八糟的路边炒菜,因为我觉得他们的油不好,为了控制成本,必然会选择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地沟油,但是我至少觉得他们的菜品还是肉眼可见新鲜的。

  但是这次看了西贝的后厨直播,以及他们自己公开发布的菜品制作过程,我就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如果说我以前对肉质或者油品的要求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过分的话,那么西贝这种化冻回锅、微波炉加热的做菜方式,我只想说一句:我要经验丰富的厨子,不要微波加热的炉子

500

  8b5e40c84aa049b5d1dbb0765a27e882.png

  西贝用的鲈鱼是浔味堂出品的,在抖音上有官方账号@xwtgf,人家原材料供应商自己就直说自己是预制菜;然后西贝说在西北没有预制菜。

500

  共识的撕裂

  这个事情暴露了一个巨大的共识撕裂点:老百姓认为的中央厨房和行业经营者认为的中央厨房不是同一个东西,没有形成共识。

  作为老百姓,我认为中央厨房是那种成批采购、加工各种原材料的地方。凌晨四点各种食材已经送到中央厨房,然后由机器人负责清洗、工作人员负责检查,对于需要腌制或者预处理的,厨师们提前做好处理,变成短时保鲜的净菜,绝对不添加防腐剂,然后用冷链在2-3小时内送到中央厨房辐射的区域门店。

  或者说像在口罩期间,各城市的中央厨房,他会做熟大批量的菜,然后安排一批人分装到塑料饭盒里,然后再分送到各个隔离的区域;也就是现做现吃。

  但是现在包括西贝在内的行业主要玩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中央厨房定义成一个负责采购和冷链出库的中央冷冻仓库,不承担操作加工过程。

  鸡汤粉是中央厨房统一采购和分发的,所以熬鸡汤是不用鸡肉的;烤鱼是浔味堂直接做好的预制菜,中央厨房统一采购和分发的,所以烤鲈鱼是不用现做的;南瓜粥也是冰冻的南瓜;西兰花也是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蓝花;所以这个叫中央仓,而不是叫中央厨房

  如何建立新共识?

  我觉得我们需要讨论的关键点,就是关于什么是中央厨房和预制菜,官方、餐饮行业和民间需要取得最大程度的共识。

  目前,预制菜的法律定义,和大众对预制菜的朴素定义与期待,是完全不同的。

500

  并不是法律规定了什么是预制菜,消费者就能欣然接受了;关于什么应该吃、什么不该吃的问题,法律的约束力远远低于丈母娘和亲娘,跟小孩的健康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如果餐饮行业想直接通过行业协会定义预制菜标准,违反老百姓共识的,再强加给民间,那就只能逼着老百姓发明新的词汇。

  共识绝对不是靠一张A4纸就能强推的,而是要靠持之以恒的宣传,逻辑上完美闭环,并经过多个实践检验,最后才能变成大家公认的共识。

  要不然,为什么追风小叶名誉权案、大同订婚强奸案、胖猫谭竹案、货拉拉跳车案会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为什么张小泉的董事长教育消费者不要用菜刀拍大蒜,然后被群嘲?就是因为某些人的思路,和大众的朴素共识有巨大的鸿沟啊。

  目前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估计很快要正式发布了,这个标准主要是规定定义和食品安全指标要求,据说这个标准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的强制指标。

  如果真的按照不含防腐剂的标准来评估西贝的菜,那西贝除了莜面,基本上都是预制菜吧……

  如果国家标准最后不要求不含防腐剂,而且西贝还是坚持,自己是没有用预制菜的,那么老百姓就会给这种预调制、先化冻、再撕开料包、最后用微波炉或者烤箱加热的菜品一个新的名称——西贝菜。西贝就是贾,贾就是假的通假字。

  毕竟看着是明厨亮灶,结果餐是放隔夜的,蔬菜食材是保质期两年冷冻的,油是转基因的,鱼是放了大量保水剂的,撕了包装用微波炉加热就是一道菜,在家里都绝对不让孩子吃的东西,到了商场里,要用人均150的价格卖给我。

500

  你看麦当劳、肯德基,它都是预制菜,但是他说有一个最佳赏味期,薯条超过7分钟就丢弃了;你说西贝的隔夜菜怎么跟麦当劳肯德基竞争呢?

