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的夏天续命神器,被这个宁波大佬拿捏了

500

  作者:牧龙闲人

  夏日酷暑,没有什么比一杯透心凉的冰饮更让人惬意了,简直就是碳基生物的续命神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颗颗小小的冰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世界级的“制冰大佬”。

  他叫陈启惠,其创立的惠康科技,把制冰机卖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拿下了全球民用制冰机市场31%的份额,居世界第一。

  全球每卖出3台民用制冰机,就有1台贴着他家的标签。

500

  ● 陈启惠

  最近,惠康科技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冲击A股IPO,吸引了包括阿里前CEO卫哲旗下资本在内的众多知名机构重仓押注。

  一旦上市成功,惠康科技将成为“中国制冰机第一股”。

  从昔日濒临倒闭的村镇小厂,到如今年入32亿的行业巨头,陈启惠用20多年的时间,将中国制造的冰块铺向了全球。

  他说:“惠康的根永远在宁波,但惠康的枝叶,一定要散向世界。”

500

  接了个“烂摊子”

  陈启惠所在的宁波慈溪,被誉为“小家电之乡”。这座小小的县级市,光上市公司就挤了13家,全球60%的小家电均生产于此。

  所以有人说,这座中国小城一旦罢工,全球一半的小家电,如空气炸锅、电熨斗、饮水机、取暖器等,恐怕都要缺货了。

500

  ● 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

  与如今的繁荣不同,上世纪70年代的慈溪,是另一番萧条的景象。

  这里人均耕地仅有0.7亩,土地盐碱化严重,农民们为谋生路,白天种棉花,晚上走街串巷地修锅补伞。

  正所谓“穷则思变”,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点儿,一些人开始“弃农从商”。他们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小作坊,承接一些五金配件、家电塑料等业务。

  惠康科技的前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3个村子共同集资1万元、镇上出资2万元,组成村镇联办厂,租下300多平米仓库做厂房,主要生产空气调节器、制氧机部件等。

  不过,由于销路不好,他们的工厂连续亏损,不久后便处于倒闭边缘。

  当时,陈启惠作为厂里的供销员,和妻子陈娟娟咬牙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夫妻俩携手创业,陈启惠负责技术和管理,陈娟娟负责供应和销售。

  他们跑遍杭州、上海、广州等地,最终谈下了一笔空调零部件订单。

  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的情况下,陈启惠带领工人不眠不休地搞研发,通过自制设备,攻克了技术和工艺难关。

  订单交付后,他们净赚五六万元,企业由此起死回生。

500

  ● 惠康科技的前身是慈溪市空调设备厂

  1979年,38岁的陈启惠将工厂与上海冷机厂联营,正式更名为慈溪市空调设备厂,陈启惠出任厂长。

  两家企业联营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他们起初做零部件代工,后来开始生产空调整机,再后来又逐渐涉足冰箱、冷柜等领域。

  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99年,公司产值已突破1亿元大关。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陈启惠将那个年代浙商骨子里的“四千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靠着敢拼敢闯、务实肯干,一步步在国内制冷行业站稳了脚跟。

500

  靠海外业务快速崛起

  不过,陈启惠的野心远不止此。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陈启惠感觉机会来了。

  他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很多欧美家庭一年四季都特别喜欢吃冰。

  冬天喝可乐要加冰,早餐喝咖啡要加冰,晚上喝杯红酒也要往杯子里猛加冰块。一年下来,一个人平均要消耗掉近400斤冰块。

  而当时的家用制冰机大多体型笨重、价格昂贵,这让陈启惠看到了商机。

500

  ● 惠康小型制冰机。图源:惠康官网

  回国后,陈启惠成立惠康科技,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

  经过近两年的研发,2003年,他们成功推出了第一代小型家用制冰机。

  这台制冰机可实现快速制冰、自动脱冰、便捷取冰,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还不到国际大牌的三分之一。

  产品一经推出,就迅速引爆美国市场,当年就爆卖了10万台,搬上了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的货架。

  此后,陈启惠乘胜追击,以美国为跳板,先后进入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墨西哥、巴西,欧洲的德国、瑞典等地。

  为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他带领团队,陆续开发出上百款制冰机:

