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能霜”到“再生”噱头:绽媄娅的“伪创新”,踩了多少化妆品行业红线?
在化妆品研发受科技驱动不断前行的当下,行业宣传领域却犹如一片混乱的江湖,诸多企业为求快速突围,纷纷踏上“伪创新”营销的歧途,试图以虚假噱头开辟市场捷径,而绽媄娅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2025年9月2日,Jumiya绽媄娅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宣告“绽媄娅球PDRN™超能霜新品发布会”在杭州圆满落幕。然而,稍有化妆品行业知识的人都清楚,“超能”一词在化妆品命名中实属禁忌。“超能”,意味着超乎寻常的能力,它强烈暗示着产品具备超越普通化妆品清洁、保护、美化等常规功能的神奇功效,极易让消费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仿佛使用该产品就能解决所有皮肤问题,甚至像药品一样具有治疗作用。这显然与《化妆品命名规定》中禁止使用虚假、夸大和绝对化词语的要求背道而驰,该规定明确将“超强”等词列为绝对化词意,禁止在化妆品命名中使用。同时,《广告法》也严禁广告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要求对商品性能、功能等的表述必须准确、清楚、明白。
事实上,所谓的“绽媄娅球PDRN™超能霜”,其真实身份是“绽媄娅DNA钠集致塑修精华面霜”,备案编号为“苏G妆网备字2025003616”。绽媄娅试图用“超能霜”这一商业名称替代正式名称,显然是想规避法律风险,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传播效果。作为西安博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推出的品牌,绽媄娅背后的佰傲再生集团拥有成熟的业务矩阵,旗下不乏4家高新技术和规上企业。如此深厚的行业积淀,很难让人相信其对化妆品命名法规以及“超强”等违禁词的使用规范一无所知。
但令人费解的是,绽媄娅明知“超能霜”无法通过备案,却依然联合“天猫宝藏新品牌”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还举办圆桌论坛,邀请了包括企业高管、研发专家、行业协会领导、皮肤科专家、平台负责人以及美妆博主等在内的众多人士参与,试图借助这些权威人士的站台,为违规的“超能霜”命名进行变相背书。这些受邀的权威人士和行业大咖,难道真的对活动现场随处可见的“超能霜”宣传视而不见?他们真的不了解化妆品命名的基本常识吗?
绽媄娅的这种行为,并非其在营销违规路上的首次越界。此前,该品牌就曾因宣传“研发背景沉淀23年和30年”的时间矛盾,以及涉嫌违规宣称医疗功效而备受质疑。此外,其“中国人造出首块人造皮肤”的宣传也引发了巨大争议。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曾指控绽媄娅在宣传中侵犯其专利权,称其广告内容中出现了与艾尔肤持有专利高度重合的技术描述,视频时间轴也与己方研发节点重叠,恶意混淆了“人造皮肤”的技术来源。尽管绽媄娅回应称相关专利已失效,产品均基于自主研发,但这一事件无疑也暴露了其在宣传上的不严谨与违规倾向。
在官网中,绽媄娅宣称“尊重自然,探索有序,愈旧于新,创造可能”,试图以科技构筑国货品牌的自信。然而,根据我国化妆品法规,化妆品并不具备“再生”这一功效,其所谓的“以再生,焕新生”的宣传,显然也是在打法规的擦边球。如果此类以医学背景为化妆品背书的宣传持续泛滥,不难想象,众多小微化妆品企业乃至代工厂可能会纷纷效仿,将企业名称或产品名称纷纷改为医药类字号,届时,整个化妆品行业将陷入过度医疗化营销的恶性竞争漩涡,而绽媄娅所依托的再生医学背景,也将在这种同质化的浪潮中失去其独特性。
化妆品,从本质上来说,源于科学,也应归于时尚,其创新与传播必须以尊重科学常识和遵循法规为前提。绽媄娅在营销上的种种手段,虽然看似高超,但却在科学传播的底线上屡屡失守,这种所谓的“创新”,不仅不可取,更应引起整个行业的警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