  想到一个地狱段子,你这个菜是新鲜的么?——不是的,我们的是隔月(yue)的——你隔了多少个夜(ye)啊——我们隔了18个月(yue)。

  如果靠一纸标准就能凝聚共识,美国的查理•沃克就不会在宣传拥枪的时候被一枪带走了。

  大排档都比微波炉强

  其实我对预制菜是没有意见的,因为我经常买叮咚上预制的小龙虾吃,19.9一份,回锅炒热既可;我也经常买盒马的滩羊肉串,差不多2块多一串,回家空气炸锅既可;我也经常买做好的卤菜、兔头、酱牛肉,毕竟自己搞没那时间精力做菜。

  但是如果是给孩子吃的,那我就不接受预制菜了。我需要卖家做的很好,很干净,没有添加剂,我自己可以糊弄,但我不能给孩子糊弄。

  所以我也非常同意老罗说的这几点,不反对预制菜,需要推动预制菜的透明化,以及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500

  这一点不得不说,老乡鸡做的是非常好的,他们家的定义,老百姓能看得懂,也能接受,也能自己选择,喜欢吃哪个就吃哪个,所以老乡鸡也是牛马们的日常粮草之一。

500

  中餐引以为傲的炒、爆、溜、蒸、煮、炖、卤、烤等数十种烹饪技法,若干菜系,到了西贝公布的菜品操作手册这里,就变成了微波炉和烤箱的功率设定,这还能叫舌尖上的中国么?这叫微波炉上的中国。

  对于预制菜,是需要考虑心理期待、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我去麦当劳和肯德基,人家给我预制菜,是我能接受的,而且人均35也不贵;

  如果去大商场里面的正规连锁餐饮吃饭,人均150还只能吃到微波炉加热菜的话,那我宁可选择烧烤和火锅,好歹也吃个明白。

  再往下一步,如果要吃海鲜的话,我宁可去海鲜市场买好了海鲜,然后在隔壁的大排档直接去做熟,我也不想吃保质期18个月,加了焦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鲈鱼,更不想在饭店吃腌制过之后再冷冻的调味大黄鱼。

500

  我有一次去青岛,没去青岛啤酒街挨宰,而是去了四方路海鲜市场,在不同的摊位那里买了一些生蚝、扇贝、袋子、蛏子、皮皮虾等等,我记得生蚝像是六块钱一斤,然后到了隔壁的小摊儿,找着一个老板帮我做熟,每道菜,是有十几块钱加工费的,再要上一扎啤酒,加起来不到150块钱,但是吃的是真爽啊。

  还有一次去北戴河,我也是在居民区的菜市场买了皮皮虾,二十五一斤,我买了六斤,然后找个菜市场旁边的路边饭馆帮我加工好,再点上两个小菜啤酒,这才叫烟火气。

  我宁可去吃路边摊的大排档,好歹人家的食材是提前做好的,摆在那里的,现炒、现做、现吃,还便宜;也不想再去吃微波炉加热好的料理包了,对,即使合法我也不想吃。

  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慰人心。这一次,如果能够引发全国开展《预制菜的统一定义》大讨论,最后助推一个凝聚全国共识的预制菜标准出台,那就是最大的好事了。

  顺便说一下西贝,感谢西贝以自爆的方式,助推这场预制菜定义大讨论。西北这样自爆性的公关硬刚,不会是公司上下同仇敌忾的,估计是一把手一意孤行的;一把手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但是一把手完全不懂舆论,没事瞎刚,主动配合把事情闹大,那是图啥呢?

  关键是,西贝在2025年5月还刚刚做了一个高调事情,但是看起来西贝并没有做到他的承诺,那你肯定要被舆论反噬的。西贝公开儿童餐食材表,承诺“5个不添加”_新浪财经_新浪网[1]

500

  如果你的流量巨大,在别人黑你的时候,你最好装作视而不见,等到时机成熟,证据就绪,再自证清白。举个例子,当一东两东的段子传遍全网的时候,东哥跳出来自证有意义么?

  东哥必须要等到某一天,自己的美照就像是美队埃文斯那张露鸟照不小心暴露出来的时候被全网口水,那才是一雪前耻的时候到了。

500

  经常打王者的玩家都知道,时机不合适的时候,哪怕是放弃中塔、放弃一路,也不应该盲目上去开团的。

  参考资料

  [1] 

  西贝公开儿童餐食材表,承诺“5个不添加”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2025-05-27/doc-inexymnk9137662.shtml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