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500

来自老兵的祝福

硝烟虽已远去,警钟仍需长鸣。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不仅是对英雄史诗的深情回响,更是民族精神火炬的接力传递。当纪念活动的礼炮声响彻云霄,我们看到的是一面用血与火淬炼的精神旗帜——它承载着三重时代深意。

这场纪念是文明基因的唤醒仪式。从杨靖宇胃里的棉絮到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抗战精神早已熔铸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今天,当"00后"在数字展厅里触摸虚拟的抗战家书,当短视频平台上"抗战文物会说话"话题收获亿次播放,历史记忆正以青春语态完成代际传承。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抗战文物AR展"吸引百万青少年打卡,证明英雄叙事从未褪色。

纪念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宣誓。在联合国安理会现场,中国代表展示的抗战档案让世界看见东方主战场的牺牲;"和平发展白皮书"中35次提及抗战历史,昭示着中国永不称霸的文明底色。正如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由3000名少年组成的和平鸽方阵所演绎的,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

最深层的纪念藏在日常的文明肌理中。北京地铁"抗战记忆"主题专列里,乘客扫描二维码就能聆听历史回声;云南腾冲的"抗战菜谱"研学课,让孩子们在烹饪当年军民食物时理解坚韧。这些创新实践让纪念不再是凝固的仪式,而成为流动的生活哲学。当抗战精神化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注解,历史的回响便有了现实的韵律。

当然,我们的隆重纪念也是在用事实告诉世界、告诉西方,在与日本法西斯的殊死搏杀中,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3500万英灵在反法西斯同盟中远远超过其他民族和国家,在经济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日本法西斯的前提下,中华民族是用生命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的国家。这段历史不应该也决不能成为二战的空白和西方历史记忆的空白。

今天的中国虽然走在强国的路上,但我们不允许这样的历史再次重现,在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路上,中华民族舍得下一切,包括生命!

听,雄壮的军歌和悲壮史诗的交响,看,我们威武的仪仗方队高高擎起的国旗和军旗,这是民族的激昂、中华的奋起的步伐。我们当然要纪念,我们当然要展示,在地缘政治波涛汹涌的今天,给对手以震慑,给同伴以信心。和平,中国是最坚定的捍卫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