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她们的,时代终于开始还了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鲁豫又火了。

时代在欠柳岩一个道歉后,又欠鲁豫一句优秀和认可。

得益于近年的发声形式逐渐多元,综艺节目、自媒体视频和文章、个人播客等渠道频频输出视角独到的精品内容,让越来越多明珠蒙尘的女性得以发光。

今年的话,可以说是脱口秀上大分。

脱口秀节目的持续热播,把一批优秀的女演员推到了台前、送上了桌。她们揭开自己的伤疤,用真实的生命经验去抚慰其他女性心目中的伤口。

杨笠向往的“血肉疯长的声音”,在台下、在屏幕前、在各个角落,震耳欲聋。

500

而另一位女性声音的守护者,鲁豫,也靠着点评脱口秀重新走回大众的视野。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说“真的吗我不信”的主持人,而成了一个有温度、有厚度、有态度、紧跟时代潮流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表达者。

500

《豫见她们》中,步惊云提到自己看到一条评论:“原来我们都欠鲁豫姐一句优秀和认可”,她紧接着又说,“欠就给补上”。

当然要补上。

不止是对鲁豫,还有所有那些曾被忽略、被误解、被遮蔽、被标签化的女主持人们——

这场由脱口秀争议而引发的女性“正名”浪潮,最初是为柳岩。

起因是一位男脱口秀演员发文表示,想让脱口秀回到最初大家都好好讲笑话的时候。

500

可当我们回望所谓的最初,才发现哪里是好好讲笑话的时候,不过是可以随意冒犯女性、开女性玩笑的时候。

注意,我不是说不可以冒犯,真正的冒犯艺术其实很讲究水平。

像谈性一样,表现出来的是情色还是色情,彰显的意图和认知有质的区别。

所以,所谓的好好“讲笑话”,有时只是一些人狭隘角度的低级趣味罢,对另一些人却是伤害,但施害者不屑于反思和理解。

回头看柳岩参加《脱口秀大会》的那一期,嘉宾是她和倪萍。整场下来,所有围绕柳岩的段子,几乎都绕不开她的外貌与身体。

张博洋说自己看到新闻写柳岩“妆前妆后差别大,素颜像大妈”,接着抖包袱“大妈不都是倪萍那样的吗?”随后立马向倪萍道歉,解释是节目效果。

但没给柳岩道歉。

因为在他的心中,这算是在“捧”柳岩了,毕竟都说了,谁家大妈能像柳岩这样(性感)?

500

只会拿两位女嘉宾的年龄和外貌进行拉踩调侃,充分凸显了这些男性创作者对女性的了解和想象,真的狭隘肤浅到了一个层度。

时至今日,大家都明白,这种所谓的夸奖,只是将柳岩又一次钉回那个被反复凝视、被客体化的位置。

整场节目中,柳岩不断接受着这样的打量与消费。

李诞说柳岩是娱乐圈唯一一个看剪影就知道是谁的女人;王建国补刀,柳岩姐在别人瞅她的时候,永远都知道别人瞅的是啥。

500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撕掉标签”,口口声声说要探讨标签的束缚,可柳岩的身体依然只是一个梗、一个没有被进一步反思的笑料。

刻板印象在这里仅仅被重复、被强化,没有任何人尝试为她正名。整期节目下来,标签不但没撕掉,还贴得更牢了。

那些关于她身体的玩笑讲完就讲完了,没有后续,甚至连一点歉意或反省的意思都没有。

(顺带一提,这期节目贴给倪萍的标签看似跟业务能力相关,没有像对柳岩那么性别歧视,但说倪萍爱煽情,何尝不是一种“女性情绪化、不理智、不专业”的性别刻板印象?)

