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卖41亿片:中国纸尿裤,在非洲称王

最近,乐舒适递表港交所,申请主板上市。
很多人都在问,乐舒适是谁?
在国内却鲜为人知,在非洲却家喻户晓——它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产品横扫非洲,成为“非洲双冠王”。
乐舒适的出海故事,带来中国企业什么启示?

乐舒适的母公司森大集团是最早进入非洲的中国企业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末,森大创始人之一沈延昌来到国人较少涉足的非洲,担任港资企业的采购经理,后又因非洲疟疾辞职,打算回国发展。
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成为了他创业的契机。
一位尼日利亚供应商出于信任托他在中国采购一批价值20万美元的货物,过程中让他敏锐地洞察到中非两地信息差带来的商机。
乐舒适的成长故事,也随之悄然拉开序幕。
2009年,森大集团在加纳推出Softcare婴儿纸尿裤,随后将品类陆续延伸至卫生巾、婴儿拉拉裤及湿巾。

同年,乐舒适正式成立。
背靠集团的多年积累,乐舒适逐渐往“新兴市场卫生用品专家”靠拢,业务覆盖非洲、拉美及中亚等30余国。
很长时间以来,宝洁(帮宝适)和金佰利(好奇)占据非洲纸尿裤市场第一和第二的位置,纸尿裤相当于帮宝适的代名词、卫生巾就是护舒宝的代名词。
现在市场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耳其品牌Molfix、中国品牌乐舒适(Softcare)以及其他区域性品牌崛起,并通过本地化生产和高性价比策略积极抢占市场,宝洁的市场地位随之受到冲击。
在过去几年中,乐舒适找到特定赛道杀出一条血路与快消巨头分庭抗礼。
尤其是Softcare迅速从第三品牌跃升为非洲部分地区的第一品牌,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2024年,乐舒适年营收4.54亿美元,其中约93%来自婴儿纸尿裤、卫生巾的收入。
销售成绩甚至超过了老牌日化巨头宝洁。

乐舒适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一年分别卖出41亿片和16亿片,市场份额分别为20.3%和15.6%,市场排名双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非洲双冠王”。
这也意味着,在非洲纸尿裤每卖出5片就有1片、卫生巾每卖出7片就有1片来自乐舒适。
其毛利率和净利率远高于国内纸尿裤龙头豪悦护理。乐舒适毛利率高达35.2%,净利润率高达20.9%,而同期豪悦护理毛利率为27.91%,净利润率为13.23%。
毛利率持续增长,婴儿纸尿裤在领先地位的情况下仍能长期维持价格,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难得的是,其产品在非洲的复购率超九成,消费者认知度极高。
人气这一块得到了官方奖项的认证,比如,曾荣获“2022年人民选择品质奖——最佳婴儿纸尿裤及最佳卫生巾”、“2025年肯尼亚消费者选择奖——肯尼亚首选卫生巾及婴儿纸尿裤”等大奖。
作为非洲卫生用品市场的“隐形冠军”,乐舒适的产品逐渐成为当地人民的刚需。

乐舒适成功的秘诀在于,通过低价策略和本地化生产模式,成功填补了非洲卫生用品市场的空白。
“极致性价比”是占据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乐舒适以非洲为核心市场,长期践行低价策略。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欧美巨头宝洁、金佰利在非洲市场的婴儿纸尿裤每片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1.58美分、11.38美分。
乐舒适婴儿纸尿裤平均售价为8.3美分,相对来说便宜三成。
即便是走中高端路线的Softcare(平均售价为9.27美分/片),相较于欧美品牌仍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卫生巾产品线,凭借每片4.57美分(约0.34元)的超低价迅速在非洲占领了14%的市场份额,这个价格远低于国内的1-2元。

除了降低产品单价,乐舒适还专门生产小包装,降低购买门槛,让更多人买得起。
能卖这么便宜,本质是因为乐舒适把中国的供应链搭建能力搬到了非洲。
本土化生产+全球供应链为低价策略打牢地基。
非洲等新兴市场工业化水平低下,而本地产、本地销的经营模式,成功填补了非洲卫生用品市场的空白。
乐舒适善于发挥先发优势,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在非洲布局工厂,是非洲本地工厂布局最多的卫生用品公司,制造网络遍布8个国家,率先开展本地制造。
本地化的生产大大降低了运输以及关税成本,进一步保证低价之下的利润空间。
2024年年产能纸尿裤55.8亿片、卫生巾25.7亿片,市场均排名第一。
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物流网络发展不成熟,线下购买为非洲市场的主要消费模式。
这就需要打造多层级的渠道网络,把经销代理制和分销制相融合。

这少不了2000多个批发商、400多名经销商编织起来的深度分销网络。
乐舒适的下沉方式,堪称狼性。
当联合利华靠直升机送货时,乐舒适则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为了触达每一个城市和乡村女性,利用摩托车、小货车等工具深入宝洁、联合利华到不了的偏远地区,打通最后一公里,将销售网络铺到农村。最终让产品家喻户晓。
这一经过多年沉淀的成熟的渠道网络,是企业不易被替代的底气。
成为“销冠”,不仅产量要上来,渠道要打通,也要产品卖得出去才行。
宝洁依靠的是强大的全球品牌形象和营销能力,乐舒适则注重差异化竞争。
为了获得消费者信任,乐舒适善于因地制宜打造本土品牌形象,针对新市场进行消费者教育,巩固更新消费者对产品的形象认知。
善于避开跨国巨头的高端定位,以多品牌矩阵开展经营,覆盖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获得高复购率以强化品牌认知,在加纳、肯尼亚等国家成为国民级品牌。
前有风靡非洲的“手机之王”传音控股,现有“非洲卫生用品大王”乐舒适,都是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搭建能力在非洲市场的空白领域实现“降维打击”,一再创造商业奇迹。

“赛道选择得当,生产的是当地空白、市场急需、利国利民的产品”,这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商场如人生,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乐舒适成功的一大关键点。
婴儿和女性护理用品,正抢占低渗透率高增长洼地,相比中国和欧美市场陷入红海竞争,非洲仍是一片有待挖掘的蓝海市场。
直到现在,非洲婴儿纸尿裤及拉拉裤市场渗透率才约20%,远低于欧洲、北美及中国市场的70%以上;卫生巾渗透率约为30%,远低于欧美和中国市场的86%以上。
随着新生儿与女性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非洲卫生用品乃至快消品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扩大。
像乐舒适这样的日用快消品牌远没达到发展的天花板。
世界银行消费数据库显示,快消品作为必需品,占据了家庭消费50%的比重。

非洲的人口红利、消费升级与渠道红利,正在重现中国快消品行业三十年前的机遇窗口。
“干一年,看十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今天布局非洲,或许就是决定未来十年的关键一步。
提到企业出海,很多人都只会想到新能源车企、手机、家电等高科技产品的出海。
乐舒适的成功启示我们,科技含量不高的消费品,出海也能有新机遇。
事实上,已有不少中国新消费品牌出海成功。
比如,蜜雪冰城“席卷”东南亚,泰国、印尼、越南等国家的年轻人爱上了“喝奶茶”;泡泡玛特的LABUBU在东南亚、欧美乃至全球都掀起了一阵风暴;KKV通过场景化陈列和社交媒体营销,开创的“抱团出海”模式,带领100+品牌集体突围海外市场。

国内市场内卷的背景下,出海新兴市场寻找新增量几乎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
单一市场的权重下降,中国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增量,必须跳出国内视角,放眼全球。
近四年来,非洲新生儿数量复合年增长率为1.8%,位列全球之首。20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50%,人口结构显现增长潜力。
中国企业,机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