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正确的价值观,只能靠自己实践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张晓磊:“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评论区,标题为张广才添加】
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或者说人生意义与追求:
儿童时期来自学校的标语、课本和教室里悬挂的名人名言,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一些不自觉的痕迹。
到了青年时期,也就是中学大学时期,受到先是读者意林后来是NGO、微博大V宣传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曾经羡慕美国欧洲,因为他们有苹果、google,因为他们标榜自由平等代表整个世界,因为他们曾说“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为此,我们或多或少的曾怀疑过政治课本,或多或少的相信过公知精英。大家应该记得13年元旦的宪政梦,15年春节的穹顶之下,还有红火多年的壹基金;也会记得后来13年8月薛蛮子嫖娼被抓,以及后来南方系、壹基金、外务省的龌龊事被曝光。13年底的《较量无声》纪录片是重磅,清醒了我们的头脑。
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有了一点历练之后,我们在看懂世界之后,也终于找到真正的价值追求。我们发现,人生价值和意义不在出国去外企,也不在环保动保信教,更不在宪政和军队国家化;小时候的英雄故事、标语和口号里藏着人生追求的答案。雷锋说的一滴水融入大海,主席讲的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切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和迷惘的既深奥有浅显的答案。
我们还发现,美国强大的印象之所以根深蒂固,只是因为我们出生和成长的80、90年代刚好和美国开始称霸世界的时间巧合;其称霸的这几十年对古今中外历史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