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后,一种惊慌感似乎正在西方出现并且传播

天安门大阅兵后,一种惊慌感似乎正在西方出现并且传播。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或许具有某种代表性,它提出,“一种新的平衡确实正在形成,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必须随之调整”。该文还援引之前的一篇论文说,华盛顿应该考虑从军事主导亚洲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在该地区充当配角的思维模式。

特朗普和美国防长赫格塞思都对外宣布观看了的天安门阅兵式,引来西方大量忧心忡忡的评论。《外交政策》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军队如今已处于领先地位”,作者是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任萨姆·罗格文。

该文写道,如今西方国家普遍认为,过去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称中国仅仅是西方技术的模仿者,它在窃取知识产权,是站不住脚的。“那种说法仍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远不如以前那么真实。”现在中国是机器人、电动汽车、核反应堆、太阳能、无人机、高铁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者和科技领导者。

如果需要证实的话,文章认为,93日北京的阅兵式就足以证明,仅仅说中国军队正在迎头赶上或抄袭外国军事装备设计已经远远不够,中国正在创新,并且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过程中,几十年来一直有利于美国及其伙伴的地区军事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北京天安门阅兵不仅展示了中国当代军事实力,也让人们得以一窥其未来。“中国过去一直不愿展示其最新的军事装备,但这次阅兵却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文章说。

亮点之一是将在中国不断壮大的航空母舰舰队上服役的飞机展示。此外,还展示了四种新型“忠诚僚机”无人机——这是一种隐形无人驾驶飞机,旨在与有人驾驶飞机并肩飞行并接受其任务。此外,还展出了至少四种此前从未公开过的反舰和对地攻击导弹系统,以及一艘新型无人潜艇和新型鱼雷,作者做了上述梳理。

文章提及, 2024年圣诞节刚过,社交媒体上就开始出现两架中国新型隐形战斗机试飞的模糊视频和照片。几周后,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建造一种独特的动力驳船,它配备可伸缩公路桥,可以让载车船只在未准备好的沿海地点卸货。随后,驳船的测试照片证实,它们非常适合在攻打台湾时将重型装甲运往岸上。

文章穿插了这样一段评论:今年5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上空进行了一场空战,共有125架飞机参与,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了中国装备,且根据有限的证据,这些装备似乎表现得非常可靠。

文章说,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现代化,自那时起,解放军经历了可以说是二战以来所有军事力量中最快的技术转型。文章猜,中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底想要干什么。“一种可能性是,中国正在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军事力量,以直接挑战美国。”“然而,如果从过去九个月的披露中可以得出一个广泛的结论,那就是中国并非主要专注于在太平洋地区投射其军事力量,更非在世界各地了。我们看到的许多新装备并非专门为此目的而设计。”

“当然,这些装备用途广泛。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大幅提升了其远程军事力量运用能力。它正在打造一支强大的战略运输机队,使其能够快速将人员和装备运送到世界各地。最近,中国开始扩充其空中加油机队,长期以来,这样的机队一直是美国全球空中力量投射能力的关键要素。中国目前拥有数十艘专为在公海作战而设计的‘蓝水’战舰,包括航空母舰和维持舰队在海上航行的补给舰。”

“但要考虑到,中国除了2017年在吉布提开设的首个海外基地外,尚未扩建;距离部署洲际轰炸机还有数年时间;而且它还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全球同盟网络。”文章认为,“今年涌现的新型战斗机、登陆艇、无人机和导弹系统,并不意味着将重点放在全球力量投射上。它们主要将加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地位。”

文章称,“重点应该放在中国的地区雄心而不是其全球存在上,台湾海峡首当其冲,因为那里的军事平衡显然正进一步向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倾斜。”写到这里,文章引述战略研究学术期刊《国际安全》上的一个趋势性分析报告,作者是安德森和普雷斯(两位美国学者)。它向台湾岛内和华盛顿那些认为保卫台湾符合美国切身利益的人提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结论:如果台海爆发战争,美军在亚洲的军事力量投入战斗,将遭受灾难性的损失。

那篇论文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于计算中国大量(且仍在不断增加)的中短程导弹在战争开始后的前30天对美国空军基地造成的损害。其结论是,即使在对美方最有利的情况下,美军也将在第一个月内损失45%的兵力。“值得强调的是,该论文仅仅研究了中国从陆上基地发射导弹的影响,并未考虑中国空军和海军额外打击的影响。”

安德森和普雷斯就美国如何纠正这种日益加剧的失衡提出了各种建议,但似乎没有一个特别有希望。“最终,他们认为,美国可能需要对战略进行更根本的反思。华盛顿应该考虑从军事主导亚洲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在该地区充当配角的思维模式。”

《外交政策》的文章说,为了应对东亚日益恶化的军事平衡,美国可以大规模扩张其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但这一前景似乎渺茫。“中国30多年来一直在推进军事现代化,但美国并未做出任何实质性回应。我们怎么能指望这种情况现在会改变呢?而且,即使华盛顿能够克服惰性,哪个亚洲国家会同意接纳所有这些军队?哪个亚洲国家会向美国保证允许其领土被用于对华战争?”

《外交政策》的文章最后说,如果这些障碍被克服,中国几乎肯定会以增加军费开支作为回应。“军备竞赛现在将让北京更有优势,而不是华盛顿。一种新的平衡确实正在形成,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必须随之调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