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落幕,这家平台迎来强势反弹

“这么多年以来,我自己感觉今年是整个行业、整个业态变化最大的一年。”在前段时间进行的一次对话中,一位资深制片人如是说道。面对短剧冲击、用户注意力碎片化、长视频竞争白热化……平台与制作方纷纷调整策略,试图在变局中寻找新的增长点。2025年的剧集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此背景下,暑期档剧集的表现尤为关键。就在刚刚,云合发布了《2025暑期档长剧集网播表现洞察》,正片有效播放的冠军花落5月18日就已上线的《藏海传》,而上新剧·集均30天有效播放的第一则是属于《以法之名》。

500

与去年暑期档的成绩对比,头部选手的播放数据有所下滑,表明市场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去年正片有效播放超20亿的剧集共有3部,而今年却未能有1部超过15亿。不过,到了中腰部的位置,差距便渐渐抹平了,正片有效播放破5亿的剧集去年与今年一样,均为15部。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去年上榜前十的作品中,古偶与现偶仍占大头,但今年暑期档的头部选手明显类型更为多样,在许多传统题材上做出创新,从而成就爆款。

这一趋势最为明显地体现在优酷身上,优酷进入暑期档前十的三部作品《藏海传》《以法之名》《凡人修仙传》分别是来自古装权谋、现实主义、仙侠三条不同赛道的作品。其爆款储备的丰富性再度给予市场惊喜。

在大变局之中,优酷能够迎来强势反弹,背后是人与系统的高度协同。通过复盘暑期档头部项目的制造过程,许多细节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解释剧集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丰富图景。在毒眸看来,爆款的持续出产一方面验证了平台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和品牌运营体系构建了稳定的内容输出能力,另一方面也依赖创作者的艺术灵感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为内容注入的差异化价值。这种“系统+人才”的协同模式,正在重塑平台的内容竞争格局。

作为灵魂的制片人

提起去年暑期档的关键词,第一个映入脑海的一定是“黑马”,比如一枝独秀的《墨雨云间》。“黑马”固然令人振奋,但高预期作品的“扑空”也在另一侧给行业带来伤害。今年的可贵之处其实在于,平台重视的头部项目都从数据和口碑上收获了相对应的成绩,而这才是真正建立良性市场回报的关键指标。

500

“高预期带来高回报”,这一链条的成立,背后最为考验的便是平台的战略眼光与制作水准。这其中当然需要优秀的创作人才,但制度层面的支撑,才是这一切能变得长期而稳定的关键所在。优酷长期以来践行的“制片人中心制”,或许正是那个剧集市场新周期下的制度答案。

成为一名优秀的制片人,需要具备三项基本能力——趋势预判能力、剧本评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市场对于传统制片人的基本要求,而趋势预判能力和剧本评估能力则是对新时代制片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部精品剧集从立项到播出,中间起码经历数年的制作时间,而市场审美风向在这段时间中发生的变化,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必须直面的客观风险。因此,对于制片人来说,具备前瞻性的趋势预判能力,是保证头部项目不失准的重中之重。

《凡人修仙传》监制、虎鲸文娱盘古工作室总经理张龙就提到,“选题先锋性是抵抗内容滞后的核心武器。唯有提前预判观众情绪与市场空白,作品面市时才能与社会脉搏保持同步,不让观众产生‘这部剧讲的都是过去的事’的疏离感。”

500

同时,在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以法之名》总制片人敦淇看来,一位全能型制片人不仅要懂制作,也得懂剧作,“只有懂剧作的概念,你才能真正的把控住整个内容的品质和走向,这对制片人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以法之名》的创作过程中,初始的12集剧本因无法达到整体预期,傅东育导演和编剧团队决心全部推翻重头来过。这一过程中,恰恰是制片人团队作为桥梁,将平台的用户洞察、画像定位传递给主创,最终才碰撞出更精彩的版本。

