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危险信号,我们的回答是:决不允许!
近期,日本防卫省预算草案公布,2026财年日本防卫预算达8.845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这并非孤立的预算增长,而是日本长期推进军事扩张的又一铁证。9月10日下午,国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表示: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正是对这一危险趋势的有力回应。
回溯战后新秩序的起点,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要求与监督下制定,并于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是约束日本军事力量的关键框架。其中最重要的原则,莫过于“放弃发动战争权”。正是这一原则,明确了日本不得拥有军队、仅能保留自卫队。长期致力于维护和平宪法的日本前内阁法制局长官阪田雅裕解读:支撑“自卫”概念的两大支柱,一是“自”,一是“卫”。即日本的自卫队只能保护本国,不能到海外行使武力;以及“专守防卫”,即自卫队不得拥有攻击性武器,不得具备可以直接攻击他国领土、领海和领空的能力。
然而,日本军事扩张的野心,早已超过了“保护本国”和“专守防卫”所需的军力。
从预算规模看,日本政府此前已经将2023至2027财年的防卫费总额提升至约43万亿日元,甚至计划在2027财年把防卫费总规模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实现防卫力量的根本性强化。
从政策来看,早在2015年,安倍晋三政府就在寻求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安倍晋三政府以“维护美日同盟”为借口,解禁集体自卫权,令所谓的“自卫队”可以走出国门,赴“日本国周边的公海和公空”行使所谓自卫权。这样一来,和平宪法对日本军事力量范围的限制也就不存在了。
2022年底,岸田文雄政府强行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强调周边威胁,明目张胆谋求“先敌打击能力”。2023年12月和2024年3月,岸田文雄政府又两次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实施方针,打开向第三国出口杀伤性武器的大门。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计划在九州部署的改良型12式陆基反舰远程导弹,射程达1000公里。这一武器性能完全超出“自卫”范畴,具备对他国领土、领海的远程打击能力,是其打造进攻性战力的直接体现。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残害的国家不禁担忧,日本究竟意欲何为?
从政策“松绑”,到预算“加码”,再到武器“升级”,日本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巨额资金流向舰艇航母化改造、引进“战斧”巡航导弹等进攻性武器装备、强化在新兴领域的军事能力……在美国的默许和支持下,日本的军事投入不再局限于本土防御,而是谋求越来越强大的远距离打击能力,每一步都在突破战后和平框架。
这种危险行径,让人不禁回想起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前疯狂的战备活动。1885年6月,日本政府根据首相伊藤博文等人的建议,出台10年扩军计划。依托明治维新后的掠夺财富,这个计划实际只用了7年就完成了。通过扩军,日军拥有了近30万兵力,海军联合舰队所属舰艇的总吨位,达到7.2万多吨,军舰31艘,鱼雷艇37艘。和军事力量一起膨胀的还有日本的野心,19世纪末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侵略。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磨灭的伤痛,也是日本必须铭记的历史原罪。然而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和部分政客不仅对侵略历史缺乏深刻反省,反而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虚化、美化侵略,再加上不断扩充军备、强化军事部署的动作,让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余烬再现复燃趋势。
80年前,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付出巨大牺牲才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东亚以及全球的和平来之不易,面对日本当前的军事扩张趋势,亚洲各国及全世界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国际社会应共同发声、加强监督,用实际行动捍卫战后国际秩序,阻止日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历史的教训如此深刻,和平的成果不容践踏。我们决不允许军国主义的悲剧再度上演,这是对牺牲英雄的尊重,对无数遇难者的告慰,更是对人类未来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