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两头不讨好,这可能是波兰历史上经常出现的状态,但现在已经翻篇儿
在波兰老城入口的皇宫广场,胜利柱上用宝剑保护十字架。波兰在一战之后,波兰第三共和国在华沙这里再次确立位置。梦游般解体的沙俄暂时放弃了对波兰的约束,也使得波兰因此有了历史上难得的放松时刻确。不对称的广场结构,果然缺乏稳定感。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旁边放置的是毁灭的胜利柱,看上去像切断的香肠。 这是德军轰炸的结果,纪念的是有名的 1944 年 8 月 1 日的 华沙起义。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无辜和最没有名堂的一次起义。它似乎是在向变得强大的苏军的一次投名状。但是残余的德国依然强大。轰炸在所难免,华沙起义军成为惨烈的牺牲品,即使苏联军队正在十二公里之外。
做一件事,结果两头不讨好,这可能是波兰历史上经常出现的状态。但现在已经翻篇儿。波兰已经在废墟重建,尽管如同施展老师说,这是欧洲最敷衍的教堂,但新生的气象已经很明显。
而波兰的经济正在变得欣欣向荣。失业率很低,由于老龄化,他们甚至从印度引入英语劳动力。我们很多印象可能觉得东欧很落后,但其实波兰是东欧里面的发达国家。
机会会有很多。下午在 TCL 波兰研究院,意外听到波兰总经理提到比亚迪汽车,很受欢迎。这里基本上都是德国和法国汽车的天下。比亚迪已经把奥迪总经理挖过来,七月销售额 650 台。 名爵表现最好,一年销售额差不多有 1.3 万台, 能排到第十四名。
或许中国汽车也在这里能卸下一颗钉子,在德法苦心经营的后花园,那将是了不起的成绩。
波兰对我们其实还是一个不太理解的国家,这是一个熟悉的陌生存在。中企大出海之际,这次将长建基业,深扎根基与当地融合。了解一个国家过去百年的演变走向,也是企业落地的基本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