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诚药业分拆子公司上市:收入增幅仅0.78%的核药业务需提速了

港交所门口要多一家核药公司了。

近日,东诚药业披露预案,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纳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据悉,蓝纳成属于东诚药业创新核药板块,主要从事创新药(新型靶点放射性诊断药、特定靶点放射性治疗药等)的研发、生产。目前东诚药业持有蓝纳成43.9502%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东诚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且仍将维持对蓝纳成的控制权。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东诚药业发展颓势明显,蓝纳成也处在商业化为零阶段,东诚药业选择分拆子公司上市或许也是为了找到一些翻盘机会。

传统业务低迷,核药业务稳但跑得慢

相比纯粹的核药研发公司,东诚药业的业务更多元。

公开资料显示,东诚药业以重点业务板块即核医药业务、传统业务板块即原料药业务和制剂业务为经营发展基石,横跨多个医药细分领域,覆盖了放射性核素药物全链条产业、抗凝血肝素类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及其下游制剂延伸扩展。

多条业务线并进,帮助东诚药业打开规模,但目前并非所有业务都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财报显示,2024年,东诚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12.35%。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2.60%;归母净利润为8865.25万元,同比下降20.70%。

500

业绩持续下滑,主要受到占比较大的原料药业务影响。去年,东诚药业原料药业务板块贡献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了25.17%;今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达6.11亿元,同比减少了7.02%。

对此,东诚药业也在财报中进行了解释:原料药板块的核心产品肝素钠销售价格下降,使基本盘不稳。那么,什么又影响了肝素钠的价格?

上游原材料(猪小肠)供应是一个核心因素。

东诚药业财报提到,“肝素粗品主要提取自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生猪出栏量、屠宰量及生猪小肠资源利用率直接决定了肝素的原材料供给量。近年来,疫情导致生猪出栏量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波动,从而增加了公司的采购风险。”

同时,下游市场需求与库存水平、宏观政策及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也不可忽视,共同导致了肝素价格的长期波动。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7月,我国肝素原料药出口价格为11779美元/公斤,接着同年10月骤降到4805美元/公斤,短短数月价格腰斩。另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5月到9月,肝素原料药出口价格仍在四千多美元/公斤徘徊。

500

来到今年上半年,东诚药业肝素钠销售价格未见明显回升,也意味着低迷行情还在持续。

对比原料药业务,东诚药业核药业务的发展则比较稳定。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核药业务板块销售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0.78%,其中重点产品18F-FDG销量增加,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8.72%。但不难看出,核药业务收入涨幅颇小,爆发力不强。

因此,当前东诚药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持续壮大核药板块、释放相关业务潜力,分拆蓝纳成上市是一条必要的实施路径。

准备冲击港股,蓝纳成的机遇与挑战

蓝纳成正处在亟需外部输血的阶段。

东诚药业在公告中就坦言,目前蓝纳成的产品管线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故而无营业收入且未实现盈利。2022-2024年,蓝纳成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3792.55万元、-9946.05万元、-1.8亿元。

500

产品布局方面,蓝纳成进展最快的管线产品为氟[18F]思睿肽注射液以及氟[18F]阿法肽注射液,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还有多个管线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及临床前研究阶段,为确保上述管线产品实现商业化,蓝纳成仍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

这种情况下,拓宽融资渠道愈发必要。今年7月,蓝纳成就完成了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以加速“诊疗一体化”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管线的全球临床开发与产业化进程,投资机构包括中国信达、新动能基金、东诚药业。

当前,蓝纳成准备冲击港股,显然也是基于资金诉求,需要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值得一提的是,分拆上市后,蓝纳成仍为东诚药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这也意味着,蓝纳成若能通过上市等方式,充分释放内在价值,将使东诚药业股东获益,进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当前蓝纳成IPO还是有些优势的。

政策支持正不断加强。比如,2024年10月,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强调:目标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提出加快放射性诊疗药物研发,完善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等措施。

核药赛道前景广阔。东诚药业在公告中就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核医学临床需求将持续释放。2024年,诺华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Pluvicto®销售额约14亿美元,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Lutathera®销售额约7.24亿美元,就展现了核药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商业价值。

不过,资本市场也会考虑更加现实的问题。比如:目前核药赛道中国同辐、远大医药、先通医药等企业已形成不小的影响力,蓝纳成竞争力足够吗?创新药具有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蓝纳成能否成功完成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并获得上市批准?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也只能日后才能见分晓了。

来源:医药研究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