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中国发展金融虚拟资本市场需要底线思维

警醒:中国发展金融虚拟资本市场需要底线思维

一、犹太资本及其建立的国家,具有极限博弈能力与决心。

     也门胡塞武装8月30号证实,在不久前的以色列空袭中,也门胡塞政府总理拉赫维、副总理米夫塔赫、工业部长马哈格里等至少8名部长级以上官员身亡,另有多名“部长”受伤。

二、犹太资本在世界金融虚拟资本市场运用极限博弈的事件更多。

  罗斯柴尔德的“滑铁卢情报战”(1815年)

内森·罗斯柴尔德通过比英国官方更早获知拿破仑战败的消息,先在伦敦交易所疯狂抛售英国国债制造恐慌,待价格暴跌后再以极低价大规模抄底。此举使其单日获利超2亿英镑(相当于如今500亿美元),不仅垄断了英国黄金市场,也为后续主导欧洲战争债券发行奠定基础。其依靠的是比军方更高效的信鸽和骑兵情报网络。

1929年大萧条前的“杠杆狂欢”

高盛、莱曼兄弟等犹太投行大力推广股票质押贷款和场外杠杆交易,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散户投机,显著推高了股市泡沫。高盛在1928年推出的“蓝山基金”便是典型代表。危机爆发后,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导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强制分拆商业银行业务,对犹太投行模式造成沉重打击。

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CDO屠刀”

高盛、雷曼兄弟等机构将高风险次级贷款打包成“担保债务凭证”(CDO),并通过游说评级机构赋予其AAA最高信用等级,出售给全球投资者。高盛内部邮件甚至显示其高管将这些产品称为“垃圾”,但仍继续向外兜售。危机爆发后,贝尔斯登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而高盛虽获巴菲特注资,但也付出了高昂的股息和决策权代价。

2020年加密货币博弈

犹太资本尝试挑战传统法币体系。高盛、贝莱德等大力推动比特币ETF合法化,试图将加密货币纳入主流投资标的;Meta(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曾尝试发行跨国稳定币Diem(原Libra),以期建立新的全球支付网络。这些举措被视为对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传统货币主权发起的挑战,后者也以“威胁美元地位”为由进行了干预和叫停。

 核心博弈策略与模式

犹太资本在虚拟资本市场中的“极限博弈”能屡次上演,并常能占据先机,离不开其几种核心策略:

情报优势至上:信息差是金融市场上最直接的利润来源。从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远超官方速度的情报网络,到现代高频交易算法对毫秒级信息优势的争夺,本质一脉相承。

风险结构化与转移:擅长通过复杂的金融工程,将高风险资产包装成低风险产品(如CDO),并转移给风险承受能力更低、信息更不充分的投资者,实现自身套利。

监管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寻找全球不同市场监管规则的差异和漏洞,在合规的灰色地带进行套利,或通过强大的游说能力影响规则制定,使其对自身有利。

全球布局与对冲:不将筹码押注于单一国家或市场。正如其在中美博弈中“两头下注”的策略所示,其往往通过多市场、多资产的对冲操作,确保在任何一种情境下都能获利或减少损失。

​犹太资本在金融虚拟资本市场的极限博弈,带来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产生了系统性风险:许多极限博弈操作,尤其是高杠杆和复杂的衍生品交易,也极大地放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成为1929年、2008年等多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犹太资本在世界金融虚拟资本市场中的“极限博弈”,是一部利用情报、创新、全球网络和风险转嫁来追求超额回报的历史。这些操作既展示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极致能动性,也暴露了金融系统内在的脆弱性。

三、目前中国金融虚拟资本市场在金融虚拟资本运行层面存在巨大风险。

1、没有形成金融虚拟资本运行闭环,美元、美股、美债、美数(稳定币)等美国金融虚拟资本事实承担着锚定物的功能,金融虚拟资本市场运行单方向向美国金融虚拟资本市场调度资源。

2、金融虚拟资本市场中投资型和投机型没有较好分开,让犹太资本有了可趁之机,也让需要稳定分红的国内投资型资金无处可去,更让国内民营经济中实体资本通过投资型金融虚拟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地代际传承无法实现。

3、国内市场现在滞留大量发展型国有金融虚拟资本,主要承担政治使命,没有博弈能力,很容易成为犹太资本的猎物。

4、犹太资本在前两轮全球实体经济最强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控制地位,二战前的德国及欧洲,二战后的美国,现在对中国正在布局行动中,再加上敢于博弈,善于博弈,敢于猎杀和善于猎杀的本性,如果中国没有底线思维,不用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组织方式,前景也是难料的。(注:资本产生于生产集中场景,只有新时代社会主义比其高一个段位,控制好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