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为何我们要始终弘扬抗战精神?

“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朱德警卫团”“战斗模范营”……九三阅兵中,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战旗方队,它们承载着历史荣光引领装备方队受阅。

在这些战旗中,有一面旗帜引起了网民的注意——“刘老庒连”战旗“庒”字多了一点。事实上,这是保留了1943年旗帜上的同款字体,因为当时的书写习惯“庒”是“庄”的异体字,在过去,两字同义同音,战旗就保留了原有的字体和图案。

500

有网友对此的评价令人动容:这何尝不是对先辈们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精神的传承?不能让英雄们找不到自己的部队!

是的,不能让英雄迷路。一面面战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仿佛屹立的精神丰碑,告诉我们来时的路,也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一)

习主席曾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这片土地沸腾。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山河,“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响彻神州大地。东北西南等境内各个民族纷纷组建抗日武装,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抗战;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告别书斋奔赴抗日战场;海外华侨心系故土,万里驰援、慷慨解囊,纷纷捐赠军费……

在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殊死较量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这片土地挺立。抗战时期一篇报纸社评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八位女战士为掩护部队转移,弹尽援绝后毅然投身滚滚江水;战地记者雷烨,遭遇日寇包围时,他命令警卫员撤退,自己孤身一人沉着应战,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29岁的生命……

500

在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暴行面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这片土地激荡。淞沪会战,数十万将士前赴后继,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台儿庄战役中,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坦克,用血肉之躯撕开敌人防线;百团大战,抗日军民纵横捭阖,在交通干线上全面出击,借持续激战重挫敌人嚣张气焰……

在抗战斗争至为艰苦卓绝的阶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片土地闪耀。1938年,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思潮,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必胜的信念,照亮艰难困苦的漫漫长夜,指引中华儿女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回望来路,抗战的硝烟已经远去;瞻望前方,伟大抗战精神光芒如炬。

当战旗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天安门城楼上,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从座位上颤颤巍巍站起身,缓缓抬起布满褶皱的右手,目光坚毅,庄严敬礼。这一刻,他们就是抗战精神的具象化。

(二)

有人说,和平年代,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弘扬抗战精神?答案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在9月3日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台上,有一位近百岁的老人——翟维俊。十年前,他曾在抗战老兵方队中乘车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他奋力挥舞双手的那一幕,让很多人动容;今年,他作为支前模范代表,在观礼台上与抗战英雄们一起见证盛世。

这位老人历经100多次战斗,立战功10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身上有40多处枪伤,体内残留4块弹片。他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不忘历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老人的心愿想必也是无数抗战先辈的愿望。曾经他们浴血奋战,正是为了未来千千万万人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身体烙印着战争的痕迹,他们的精神熔铸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底色。抗战历史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用生命写就的,抗战精神更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中国人用生命铸成的。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永远铭记,他们创造的抗战精神必须代代传承。

500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让这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让每一代中国人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历史的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推动。历尽劫难的当代中国,更加壮阔的征程已在脚下铺展。复兴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霸权主义、贸易科技封锁等外部压力层出不穷,伟大抗战精神正是我们抵御外部压力的精神盾牌,赋予我们在斗争中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的勇气与智慧,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提供精神支撑。

“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从苦难走向辉煌,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就有了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

500

一路走来,在我们前进的征程上,有无数要啃的硬骨头、有无数要破的难题,越是艰难险阻,越需要昂扬的爱国热情。今天,我们仍要坚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把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转化为坚守家国的担当,把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转化为突破封锁的决心,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转化为攻克难关的毅力。

脱贫攻坚阵地上,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恶劣条件,面对 “一个都不能少” 的庄严承诺,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翻山越岭访贫问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科技攻关路上,面对关键核心技术的 “卡脖子” 难题,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态势,无数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日夜攻关突破技术壁垒;抢险救灾战场上,面对惨烈的灾难现场,面对生命救援的黄金时限,无数救援人员争分夺秒,转移受灾群众,汇聚起八方支援的磅礴力量……当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就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深的致敬。曾几何时,一簇在民族危亡之际燃起的精神之火,点燃胜利曙光。今天,赓续激扬伟大精神,才能闯关夺隘。唯有不忘来时路,不忘肩上担,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力量,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