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圈地”,尊嘟假嘟?
演员收入在这次确认分账模式中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其“固定片酬+分账收益”的模式,除了要考虑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外,还要看其主演的作品市场表现。
此类不确定性之于演员的行业发展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种种变数,其间利益所涉繁杂,但一切疑问的答案,就是要看红果作为计划牵头方,敢于发动行业变革的决心是否坚定。
作者|布赫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红果推出《演员合作计划》,确认演员分账制,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关注,其核心内容主要是鼓励演员及演员机构纷纷参与平台,成为专业资源匹配的其中环节,进而享受各种激励政策。同时也对应为演员及演员合作机构匹配相应资源,成为事实上的“资源调度者”——
通过释放上游项目,在一个周期内形成“项目展示——演员(机构)匹配推荐——项目完成——可支配利润空间共享”这一全态生产链。
对红果这一举措,行业内有人对此解读为“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构建,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价值”,不过这种资源搭建的构想和具体实施的结果,确实需要时间检验。
目前根据国内短剧行业发展规模,在有目共睹的繁荣背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题材类型竞争、投放平台的周期性盈利回报、IP创意生产端的再升级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或几个头部平台力量率先打造新的模式。
而作为面向短剧受众最直观的“人”,演员资源方面看似人才济济,实则在业界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01
规模已成,亟待变革
每年源源不断供给短剧行业的演员成分较为复杂,从2021年短剧初兴时任用的各种传统影视行业的边缘人,到荤素不忌给钱就拍的高端“群演”,再到从网红主播赛道中想要跨界发展的“达人”。彼时因短剧市场尚未成熟,观众对这一新兴产品多抱有猎奇心态。因此短剧演员在演技、外形等方面的“品相”不仅不为观众挑剔,甚至还会成为一种噱头。
而在2023年之后,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大量因种种原因被已形成“圈层”的传统影视剧行业排除在外的新老演员,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新鲜人们,无论从现实生活还是事业发展考量,他(她)们必须在新赛道上立足,对于这些内娱眼中的“冗余”演员而言,拍短剧不是过渡,而是归途。
好在2023年依然是个野蛮生长的短剧井喷时代,碎片化体验与情绪价值输出成为短剧风靡全国乃至出海的特点,尽管人们时常看到有一些短剧会因为内容和价值观问题被下架,但庞大的生产基数和用不完的演员们让这些行业“耗材”可以忽略不计。
最重要的是——
2023年开始,大家终于意识到拍短剧能赚钱。
至少对于演员来说,出几部爆款短剧不是没有可能。
到了2024年,短剧演员也不再是他(她)自我介绍时的尴尬无奈,当年上百亿的市场规模与文化辐射效应,真正让这批较早进入短剧赛道的演员们成为文化“新贵”。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李柯以、马秋元、许梦圆、余茵、徐艺真、赵佳、王小忆、韩雨彤等大多都在那两年深耕短剧领域,凭借多部热门短剧出圈。短剧初兴时主流创作向的女频故事,也让她们大多有了向上提升的空间。
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预测将超634亿,行业从业者超60万人。随之而来的则是产品内容迭代和审美升级等行业内平台面临的共同问题。
要想重新梳理行业生态,集约化进行人力资源匹配,为头部平台提供长期、稳定并形成信任机制的合作,在已较为稳固的市场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演员管理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
02
细节繁琐,仍需磨砺
对于像红果这种行业头部平台来说,它想搭建资源管理平台,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信任度”,即《演员合作计划》中的“分账”配比,平台与演员、平台与演员机构、平台与“素人”演员、平台与“成熟”演员等的分账标准是什么?划定“成熟演员”的标准又是什么?
如果大家都入驻后,如何保证演员能持续接到短剧拍摄通告?个体演员和归属演员机构的演员在分账比例上是否会有不同?
最重要的是,“入驻”对于演员和演员机构来说,是否意味着签下一份“卖身契”?在签约规定的周期内如何划分各自权利和义务?
演员和演员机构这类的中游问题解决了,是否还要掉头和上游创投环节主张一个分账比例,以确保各个环节上(红果自身就是下游产品出口)衔接时不会出现分配矛盾?
其中“成熟演员”和“演员机构”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在现有的具备代表作品的短剧演员之外,一些其他新进入短剧领域的知名演员与经纪团队,如霍建华、刘晓庆、舒畅等,他们对于上游创投而言,是否意味着在片酬方面与现在的短剧演员有所区别?即投入成本会增加的假设情况下,分配比例或许会以子合同形式出现?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演员拍短剧,对行业整体品质的提升都有一定帮助,在今年还没有出现大规模传统影视演员“跨界”前,一些短剧行业公司就已经着手签约新人作为自身的艺人资源储备,同样基于“信任度”和“可控性”的发展考量。
对于演员来说,无论拍谁的戏都一样,如果自身也有品控意识,势必也会对平台分配的项目加以审视和判断,并非给到就拍。如果平台方对接的资源让演员和演员机构不满意,是否又意味着违约?
演员机构可能会先舍弃演员对作品的诉求,先与平台达成共识。而“成熟演员”,尤其是个体演员能否满意?全看其对职业规划的态度。尤其是在“分账”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些问题,红果还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谈判过程。
03
行业发展,决心可期
同时,摆在红果面前的,还有一片可待开发的市场——
短剧演员的个人价值再利用。
9月4日,听花岛官方微博宣布综艺《爆发吧!短剧》首期定档9月6日在红果首发。曾辉、韩雨彤、赵廷义、邓灵枢、李柯以、王培延等“岛主”参演,听花岛称之为“团建特辑”。
这是听花岛的首档综艺短剧,但对于红果来说却不是初次试水。
今年红果推出了三季横屏户外旅行综艺《出发吧短剧》,随即还联合综艺节目《快乐向前冲》推出室外竞技类节目《归来之重夺快冲冠军》。让短剧人气王延展到综艺赛道也许只是拓展市场的计划之一。
这类开发举措,同样说明目前短剧行业兴盛时,红果掌握市场诉求,满足观众需要,在短剧之上叠加更强的娱乐属性,为可控性高的演员提供更多展示空间的运营意识。
摆脱野蛮生长的影响,让短剧也如传统影视剧一样向专业化、工业化方面发展,更是红果在“做大做强”之路上的决心,最终达成一个目的:
让主流文化圈层接纳、认可并参与进来。
包括越来越多的资本和社会资源进入这个领域。
目前红果在“信任度”上施行的“合作机构资质查询系统”,等于是在为这次资源“圈地”提供自身品质保障,连接上下游让资源方可以通过红果官方渠道验证合作对象的资质,也为项目进程提供品质背书。
当然,演员收入在这次确认分账模式中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其“固定片酬+分账收益”的模式如前所述,除了要考虑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外,还要与其主演的作品市场表现挂钩。
此类不确定性之于演员的行业发展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种种变数,其间利益所涉繁杂,但一切疑问的答案,就是要看红果作为计划牵头方,敢于发动行业变革的决心是否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