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2025中报透信号:告别“灰暗期”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复杂环境中,平安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备受瞩目。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该行上半年的经营成果,也为市场揭示了其业务战略的调整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收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248.7亿元,同比下降3.9% ,不过降幅均较一季度有所改善。尽管业绩数据呈现下滑态势,但背后却蕴含着业务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的积极信号。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业绩会上指出,“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表态为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定下了基调。过去,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在快速扩张中积累了一定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业务模式在市场环境变化下难以为继。为此,该行提前布局,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对零售业务进行了深度改革。
在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已初见成效。零售贷款不良已出现明显拐点,高风险资产压降成效显著。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存量高风险资产清理已进入尾声,零售资产风险高点已过,新发放资产质量趋势向好,零售信贷业务基本实现企稳。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下降总量中,信用卡占比超过95%;2025年一季度零售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下降380亿元,2025年二季度零售贷款余额较一季度环比仅下降了31亿元,环比大幅收窄;基础类贷款中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了200亿元。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了零售业务风险的逐步降低与企稳的态势。
为进一步推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平安银行在获客渠道与业务布局上进行了变革。过去零售业务获客主要依赖中介渠道,如今自营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已达到1100人。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经营能力,还能更好地把控业务风险。未来,平安银行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基石类贷款、中收益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的投入,促进零售贷款止跌回稳,构建更稳健的零售业务增长模式。
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还特别强调了理财业务在零售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要重视银管资产、银保资产,尤其是基础理财,使其成为AUM(资产管理规模)高质量发展的“蓄水池”,下一步将打造“买理财找平安、好理财平安造”的品牌升级。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成为承接存款、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产品方案。而平安银行目前4.21万亿元AUM中,基础理财占比有待提高,因此提升基础理财在大财富管理中的作用,是优化业务结构的关键举措。
为提升理财服务质量,平安银行从队伍专业能力与资源整合两方面发力。通过提升零售队伍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资产配置方案;借助平安集团的资源优势与自身AI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庞大客群进行细分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作为平安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平安理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面对行业内超4万只理财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平安理财除了在产品创设和投研上发力,还与母行协同,从三方面提升客户服务。其一,满足投资者对灵活性服务的需求,推出“理财夜市”,解决上班族交易时间难题;其二,针对投资者的投顾需求,结合AI技术推出“平安理财+”智能陪伴系统,提供及时解读和资产配置分析;其三,依托母行专业财富队伍,开展投教服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认知和长期投资信心。
在对公业务方面,平安银行同样取得了稳健的发展。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造业、科技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7%。负债端也表现出色,负债总额5364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6944.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上半年,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1.79%,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个基点;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76%,较去年同期下降42个基点,有效优化了负债成本。
未来,平安银行目标明确。冀光恒表示,平安银行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下一步将加快改革方案的落地,推动自营队伍人数和产能提升,深化信用卡财富业务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理财服务,进一步优化付息率,完善扁平化集中化的风控体系;在坚持零售特色的基础上,推动对公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通过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和做精产品,实现对公客户的特色化经营,持续丰富投资策略,提升收益的稳定性;风险方面要继续坚持底线思维,业险协同,精准施策,支持高质量的信贷投放,强化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多策并举,清收完损,减轻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