对市场的变化,制片人也是感知最明显的。比如面对短剧对于观众审美的重构,如何在长剧市场中“扬长避短”?制片人的把关,在很多情况下能够与主创的视角达成平衡。敦淇提到,和短剧相比,“长剧当然还是需要一些铺垫,但铺垫一定是要有效的。我们讲‘去水化’,就是坚决要拿掉拖泥带水的东西,这一点一定要向短剧学习,做到长情节、快节奏”。

张龙也表示,“删戏无疑是痛苦的,尤其对主创来说,他们经历了漫长制作过程,对剧中的每个角色、每个场景都有着深厚的情感,舍不得在所难免。但为了让作品拥抱更多的观众,值得。”

与此同时,从版权剧到定制剧再到自制剧,这一条重心逐渐转移的发展路径,既是如今剧集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同时也是优酷坚定的方向。今年暑期,既有《以法之名》这样付诸多年心血的自制剧上线,也有《藏海传》《凡人修仙传》《七根心简》三部定制剧和《樱桃琥珀》一部版权剧,补足不同赛道上的供给。

独播率某种程度上是沿着这一方向外化出的显性结果,据QuestMobile统计,1-7月份,四大平台共上新了157部剧集,同比增长了12.9%,其中,优酷的独播剧占比为87.5%,是四大平台中最高的一个,反映出了平台对内容的主导权与信任度。

500

目前而言,自制剧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平台研判的优势,也能给创作者免去后顾之忧。敦淇在采访中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这一点,“互联网平台协同作战,能够减少非常多民营公司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数据、前端资金、后端宣传。尤其是一头一尾的工作是最麻烦的——怎么抓选题,怎么融资,怎么做电视台和平台的发行,播完了怎么回款。这些自制剧都不用担心,只需要把中间的内容做好。没有任何一家民营公司能够像平台一样给予自制剧这么大支持。”

基于此,“制片人中心制”的重要性也水涨船高。平台战略的变化由制片人率先传递,自制剧自然走在最前面。比如上半年“优酷原创”厂牌提出的“强叙事、系列化、国际视野”三大标准,以最快速度在《以法之名》及自制剧工作室身上得到了体现。

500

过去被视作缺乏外化行动力的检察题材,这次在创作者与检察部门的精诚合作下,找到了强叙事的基点,展现出以洪亮(张译饰)为中心的众多角色的人性灰度地带。云合报告亦显示出,洪亮是暑期档单日角色霸屏指数破50万中唯一一位非流量演员饰演的角色。

在系列化方面,敦淇工作室未来还会延续《以法之名》推出“守正系列三部曲”的后两部《势在必行》《黑夜告白》,同时基于此次检察题材的操作经验,进一步推出“诉系列三部曲”《追诉》《抗诉》《胜诉》。工作室也在竭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新型制片人人才,让更多优酷出品的内容走向海外。

厂牌升级,“吃透”垂类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要在长短之争中占据视线,仅靠内容出产的稳定性尚且不够,产业中游的精细化运营,是时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张龙提到,“当下剧集想做到全品类泛覆盖是很难的,多数作品本质是垂类剧,关键在于能否‘吃透’垂类。”

而要“吃透”垂类,最核心的方式就体现在剧场厂牌运营上。从过去的五大剧场升级到如今的“三纵一横”,优酷的剧场更有辨识度了。在暑期档上新的剧集中,不难看出剧场厂牌升级后坚定创新的步伐,以及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统一旗帜。

《以法之名》归属于白夜剧场,表面上与以往传统的悬疑犯罪类型多有差距,但它首次“刀刃向内”的题材创新,依然呈现出了近乎于悬疑类型的紧张体验。同时,检察官的人物设计更接地气,与普通老百姓一样需要面临孩子上学、家庭关系、人情网的压力,不得不在天理、国法与人情间进行平衡,避免了伟光正的主旋律创作。

500

生花剧场则推出了打破常规甜宠范式的《樱桃琥珀》。正午阳光出手,给青春剧带来了别样的风味,《樱桃琥珀》借90年代集体记忆解构了单纯的个体成长,以“酸涩美学”重塑了青春剧的人文深度。而自生花剧场升级以来,目前也已经涵盖了古装、青春、职场等多种题材,视野更加开阔,辐射的观众人群也更加广泛。

