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石破”风波升级,日本政局或面临潜在重组

当地时间9月4日,立宪民主党代理代表辻元清美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针对自民党内部要求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呼声不断高涨,首相石破茂在解决党内分裂问题上负有责任。她认为石破茂目前可选择的方案几乎仅限于辞职或解散众议院。

近期,自民党内部要求首相石破茂辞职的呼声日益高涨。围绕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这一事实上等同于“辞职劝告”的日程安排,自民党党内各派正在展开激烈博弈。然而,据共同社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民众支持石破继续执政,舆论与自民党高层之间出现明显分歧。

石破茂之所以登上日本首相宝座,源于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对日本汽车等关键出口行业造成冲击;另一方面,自民党党内长期存在的“黑金”丑闻不断发酵,严重侵蚀日本民众对自民党的信任。

在这种背景下,自民党各主要派系为了避免在权力博弈中背负日美贸易谈判失败的责任,最终推举派系势力较小、立场相对中立的石破茂出任首相,使其成为各方妥协后的产物,也为后续党内斗争埋下伏笔。

虽然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遭遇惨败,但大多数日本民众都明白此次选举失利并非因石破茂本人担任首相所致,自民党本身的形象危机并未解除。

据日本共同社8月下旬的民意调查,约6成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让首相辞职”。这意味着本次“倒石破”行动,本质上只是自民党内部的内斗和权力争夺。

围绕总裁之位的党内权力斗争一直是自民党的“惯例”,但这一次与以往截然不同。过去的党内斗争,前提是自民党稳居执政党地位,各派系争夺的主要是党内政策和权力的主导权;而如今,如果自民党在下一次大选中再次遭遇惨败,不排除彻底下野、失去执政地位的可能性。

目前,要求石破辞职的主要是自民党内部对现政权不满的各派系议员,其中以旧安倍派和麻生派成员居多,这些议员在党内影响力较大,但部分人自身也深陷政治资金丑闻。如果党内意见无法整合,自民党走向分裂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而上一次的自民党大分裂,同样也是深陷“黑金”丑闻所致。1988年的“瑞可利事件”,最终导致时任日本首相竹下登辞职,当时的自民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30多位议员集体出走,直接导致自民党在战后第一次失去执政地位,这一系列事件被视为日本战后四大政治丑闻之一。

与此同时,在野党同样面临内部分裂危机。作为最大在野党的立宪民主党内部同样派系林立,包括与石破政府政策取向接近的温和保守派、政策倾向与国民民主党部分主张相近的减税派,以及追求“大政府”理念的自由派。该党虽然表面上保持统一,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临时联盟”。

该党之所以能够维持表面上的统一,是因为其成员和支持者普遍认为,只要在选举中获胜,政权就有可能顺理成章地落入手中。然而,如果自民党发生分裂,整个日本政局可能被迫全面重组,立宪民主党也将无法再依靠自民党的失误轻松取得政权。因此,立宪民主党目前同样正因潜在的政局重组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无论最终走向如何,日本政坛未来很可能分裂成四大阵营。即延续现行自民党政策路线的阵营、推行减税路线的阵营、主张“大政府、高福利”的自由阵营,以及极右翼阵营。

当前,日本的政治运作逻辑是:执政党内部存在多种立场,通过调和各方意见维持党内整体格局。然而,一旦政坛重组,各新组政党之间的政策差异可能达到“180度”,这将意味着日本传统的“混合式执政党政治”可能正式走向终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