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银行零售转型难、频繁违规被罚,信任危机一触即发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地方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乐山银行作为众多地方商业银行中的一员,在其发展历程中,成绩与问题并存。

深入探究乐山银行的现状,剖析其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不仅对该行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整个地方商业银行领域,提供宝贵的借鉴。

频发案件与监管处罚的警示

近年来,乐山银行在风控与内控方面的问题不断暴露,给其自身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早在2013-2015年期间,乐山银行遭遇了一起令人震惊的13亿元骗贷案。

武汉业大公司通过与中航信托达成单一资金信托贷款计划合同,成功从乐山银行获取了13亿元贷款,贷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达8.15%。然而,贷款到期后,武汉业大公司却无力偿还这笔巨额贷款。这起骗贷案的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公司股权转让以及债务连带责任转移等问题。也给行业带来了警示意义。

500

除了这起轰动一时的巨额骗贷案,乐山银行在贷前贷后管理方面的漏洞,也不止于此。2019年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起刑事判决显示,早在2014年,被告人就通过向乐山银行自贡分行提供虚假的购销合同申请贷款,成功获得了该行发放的500万元贷款,直至贷款到期都未能偿还。

令人惊讶的是,这起诈骗案最终被发现,并非是乐山银行自身察觉并报案,而是一家担保公司报的案。这充分凸显出乐山银行在风险监测方面的严重不足,自身竟然无法及时发现贷款被骗的情况。

乐山银行的高管近年也频繁因违规行为多次遭到监管处罚。原董事长蔡昌庆和原行长杨志敏在卸任后,多次因乐山银行的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开出罚单。

2019年,乐山市商业银行因业务运营中断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50万元,蔡昌庆被警告并罚款6万元;2020年,乐山商业银行因违规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担保,收到40万元罚单,蔡昌庆被连带罚款7万元。

2022年,乐山商业银行因为隐瞒案件风险信息,被罚款50万元,时任董事长蔡昌庆、时任行长杨志敏,因对此负有直接责任,分别被罚款35万元、38万元。将帅之外,乐山商业银行近几年被罚过的高层领导还有时任首席信息官、时任副行长等。

这些频发的案件和监管处罚,对乐山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2.97%,尽管此后乐山银行不断加大压降不良的力度,截至2023年末不良率降至1.58%,达到近几年最低水平。

但不可忽视的是,2023年乐山银行的展期贷款规模迅速上升,截至年末,该行还有40.9亿元的展期贷款,占总贷款的4.08%,其中只有6.44亿元划入了不良;同一时期,该行还有32.6亿元的关注贷款,占总贷款的3.25%。

这些展期贷款和关注贷款都存在一定的不良转化风险,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给乐山银行的资产质量埋下了巨大隐患。一旦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或者相关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这些贷款很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进一步侵蚀乐山银行的资产。

资产结构困境凸显,非标资产与盈利隐忧

乐山银行的资产结构中,非标资产规模较大,这一情况给其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尤为突出。

联合资信在对乐山银行的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明确指出,该行的信托受益权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规模较大,并且个别项目已经出现逾期情况,因此需要持续高度关注相关信用风险。

从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变化来看,2021年末时,乐山银行的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余额为251.51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的占比高达42.74%,这一占比相当惊人,表明非标资产在其投资资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了2023年,乐山银行开始主动压降非标资产规模,年末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余额大幅下降至161.47亿元,但即便如此,占比依然有23.25%,仍然是仅次于政府债券投资的投资资产。

这说明,尽管乐山银行在努力调整资产结构,但非标资产的规模仍然较大,对其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乐山银行的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投向,发现其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农林牧渔等。

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信托计划投资资产不良类余额为8.96亿元,资管计划投资资产不良类余额为5.58亿元,两者合计占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总额的9%;信托计划关注类余额为7亿元,占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总额的4.34%。

非标资产本身流动性就相对更低,在已经出现不良和关注类资产的情况下,较大的非标资产规模无疑对乐山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与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500

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这些非标资产的变现难度将加大,可能导致乐山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同时,不良资产的增加也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利润,增加信用风险。

在盈利方面,乐山银行同样面临着隐忧。从短期数据来看,2024年乐山银行实现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40.09%,这一数据看似亮眼,给人一种业绩良好的印象。

但如果拉长时间轴,深入分析其多年来的盈利情况,就会发现问题所在。2014年该行的净利润为8.44亿元,此后几年净利润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直到2022年才稳住并开始上升。

乐山商业银行2023年营收36.17亿元,同比增长6.09%;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增长3.53%;由此可见,乐山银行虽然营收、净利润恢复了增长,但是增速十分缓慢。

营业支出的大幅增加和信用减值损失的急剧上升,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更是直接影响到了乐山银行的核心盈利能力。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乐山银行的盈利状况将不容乐观,可能会面临盈利能力不足的困境,进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零售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困境

乐山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进零售转型战略,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乐山银行的转型之路困难重重,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在个人贷款业务方面,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这使得乐山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依旧偏低。

个人贷款业务作为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不理想直接影响了零售转型的成效。与此同时,乐山银行的储蓄存款却呈现出显著增长的态势。

500

按理说,储蓄存款的增加为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但乐山银行却未能将这些储蓄存款有效地转化为可盈利的资产,这就导致了资产结构的错配。

大量的储蓄存款闲置,无法产生足够的收益,而银行还需要支付存款利息,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制约了零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乐山银行也积极投身其中,然而却遭遇了不少挫折,尤其是在合规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

近期,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点名乐山银行App(版本3.31.6)存在隐私违规问题。经检测,该App涉嫌调用非必要权限,这意味着它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可能超出了正常业务所需的范围,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同时还存在限制用户选择权的行为,使用户在使用App时无法自由地选择是否提供某些信息或使用某些功能。

据分析,这并非乐山银行首次在合规管理上出现问题,早在2021年,乐山银行就因虚报金融数据被央行处以58.1万元罚款。这些合规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乐山银行的信任度。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用户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一旦银行出现隐私违规等问题,用户很可能会对其失去信任,转而选择其他更安全、更合规的金融机构。

这不仅阻碍了乐山银行数字化业务的拓展,也对其整体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使得乐山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此外,乐山银行行长岗位长期空缺,这一问题也对其业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21年原行长张霞调任国企后,行长之位已空缺三年多。

在这期间,两位拟任行长先后未能转正。2022年入职的吴远洪曾被寄予厚望,却于2024年3月因“工作变动”调离,之后又传来李映军“拟任行长”的消息,但该消息发布后不久即被官方账号删除,其中缘由有些耐人寻味。

行长作为银行的核心领导人物,其长期空缺使得银行在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不同的领导可能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频繁更换核心高管,导致银行的战略方向不断调整,员工难以适应,直接影响了战略的稳定性与执行力。

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该行在人事安排、监管沟通与治理透明度方面存在重大问题,进一步制约了乐山银行的业务发展。

结语

乐山银行在风控与内控、资产结构、业务发展等多个关键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与挑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乐山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乐山银行必须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风控体系建设,优化资产结构,推动业务转型以及完善公司治理。

唯有如此,乐山银行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化解当前面临的危机,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稳健、长远的发展。否则,乐山银行很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陷入发展困境。期待乐山银行能够彻底根除企业发展的顽疾,能够早日迎来柳暗花明。

【天眼查显示】乐山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乐商金融成员,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一家以从事货币金融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483002.7227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四川省同行,实缴资本1690万人民币,并已于2021年完成了股权融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