  包括奶茶店日产300公斤冰块的方冰机、高级餐厅酒吧等用于搭配精致饮品的月牙冰机、医疗场所专用的医用制冰机等,甚至还研发了海水制冰机,为远洋渔船提供“取海制冰”便利,方便对捕获的鱼虾进行现场保鲜。

500

  ● 惠康科技产品线。图源:惠康官网

  在技术的加持下,从2022年到2024年,惠康科技年营收一路攀升,分别达到19.3亿元、24.93亿元和32.04亿元。

  其中有大约70%的营收都来自于海外,以欧美市场为主,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500

  ● 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图源:惠康科技招股书

  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统计,在过去的2024年,惠康科技占据了全球制冰机市场12%的份额,尤其在民用制冰机这一细分赛道,其市占率高达31%,稳稳排在世界第一位。

  不知不觉间,这个从中国小城走出来的制冰工厂,已击败一众国际巨头,站到了行业的前沿。

500

  “两条腿走路”

  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近三年来,惠康科技海外营收所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正在一路降低,从2022年的79.46%,连续下探到2023年的75.37%和2024年的69.90%。

  乍一看,它在国外是不是越来越卖不动了?

  其实并非如此。

  从2022年到2024年,其海外营收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分别为15.28亿元、18.71亿元和22.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67%。

  之所以占比会降低,是因为其国内市场正以更快的速度崛起。

500

  ● 图源:摄图网

  近年来,我国的“冰块文化”日益普及,从街边新式茶饮到餐厅酒吧、再到家庭版的冷饮DIY,冰块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

  制冰机越来越多地从商用走向家庭厨房。拥有一台小型制冰机,在夏日里自制冰饮、享受冰块自由,正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追求精致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天猫、京东等主流购物平台,该公司的制冰机常年居销量榜前列。

  以2024年天猫618制冰机销量排行榜为例,惠康排在榜单的第一位。

  而值得一提的是,排在第二位的沃拓莱,也是惠康集团旗下的子品牌,该子品牌更侧重于商用场景下的高强度作业。

  两大子品牌携手登顶榜单,昭示了其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这也显示出陈启惠的商业智慧:

  在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当下,惠康科技正从昔日的长期依赖海外单一市场,转型为国内外两条腿走路。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2019年为144.8亿元,2024年激增至212.9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2.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这也是惠康科技会受到一众资本青睐的原因——在制冷这条赛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变得越来越“热”。

500

  家族企业的“代际突围”

  陈启惠常将惠康科技的成功归结于“走出去”战略,他的洞察与远见,让惠康科技成了宁波乃至全国最早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企业。

  在他看来 ,只有走出去,才能迎接更多的机会、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一家同时涉足内外贸的企业而言,如何解决两个市场的标准接轨问题是关键。陈启惠的做法是,标准体系中哪个市场的要求高、要求严,就采用哪个市场的。

  这种做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但长久来看,更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避免了后期从生产到采销的诸多麻烦。

500

  ● 惠康科技生产线

  如今,随着惠康科技发展得日益稳定,陈启惠已逐渐退居幕后,将集团交给三个儿子打理。

  长子陈越鹏,跟随父亲创业多年,对集团事务了如指掌,担任惠康科技董事长,主管制冰机及冰箱、冰柜、酒柜等制冷家电业务;

  次子陈越增,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执掌惠康实业,负责商用空调业务;

  三子陈越孟则进入金融圈,成立浙商创投,先后投出了当虹科技、曹操出行、安恒信息等一大批明星企业,成为众多科技公司背后的大佬。

500

  ● 陈越孟

  一手打造实业、一手玩转金融,陈氏父子在两者中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实业为资本提供实实在在的载体和源泉,资本则为实业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支持。

  二者相互反哺,支撑着企业走过千山万水,一路发展壮大。

  从慈溪的村办小厂,到世界的制冰巨头,惠康科技的成功,是一部典型的浙商家族创业奋斗史。

  他们夫妻携手、父子上阵,以两代人的热血奋斗,在风云变幻全球市场上,打造出了属于国产的金字招牌。

  同时也为中国的制造产业,拼上了一块最“冰冷”且“热烈”的版图。

  ● 参考资料:

  [1] 上海证券报|制冰机“单项冠军”,IPO获受理

  [2] 宁波日报|陈启惠:坚守匠心,做实产业

  [3] 宁波市工商联|“向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致敬系列报道”之惠康陈启惠:中国制冷行业的领跑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