其实思文在那期节目里就直指这种差异的不公正。节目组为选手设定的标签中,张博洋是“海归”,李诞是“幽默有才华”,而自己,却被定义为“妇女”,还是“已婚妇女”。

500

思文说得明白,这个社会对已婚女性始终怀有更高、也更隐蔽的要求。这些要求看似不言自明,实则藏有诸多偏见与双标。

可即便思文刚讲完,张绍刚紧接着介绍柳岩时,仍称她为“热辣妇女”。

倪萍想要认领这个称号,却被张绍刚急忙拦下,表示这绝对不是您。言下之意,只有柳岩才“配”得上这样的指代。

500

大家似乎默认柳岩就该接受这一切,甚至认为她乐于以此博出位、享受这般注目。

正如柳岩在采访中说,有男艺人认为她喜欢这样的宣传,自己开她的玩笑不过是顺手帮忙。

500

于是外界便更理所当然地将她塞进性感的框里,顺手消费,甚至要求她配合。

但柳岩自己呢?她在那期节目中讲述了自己与身材争议共处的经历,坦率回应我的身材就是我自己的,不是借来的。

500

她更是撕开标签,讲每个女性都应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不应由他人评说。妥协退让不会换来平静,真正的平静源于尊重自己。

500

她不是没有表达,也并非没有反抗。

只是,她的声音被淹没在哄笑与段子里,被剪辑进轻松娱乐的节奏中。

大众的镜头始终只会选择它愿意对准的内容——那些陈旧的“看点”、那些容易消化的笑料。而关于女性自主与尊严的宣告,却往往被静音处理。

女主持人似乎总是难以逃脱被标签化的命运,要么被定义为“性感花瓶”,要么被推向另一种极端,易立竞便是如此。

她的成名,源于其犀利毒舌的采访风格。凭借一次次毫不留情的提问,怼遍娱乐圈的辉煌战绩,被观众赐名“一个没有感情的娱乐圈杀手”。

500

万茜苦心经营的人淡如菊人设,易立竞简简单单的几问就给击破了。

万茜表示自己以前不太愿意参加综艺,易立竞完全不放过这个话头,可是你参加过《舞林大会》啊。万茜尴尬,你不说我都忘了。易立竞乘胜追击,你还参加过两届。

500

起初,这种单刀直入、步步紧逼的采访方式,确实给缺乏活人感的内娱上了一剂猛药。

它看似打破了人们对女主持人必须温柔亲和、充满服务性的想象,但细察之下,她其实又落入了另一种刻板叙事:一个不好惹的教导主任。

500

这样一个看似强硬、带有压迫感的形象,无形中将易立竞的专业能力,采访洞察、节奏掌控都压缩成一个简单的不好惹的标签。

而这份所谓的不好惹,又极易被解读为刻薄、没礼貌、刁难人、高高在上,最终招来恶评。

女性主持人似乎只能在“悦目”与“慑人”之间选择,却很难被允许以一个平常、专业、真实的人的状态,坦然存在。

500

在与鲁豫的对谈中,易立竞给出了自己对“犀利”标签的另一种解读。

她表示,自己的风格并非刻意追求尖锐、故意试探别人的边界,而是一步步走到了这里,是一种善意且有尺度的表达。

但大众只聚焦于她的严肃,进而放大为恶意,彻底消解了她的善意和专业。

500

她还曾因采访中不笑而遭到观众批评,导演甚至会在镜头外提示她微笑。但当她看到镜头中自己假笑的画面时,果断要求剪掉,因为那不是真实的自己。

她认为,采访的重点不是在于提问的内容吗?主持人怎么问并不重要。何况,人在深度思考的时候,本来就很难保持笑容。

而且男人不笑,人们倾向于认为那是睿智和思考的表现,而女性不笑,却容易被视为缺乏亲和力甚至有攻击性。

很多人在发出批判时,从未想过制定标准的天平本身就是倾斜的。

500

鲁豫算是亲和力那一挂的主持人,一直也是大众认知度很高的主持人,手握国民节目《鲁豫有约》。

但她背后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尬聊、冷场、情商低、不专业,一句“真的吗?我不信”更让她被贴上脑袋空空的标签,成为网络调侃的梗源。

500

直到鲁豫登上脱口秀节目当嘉宾,我们才知道鲁豫有如此专业的一面,不少人看完鲁豫点评脱口秀对她改观了。

脱口秀嘉宾其实是个“高危”职业。

此前马伊琍、那英、周迅都因缺乏共情和内容理解能力而受到质疑,而一向以“大局观”自居的罗永浩,今年也因素人的拉踩彻底破防,一篇慷慨激昂的《老牌女权主义者最后的爹味儿老登忠告》,点燃了观众的怒火,一时希望把罗永浩替换成柳岩的言论刷屏网络。

