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女将军扑街,都怪观众要求太高
经商大女主走向题材哑火后,国产女将军似乎也没能把古偶从低谷中拉回。
截至9月7日,超点完结的《与晋长安》,创下今年古偶大剧最低评分——豆瓣4.8分。这也是今年第二部口碑扑街的女将军题材古偶长剧。
事实上,自进入第三季度,影视市场便正式开启了今年的又一题材撞款热。
据悉,由李沁、陈哲远主演的《一笑随歌》已定档9月21日,宋茜、丁禹兮主演《山河枕》也紧随其后暂排10月,而田曦薇(《逐玉》)、卢昱晓(《入青云》)等女将军主题类型古偶均进入视频平台待播预约名单,粗略统计将有10余位“女将军”剧集对打。
但仅从目前播出的《锦月如歌》《与晋长安》来看,这种大女主的火热态势,却并未在观众层面反响热络,甚至不乏引发吐槽,除了4.8分的《与晋长安》外,《锦月如歌》豆瓣评分也不过5.5分。
那么,女将军这一明显符合当下女性群体审美倾向的女频人设,为何偏偏难再现大众认可的“花木兰”了?
国产女将军嬗变史
女将军之于国产古装剧,也曾几度历经高产创作期。
千禧年前后,女将军大多以真实历史、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为原型,且多为男性角色叙事中的最佳辅助设定,比如《杨家将》中的穆桂英、《薛丁山西征》中的樊梨花、《封神演义》中的邓婵玉等。
而在男性叙事中提取女性角色转换视角,讲述女将军成长、以女性群像为核心叙事的影视剧集也同样不在少数。比如苗圃主演的《穆桂英挂帅》,郑佩佩、李若彤等主演的《杨门女将》系列、秦岚主演的《大唐女将樊梨花》等,虽然口碑参差不齐,但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女将军题材剧集。甚至,也有如《上错花轿嫁对郎》“杜冰雁”(小李琳饰)此类非传统意义上的“女将军”塑造。
自2010年代,网文IP改编盛行,女将军的来源也多走向原创,不乏凝聚了现代人穿越、特工等设定下的“金手指”。同时,网文作者笔下的女将军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反叛意味,不仅仅是事业型大女主,也更加接近“复合型人才”的设定。即便影视化改编对穿越、金手指等有所削弱,但依旧诞生出如《楚乔传》中的楚乔(赵丽颖饰)、《琅琊榜》中的霓凰郡主(刘涛饰)、《将军在上》中的叶昭(马思纯饰)等涵盖一定现代思想塑造的女将军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4年以后,实际上以女将军为主角的创作进入断崖式下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与女频网络文学开始去女尊、去女强标签创作,以及仙侠古偶的崛起有关。
但正所谓时也命也,在如今仙侠式微、大女主需求依旧旺盛的当下,一度被打入“冷宫”的女将军也再度搭乘大女主创作热潮,这两年密集回到影视剧的创作视野,掀起“女将军101”主流。诸如2007年出版的《一笑》(剧名《一笑随歌》)、2019年连载网文《重生之女将星》(剧名《锦月如歌》)、2017年的《与晋长安》、2018年的《山河枕》等带有一定古早味的女将军网文IP,也掀起了一股扎堆改编押注热。
不仅如此,2020年以后进行创作的、含有女将军元素的长篇网文也同样跃升为“抢手货”,“速通”影视改编IP。目前,拍摄中、待拍的女将军也同样数量可观,诸如《风月不相关》《冰湖重生》《翘楚》等正在拍摄中,而《解甲》《木兰无长兄》《长宁将军》等也已进入待拍立项阶段。
可以说,几乎头部花、平台如今均手握至少一部女将军剧。
此外,在微短剧领域,女将军更是成为逆袭打脸爽文的吃香人设,不乏将女将军网文批量改编、尚未连载结束便已短剧化的现象。去年,还诞生了由马秋元主演的女将军题材短剧《桃花马上请长缨》唯一一部破亿短剧的爆款代表。
但从目前已播的《锦月如歌》《与晋长安》来看,女将军之热多少有些“铩羽而归”。
除了上述提到的低评分外,像双平台预约量破400万、台网双播的S+剧集《锦月如歌》客观上在面临同期《生万物》吸干大盘效应下,最终腾讯视频站内热度为27000,并出现裸播;湖南卫视集均收视率达0.305%,与完播半年后再上星的《雁回时》同一个收视段位。
无独有偶的是,《与晋长安》至超点收官仍在裸播(共计20集裸播),今日在爱奇艺站内热度也将将来到8205,创下目前最高热度。而根据云合数据来看,该剧目前因超点缘故集均播放量有所缓升,也仅在610万左右。
诚然,古偶女将军这一大女主设定迎来了第二春,但观众的不买账,却也恰恰证明了新版本女将军的“水土不服”。
怪观众要求太高?
