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靠无人工厂实现制造业回流吗?
美国能靠建设无人工厂来实现制造业回流吗?我认为不能。因为美国现在办工厂存在缺水、水运成本高等地理缺陷,自动化的人才储备也不如我们,所以它的无人工厂办不起来。即便办起来,也在成本上拼不过我们。
第一,美国建立无人工厂存在地理缺陷。
无人工厂只是尽量少用人,但还是需要有水电和便利的交通。
盘点一下后就可以发现,美国适合建立无人工厂的地点其实非常有限。
首先,五大湖区肯定不适合建立无人工厂。
这里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区,不缺水。但是在集装箱海运兴起后,这里就逐渐衰落了。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运上存在短板。五大湖、运河、密西西比河圣路易斯以上河段,冬季都会结冰,走不了船。
现在世界建立工厂的原则是优先建立在沿海地区。
目前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果想在这里建立无人工厂,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美国除了西北部、东北部、五大湖地区以外,都是缺水的状态。
沿海地区不缺水的是西北部、东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这里一向是美国收入较高的地区,想来对什么工厂之类的东西没什么兴趣。那就只剩下西北部地区可以建厂了。
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区缺水的状况要比美国要好得多。因此,从水资源的供应看,我国可以建立比美国规模大得多的无人工厂。
第二,人力、供应链存在问题。
我们这里看无人工厂怎么建起来的。
建无人工厂,首先要把生产线的硬件安装好,然后做工业自动化的人加上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对生产线进行调试。
这里拿我接触过的中部某省的央企主机厂的产线自动化为例。必须有汽车行业的人参与,才能把这个产线调试成功。
而且产线运行起来后,还要按运行情况进行后续的维护。
所以无人工厂只是车间里的人员减少了,但仍然需要有技术人员、自动化维护人员。
我们先看供应链。
由于多年去工业化,它的中低端制造环节大量缺失,产业链存在显著缺口。所以,它要想建立无人工厂,必须对外采购硬件。
无论是供货质量和时间,都会受到影响。
而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所以很多产业链需要的零配件,在长三角、珠三角,3个小时车程范围内,基本都可以找到供应商。如果在中国找不到,那么在其他地方,大概率也找不到。
因此,我国如果想搞无人工厂,只会比美国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另外就是建立无人工厂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为1.8亿,美国约1300万人。我国是美国的14倍。
我国每年超过55万的工科毕业生,美国每年只有6万左右。我国是美国的9倍。
我国从事工业自动化的人数约550万至860万人,美国为165万至255万人 。我国是美国的3至4倍。
可见,我国要搞无人工厂,相关的技术人才规模是美国比不了的。
最后,产线运行平稳性需要根据大量实体工厂运行的经验数据来不断改善。实体工厂规模越大,就能提供更好的产线运行的经验数据。
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总额的近30%,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
所以在这一点上,美国也赶不上我国。
第三,美国的物流成本太高,产品没有竞争力。
由于美国内河航运条件远不如我国,所以美国主要依靠公路铁路运输。货物公路铁路运输占比达到92%。我国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运,水运占比达到53%。我国单位物流成本(吨公里物流花费)仅为美国的51.45%。
而且,未来美国的运输效率还会下降。
例如,美国的公路是在超期使用。美国州际公路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桥梁和路面的设计寿命为50年。这意味着它的绝大部分公路已到了寿命终点。现在是在超期服役。
而把货物运输到沿海港口后,美国的港口工人还在抵制自动化改造,作业效率只有我国一半。加上美国本来就远离欧亚大陆,所以它的海运成本就比较高。
因此,美国的无人工厂可以建起来,但建的无人工厂成本太高、物流成本太高,这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我国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根本卖不出去。
美国最多只能设置高昂的关税,把我国的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勉强保住国内市场。
我分析这就是美国推行无人工厂来实现制造业回流会出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