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赚85亿,净利暴增101.9%!药明康德凭什么在CXO寒冬中逆袭?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国内创新药行业仍处调整期、海外监管压力未减的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这份中期业绩报告不仅标志着企业走出此前低谷,更折射出CXO行业在复杂环境下的发展新逻辑。
回溯2024年,药明康德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国内层面,集采政策持续施压,创新药企业纷纷缩减研发投入、严控成本,整个行业投融资规模同比降幅近40%,市场寒意十足;海外市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落地,CXO企业海外业务面临更严格的合规审查,药明康德涉及人类细胞操作的CGT业务首当其冲。为应对困境,企业在2024年底选择出售海外细胞与基因治疗业务,虽该业务仅占集团年营收2.4%,却也成为其战略收缩、聚焦核心业务的重要信号。彼时,距离其股价触及35元低点仅数月,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普遍持观望态度。
然而,转折在2025年上半年悄然到来。财报数据显示,药明康德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彻底扭转了去年同期-8.64%的负增长态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更是实现85.6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1.9%,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核心业务的深度聚焦与战略发力,其中化学业务板块的亮眼表现成为关键支撑。
作为药明康德的核心业务板块,化学业务上半年收入达163.01亿元,同比增长33.5%,在总营收中占比近八成,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主引擎”。细分来看,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业务稳步推进,实现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17.5%,累计分子管线数量增至3409个,上半年新增412个,管线储备的持续扩容为业务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更值得关注的是TIDES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这项聚焦寡核苷酸与多肽两大新兴分子类型CRDMO服务的业务,上半年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1.6%,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快速攀升至25%,成为化学业务板块的新增长极。
TIDES业务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精准踩中了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风口。随着全球GLP-1类减肥药物市场的快速扩张,2024年该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美元,在全球多肽药物市场中占比超50%。药明康德凭借前瞻布局,其CRDMO平台已成功承接超过20个GLP-1项目,在全球相关外包项目中占据逾20%的份额,精准把握了市场机遇,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从地域市场表现来看,美国市场成为药明康德上半年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数据显示,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达140.3亿元,同比增长38.4%,在持续经营收入中占比69%,这一成绩不仅体现出企业海外业务在合规审查压力下的韧性,也反映出其在全球CXO市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欧洲市场与其他地区保持稳健增长,欧洲客户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9.2%,其他地区客户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7.6%。而国内市场受创新药行业调整影响,表现略显疲软,中国客户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5.2%,国内市场的复苏仍需时日。
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是药明康德上半年业绩的另一大亮点。报告期内,企业综合毛利率攀升至43.8%,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化学业务毛利率提升5.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得益于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临床后期与商业化项目的增长,进一步提升了业务盈利水平。在Non-IFRS准则下,归母净利润达63.15亿元,同比增长44.4%,净利率升至30.4%,较上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盈利质量显著改善。
订单储备与产能建设的双轮驱动,为药明康德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2025年6月末,企业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达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订单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收入的1.4倍,充足的订单储备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TIDES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为业务持续高增长奠定基础。在产能建设方面,药明康德2025年全年资本开支计划为70-80亿元,上半年已完成21.02亿元,预计下半年将进入资本开支高峰,金额超50亿元。今年3月,企业位于常州与泰兴的原料药生产基地顺利通过FDA现场检查且无任何缺陷,进一步验证了其生产体系的合规性与专业性。预计到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突破40000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超100000升,产能的持续扩张将为业务增长提供充足空间。
经营现金流的改善与股东回报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彰显了企业的稳健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经营现金流净流入74.31亿元,同比增长49.6%,自由现金流达53.2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基于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企业将全年自由现金流指引从40-50亿元上调至50-60亿元。同时,药明康德宣布实施历史上首次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总计10.03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1.7%,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股东信心,也体现了企业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从行业层面来看,药明康德的业绩表现与全球医药研发市场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2024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2415亿美元,CXO行业外包渗透率提升至48%。一方面,大型药企面临专利到期压力与创新药回报率下降的挑战,更倾向于通过外包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另一方面,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凭借灵活的创新机制崛起,成为创新药研发的主力军,但其自身缺乏自建研发与生产能力,外包需求持续增长。以2024年全球新启动的肿瘤学临床试验为例,61%的项目由新兴生物医药公司主导,而大型药企的参与比例从2015年的60%降至28%,行业格局的变化为CXO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药明康德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但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内层面,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可能进一步压缩创新药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影响其研发投入与外包需求;海外市场,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存,合规审查压力可能持续增加,对企业海外业务拓展构成挑战;同时,国内创新药市场的调整尚未结束,如何提振国内客户需求、平衡国内外市场发展,仍是企业需要应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