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半年赚116亿,不赌风险换增长?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银行业面临低利率、资产荒的行业挑战下,杭州银行于近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并通过业绩说明会释放关键经营信号。上半年,该行以“从严治行、服务客户、转型发展”为主线,在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不仅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更以“反内卷”策略应对行业价格战,为城商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从核心业绩指标来看,杭州银行上半年表现稳健。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突破2.2万亿元,达2235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幅3.90%;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大增16.66%,盈利增速显著跑赢营收,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营收结构中,利息净收入仍是压舱石。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130.90亿元,同比增加11.22亿元,增幅9.38%,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65.14%,较上年同期提高3.2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杭州银行展现出较强的抗压力。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净息差1.35%,虽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但较上年末仅降6个基点,降幅显著缓于商业银行10个基点的平均水平,副行长章建夫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净息差边际趋缓的态势已显现”。
面对行业内愈演愈烈的非理性价格竞争,杭州银行选择主动“反内卷”。章建夫指出,盲目价格战不仅导致银行业“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更会削弱长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甚至积累潜在风险。基于此,该行坚决对非理性定价说“不”,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息差。在资产端,聚焦中小企业信贷、科创金融等高回报低波动领域,同时加大资产流转力度,减少低息资产占比;在负债端,重点拓展对公与个人结算活期存款,严格控制高成本负债规模,上半年存款付息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基点,有效对冲了资产端利率下行压力。
对于未来息差走势,章建夫预判仍有下行压力,但幅度将持续趋缓。一方面,新发放贷款利率与债券市场利率的下行压力客观存在;另一方面,银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加强、降本增效措施落地,负债端成本下降将进一步缓冲资产端压力,为息差稳定提供支撑。
在资产荒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增速与风险防控,成为银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杭州银行董事长宋剑斌提出“不以风险换发展”的核心思路,明确“风险可控的业务多做、不可控的业务不做、看不清的业务少做”,确保业务发展可持续。
回顾过往,杭州银行曾长期保持两位数扩表速度,而当前该行对规模增长的态度更趋理性。宋剑斌表示,结合市场环境与自身发展阶段,10%~20%的增速更符合内源式资本补充能力,也能更好平衡效益与风险。“规模是企业成长的特征,但不应成为误导。我们追求的是‘轻资本、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为实现这一目标,杭州银行将综合服务置于关键位置。在单纯信贷投放盈利空间收窄的当下,该行依托“六通六引擎”产品体系,精选七项重点产品,通过数字化平台强化中间业务服务,以“信贷+综合服务”模式降本增效。截至6月末,该行小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561.6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7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7.70%,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保持了资产质量稳定。
零售信贷领域,杭州银行同样展现出灵活的应对能力。副行长陈岚介绍,上半年消费贷需求逐步回暖,该行通过差异化授信、延长贷款期限、定制新市民服务等举措,新增签约客户超3万户;房贷业务虽受利率下行影响,新发放利率创近十年新低,但依托重点城市市场布局,仍实现127亿元投放、43亿元余额新增,成为零售信贷增长的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对银行业带来分化影响。陈岚分析,政策虽能带动消费贷与服务业经营贷规模增长、激发市场活力,但未纳入贴息名单的城商行面临利率竞争力下降、客户流失的短期挑战。作为其中一员,杭州银行已通过减费让利提升客户意愿,并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力求在竞争中守住城商行服务地方经济的主战场。
此外,投资者关注的分红事宜也有明确进展。该行已通过股东大会授权,将由董事会制定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并适时实施,为股东回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