以漫改为标志的“少年幻”厂牌更是后生可畏。《凡人修仙传》在极大程度上延续了优酷在漫改赛道上一直以来的方法论——既照顾书籍、动画原著粉的观感,同时也吸引更多路人观众进场,扩大原著IP的影响力。为了做到前者,剧版《凡人修仙传》邀请到了动漫版的导演之一王裕仁来担任其中一位总编剧,在创作上保持同频;为了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也能被吸引,在创作和剪辑阶段主创又对前三集进行了极致打磨,力求引人入胜。

500

在与短剧的长线竞争中,长剧在观看的长尾效应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优酷又推出了聚焦经典剧集的“人间宝酷”剧场。《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大市场上最突出的长尾剧,都能在优酷看到,这是“人间宝酷”的独到优势。在云合暑期档正片有效播放的TOP20中,《甄嬛传》高居第16位,超越了不少新剧。

通过“三纵一横”剧场厂牌的差异化布局,优酷在垂直内容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相较于行业同类厂牌,优酷剧场体系展现出鲜明的品牌辨识度。这种精准的赛道划分和风格定位,不仅强化了平台的内容特色,更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差异化的品牌认知,让商业价值也水到渠成。

今年520,生花剧场与达霏欣实现了首次剧场冠名合作,证明了平台剧场化运营具备被品牌认可的空间。剧集虽有差异化,但只要剧场传递出的核心精神与品牌调性相符,平台与品牌之间便有机会建立更加长线而稳定的合作,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剧集招商带来的压力。

人才与科技构建的护城河

上中下游的高度协同与持续进化,背后需要的是多年以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就是基础设施中核心的一环。

除了早期的工作室之外,优酷近两年引入行业头部影视人的动作越来越频繁,《边水往事》导演算、“唐探系列”编剧刘五驷、耐飞董事长兼CEO栗坤等人,都纷纷加入优酷成为“造血细胞”。

500

不同从业经历的创作者所擅内容不同,但有机组合之后,便能为整个市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供给。张龙在采访中解码了他对于人才调配的核心方法,第一种便是基于过往成功经验的适配性匹配,即对不同类型的剧集,优先选择在该类型有成熟作品、深耕于自身舒适区的人才。这一思路与优酷不断引入各赛道头部影视人的思路不谋而合。

而第二种方法,便是通过建立差异化筛选体系,寻找高潜力、多背景的编剧人才来破局人才密度不足的问题,储备未来人才。张龙举例道,“比如本科法学、硕士戏文、曾从事记者工作且有计算机学习经历的人才:法学赋予严谨逻辑,记者经历积累广博见识与强文字组织能力,戏文专业保障创作功底,多背景叠加让其在特定剧集类型中具备天然优势。这类人才的培养周期远短于常规路径,能快速填补人才缺口。”在如今观众对剧情专业背景、现实基础有越来越高要求的当下,这样的选材方式无疑也是更加契合观众需求的。

同时,为了储备更多潜力人才,优酷也陆续推出了“春苗编剧计划”“海纳导演计划”等专项培养项目,并通过“新酷漾时趣工作室”寻找到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演员。在6月9号刚关机的《追诉》中,一共有16位“新酷漾时趣工作室”的演员出演。

500

除了人才的“软基础”,当然还有科技的“硬基础”。优酷研发的云尚制片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剧集行业生产中,并得到了创作者们的真诚反馈。敦淇表示,“比如我们的审批流如今都建立在云尚制片系统里,原来我们传统的制片有很多工作都是在报销等很繁琐的细枝末节上浪费了时间,用了云尚制片系统之后,大家整体都反映特别好。”

人才和科技的良性互动,让优酷拥有了自己的护城河。这种软硬实力的协同进化,不仅夯实了优酷在内容领域的领先优势,更在行业转型期展现出独特的抗风险能力。

能够在暑期档的平台站位中位于前列,优酷的强势反弹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动作下的厚积薄发。当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当从业者对前行的方向感到迷茫,恰恰需要平台的定力与魄力,才能找到差异化发展的方法论,唤回行业对好内容的信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