500

女性脱口秀演员为节目带来了多大的流量,也给喜剧舆论场带来了多少混乱(非贬义)。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场内是脱口秀,场外却宛若辩论赛。

其实关于脱口秀变得“不好笑”,慢慢变成女性困境展示墙的争议,鲁豫在节目就回应了很多次。

那些沉重的、苦的东西就是需要找到梗去破一破。一直讲下去,我们的接受度、我们的边界在被拓宽,因为我们也在进步。

500

某些不愿睁眼看现实的人到底有没有弄清楚,我们只是把存在的问题说出来了,而不是我们制造问题。

之前你们选择了无视那些问题,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只有选择正视问题,人类才会进步。

有人质疑女性脱口秀话题太多、太重复,鲁豫一针见血:“因为女性占了人类的一半,所以女性的视角就是人类的视角。”

500

飘无意争论在脱口秀中“表达”与“好笑”哪个更重要,更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这些争论背后那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女性视角的表达已经不可阻挡,无论它带来的是混乱与争议,还是振奋与力量,挑破陈旧的、化脓的伤,才会长出新的血肉。

这也正是鲁豫能够借脱口秀扭转形象的原因。

过去,我们认可她懂脱口秀、尊重脱口秀,尊重女性声音;而如今,我们更看到她狠狠做事的那一面,她在持续为女性搭建表达舞台。

无论是《豫见她们》还是《岩中花述》,其实都是让那些打动过我们的女性表达者坐在一起,彼此交流、展露自我,如何看世界,又如何面对真实的生命经验与困境。

就像第一期节目中,步惊云、王小利、张春、鲁豫,恰好分别处于30、40、50岁三个年龄段。

500

尽管她们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人生轨迹各异,对世界的视野与认知也各有景深,但女性这一共同底色,让她们能够彼此理解、彼此共情。

我们才发现,女性之间的对话,原来可以如此丰厚。

像这样的圆桌,四个女性谈话的场子,过去是没有的。

500

这让人想起周轶君,曾经巴以地区的战地记者,转型纪录片导演后又交出《他乡的童年》这样有分量的作品。

但真正让她被大众广泛熟知的《圆桌派》,她反而常坐在桌上当陪衬。

500

《圆桌派》是标准的“3+1”配置,男性主导,女性在,但只是上了小桌。

周轶君策划的以女性视角为主的《第一人称复数》,里面谈到性骚扰、社会规训,也聊人类起源、大自然与人工智能这些所谓的男人话题。

500

男人能讲的,女人也能讲。

女性当然不仅能提供个体生命经验的探讨,但就像步惊云掷地有声的那句,一个女孩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500

这句话的另一面,暗示了女性表达者的现状,她们最重要的,是带着成千上万女性的声音走入公共空间,打破“男人关心社会和人类,女人只关心男人”的规训。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逐渐意识到,女性的经验与才华是被长期遮蔽的。女性视角的壮大,并非形势所迫,而是本该如此。

就像大家开始说,时代终于追上了柳岩。

许多女性表达者不是不够优秀,只是走得太前。

包括鲁豫。除了与脱口秀女演员的对谈节目,她还在《陈鲁豫的电影沙发》聊电影,在《陈鲁豫·慢谈》做深度访谈,与易立竞对谈的那期就广受好评,又在《热浪之外》对话陶喆。

500

还有谢楠。她本是专业主持人,却长期被贴上吴京老婆的标签。

只不过吴京翻车,而她上papi酱的节目,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谢楠原来这么有趣,不愧是专业主持人,还是能登顶珠峰的女人。

500

男人总是因过去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翻车,但其实这些言行早已存在,只不过当时也没有人对他说:真的吗,我不信。

500

没有当过兵的吴京尚且能被包装成娱乐圈唯一特种兵,更何况那些稍具专业水平、略镀文化金身的男性呢?

就像贾玲说的,我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才华。

500

圆桌之前一直是男人的主场,他们永远掌控全场,被包装着,被推崇着。

而许多女性却常怀不配得感,对自己严重不自知,自觉地去承担服务型、辅助型的角色。

但现在,局面正在变化。我们终于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不但要上桌,还要吃饱,不再需要任何人的定义,而是直接展示我们的能力。

而我相信,这仅仅只是开始。​

500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