客观来说,周也、宋轶在《锦月如歌》《与晋长安》中所饰演的女将军形象,是有所打破传统古偶女主叙事形象的。
像宋轶所饰演的“黎霜”是杀伐果决的“女射手”,与男性角色的纠感情纠葛是当下时兴的“姐狗文学”;而演员本身更加英气的周也,十分贴合女将军形象,其所饰演的“禾晏”则是无家世背景的一代“战力天花板”女将星。
但观众的不买账,在于女将军仅仅是有形而无神,即只停留在古偶大女主人设的微创新,而非角色整体的塑造,内核缺失也十分明显。女将军虽然是女将军,但依然是女频言情下的扁平人设,剧情空心、人物脸谱化,依旧是脱离不开的隐性雌竞、工业糖精、换汤不换药的“男主控”以及口号式“女子本该如何/与普通女子不同”来塑造女将军的独一无二。其中,“娇妻化”则是两部剧集播出后被提及最多的败笔。
比如《与晋长安》女主在战场面对兵戎相见、血流成河之时,看到男主出现便自动“收工”倒在男主怀中心动;再比如《锦月如歌》剧情进行到杀敌冲锋之时,作为将军的女主在面对敌人并未完全失势的情况下,不管军队、扔掉武器、声嘶力竭寻找男主并被男主所救,激情相拥在战场“发糖”。
不过,在如今偶像剧式微、现实主义题材当道的台湾地区,8月31日登陆台湾多平台的《锦月如歌》,在分流严重的现象下仍在三天不到空降台湾Netflix热播第三,且颇受台湾观众好评。
“周也无死角大美女,丞磊也很帅、眼神有戏,就很好嗑啊”,台湾观众盈盈提到,该剧在台湾社团讨论颇多,很多人都是二刷三刷,“现在(《锦月如歌》)还是Netflix总排名前三的热播剧,我觉得大陆观众要求太高,在偶像剧中谈价值、上高度很扯,偶像剧甜就好了”。
事实上,偶像剧试图拔高价值却难以完美契合人物精神的现象,也是目前国产偶像剧创作的通病。客观上,社会意识形态在进步,女性觉醒议题不缺话题与关注,因而也成为影视市场为吸引受众的做剧“猛料”,不管合适与否,均在试图代入公式。
但这种做法也难免面临水土不服。偶像剧的功能便是为满足大众尤其是下沉受众最基础的需求——通过观赏或沉浸式带入俊男靓女不与俗世相同并可幻想的恋爱、嗑CP发糖,来解压放松、刺激肾上腺素,获得高情绪价值。这也是为何,即便古偶剧鲜少出现高口碑剧集,但永远不缺热度与流量。
不同于名门贵女、市井或是富商女等为女主,女将军的设定便意味着无法忽视大背景下的责任感,即事业型角色所具备的智勇、权谋博弈、家国大义等特质,类比国产剧对于男将军的塑造便可窥探一二。
比如同样是古偶剧,今年的爆款之一《折腰》男主“魏劭”便是如此,仅在诛李肃灭乔族这一剧情,便通过攻打辛都的策略变换呈现其勇谋在线的战场将军形象,足够令观众信服其所立下的战绩、武力值在线。
但同样作为将军的“禾晏”、“黎霜”,不仅在塑造将军人设的立体性上几近缺失。比如无视军纪撒娇卖萌、审问敌人柔弱无力,乃至嘴上侃侃而谈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行动上却小女儿般依靠男主等等,反而更多承担的是作为古偶女主让渡人物弧光、成长主线,成为英雄救美的客体存在的“工具人”。
说白了,这依旧是为撒糖而将女将军默认为弱势地位乃至傻白甜,与女将军的人设极为割裂,难免在古偶剧集中出现遇冷。
毕竟,曾经如花木兰、穆桂英、霓凰郡主等女将军形象受到大众喜爱,归根结底在于“女将军”的设定,其实本身就具有强有力的戏剧张力。不管是在朝堂还是战场,她们所展现的智勇谋略或是权利博弈等,均真正塑造了一位无关性别的将军帅领,同样拥有主体叙事、成长故事线的“将军”角色。
此外,纵观“女将军101”生态,女演员们多娇弱瘦削的形象也受到普遍诟病,以及上阵杀敌仍有精致全妆等,也令女将军以不可忽视的违和感。对比之下,《杨门女将》中,即便主要女演员大多同样身形瘦削,还有娇小如李绮红所饰演的“杨排风”,但不管是将军扮相还是打戏,通过台词、剧情有所衬托,均做到了令观众不出戏。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新版《杨门女将》也将乘上今年的女将军之风进行翻拍。
要想拍好女将军,终归还是要靠演技、剧情令大众信服,这也无疑对于演员本身,编剧、导演等幕后提出了高要求。毕竟,如果只停留在为女将军施加虚无的光环,而非在具体的剧情上展现个人能力与魅力,那么古偶中的女将军们也终归只是“花瓶”。
换言之,如何展现女将军的优势,角色价值、立体地存在才是古偶女将军的创作重点,否则遇冷也就不为奇怪了。
结语
除了女将军,江湖女侠、女刺客、女杀手等代表着剧中战力佼佼者的角色也同样批量成为古偶剧叙事主体。
比如《海昏行》《烽影燃梅香》《凤凰台上》等均是如此,这些女上位角色设定,也不乏被归入“女将军101”。而“女强”的涌现,也映射着大众市场对于女本位、事业型女主作为爽点和情感投射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
但本质上,谈恋爱依然是古偶的主线,而非塑造一个女将军的存在。如何跳出性缘关系作为创作核心,真正赋予女将军为人的内核,而非衬托男主魅力的工具人,恰恰是行业、制作团队需要思考的。
借用文淇在中文版《VOGUE》20周年采访中所言,我们都在期待的是,“越来越多不用来衬托男性角色,而是真正有困境、有思考、由迷茫、有成长过程和角色弧光的女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