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挣快钱”!浙商银行以转型底气打赢“营收保卫战”?

5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营收增长承压的行业背景下,浙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兼顾稳健与转型的成绩单。任职资格获批一个多月后,陈海强行长首次以新身份亮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明确传递出“不盲目追求规模、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为市场解读该行下半年“营收保卫战”的核心思路提供了关键视角。

从半年报核心数据来看,浙商银行经营基本盘稳固,转型成效初显。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2.48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6.67亿元,尽管同比略有下降,但资产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总资产达3.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63%。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负债端“压舱石”的吸收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7.47%,存款规模的稳步提升不仅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更体现出市场对该行经营实力的认可。

风险管控层面,浙商银行持续筑牢安全防线。报告期内,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3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向好态势;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2.3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上年末提升0.01个百分点至8.39%、9.62%,资本实力稳步增强,为抵御行业风险、支撑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营收与净利的短期波动,浙商银行管理层给出了客观且坦诚的解读,背后折射出的是该行主动调整发展节奏、聚焦长期价值的战略考量。一方面,前三年该行资产与营收增速较快,形成了较高基数,今年年初结合内外部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调低增长目标,体现出不盲目追求规模、注重发展质量的理性态度;另一方面,行业净息差下行通道中,该行坚定推进“低风险、均收益”结构转型,主动压降房地产、网贷等潜在风险较高的资产,增配央国企相关资产及住房按揭贷款等低风险资产,虽然短期导致资产端收益率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这一调整有效优化了资产结构,降低了风险敞口,为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利息净收入这一“基本盘”的表现上,浙商银行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230.46亿元,同比下降2.52%,降幅相对温和;净息差为1.69%,较去年全年仅收窄2个基点,而同期银行业净息差从去年全年的1.52%下降至1.42%,收窄幅度达10个基点。无论是净息差的绝对水平,还是收窄的相对幅度,浙商银行均跑赢行业大势,这一成绩的背后,既是该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控成本的成果,也体现出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较强的经营韧性。

非息收入的短期波动,则更多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去年上半年国债收益率下行,为非息业务带来较好市场环境;而今年上半年市场行情震荡上行,导致非息收入同比有所下降。面对这一客观变化,该行并未急于通过高风险业务弥补短期缺口,而是坚持战略定力,将更多精力放在夯实业务基础、培育长期竞争力上,这一做法虽短期内对营收有一定影响,但符合该行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方向。

展望下半年,浙商银行明确将继续打好“营收保卫战”,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的落地,将为该行实现全年合意预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在转型层面,该行将深化“低风险、均收益”结构调整,尽管预计资产端收益率仍会有所下降,但通过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可进一步降低风险成本,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在负债端,面对存款定期化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负债成本下降幅度收窄的挑战,该行将通过前瞻性布局优化负债结构,严控成本支出,以降本增效对冲息差下行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浙商银行“不盲目追求规模、不垒大户、不挣快钱”的理念已在全行形成共识,这一理念的深化落地,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该行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型。在经营过程中,该行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坚决守住“风险、合规、廉政”三条底线与各项核心指标底线,这种“安全优先”的经营思路,不仅能有效规避行业风险,更能为业务发展营造稳定环境,稳步拓展安全经营边界。

从行业视角来看,浙商银行的转型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前银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阶段,不少银行面临着规模与质量、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平衡难题。浙商银行主动放弃“挣快钱”的短期诱惑,坚定推进结构转型,以短期营收的温和调整换取长期发展的确定性,这种“以退为进”的战略选择,既符合监管对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