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剥夺的入学权:两个女孩的悲剧,不该只是新闻!

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女孩拼尽全力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家庭的阻挠,被迫放弃入学的机会。这样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里发紧,甚至产生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仿佛我们仍然被拴在落满灰尘的旧时代里,挣扎不得。短短几天之内,就接连曝出两起类似事件,这不是什么孤立现象,而是冰山一角。

第一个案例,一位甘肃少数民族女孩,“小小鸡翅根”。她努力考上了大学,母亲全力支持,父亲一度摇摆,但最终在爷爷奶奶的施压下,全盘否决。理由是“女孩子出去不放心”“读书出来什么都不是”。结局就是——她不得不放弃大学,甚至被要求嫁人。

500

第二个案例,一位回族女孩,同样是高考有了不错的成绩,却被父亲以“去汉族的地界念书,他就无法掌控女儿”为由,强行拦截。这里面的逻辑,赤裸裸地展现了部分家庭对于“女性自主”的恐惧与抵触。他们不是担心女儿读不好书,而是害怕女儿拥有了独立的人生,从此跳脱出他们的掌控。

500网友向我求助

这不是家庭小矛盾,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关乎教育公平、性别平等、人身自由的大问题。2025年了,一个女孩考上大学,还要面临“能不能去”的问题,这就是当下最荒谬的现实。

我们一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为数不多能够改变命运的路径。寒门出贵子,本来就是社会流动的关键通道。但眼下,一些家庭却以“家族荣誉”“封建传统”为理由,硬生生把孩子的出路堵死。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拿孩子的人生去祭奠老一辈的落后观念。

更可怕的事是什么呢?

更可怕的是,这种阻挠往往发生在女孩身上。因为在他们的逻辑里,女孩子的价值不在于知识和能力,而在于“听话”“成婚”。这种赤裸裸的父权思想,不仅摧毁了一个个年轻女孩的未来,也在消耗整个社会的活力。

很多人一提“传统”,就自动加上了“必须尊重”的注解。但请注意,真正值得传承的传统,是文化、是智慧、是创造,而不是压迫。拿“传统”当借口,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迫使她们在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年纪被迫走向婚姻,这不是传统,而是枷锁。

我们必须看清:所谓的“爷爷奶奶做主”,所谓的“封建思想”,其实都是对女性的掌控欲在作祟。教育会带来独立,独立会带来抗争,而抗争会威胁到他们的权威,所以他们宁可让孩子一辈子困在家庭牢笼里,也不愿放手。

不少人可能会说,这是家庭内部的事,别人不好插手。但问题是,当家庭内部的“私事”已经触及到孩子的基本权利,那就绝对不是“私事”,而是公权力必须介入的领域。

《义务教育法》规定,孩子必须接受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宪法》更是明确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些法律条文不是写着好看的,而是要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如果有人敢于公然违背,那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特别是对一些因宗教或所谓“民族习俗”干扰孩子受教育权的行为,更需要严格监督。信仰可以是个人的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任何信仰都不该成为剥夺孩子上学机会的借口。

我们常说,“教育改变命运”。但如果教育的路在一开始就被堵死,那么所谓的“努力”与“命运”就成了笑话。女孩们不是不努力,她们甚至比男孩更努力,因为她们明白自己必须通过知识才能挣脱枷锁。但如果社会任由家庭的暴力和落后观念压制她们,那就是在逼迫这些孩子陷入绝境。

试问,一个被迫放弃学业、早早被推入婚姻的女孩,她将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她可能会被困在同样的泥沼中,延续同样的悲剧,把这种绝望一代代传下去。而我们社会本可以通过教育,打破这个循环。

光是感慨“可惜”“可怜”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介入。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有孩子被迫辍学、被迫放弃上大学的举报,就应该立刻启动调查,依法干预。对于强行干涉子女受教育权的监护人,应该给予法律上的警告、罚款,甚至剥夺监护权。

同时,社会层面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救助机制。比如,设立“教育保护热线”,让被困在原生家庭的孩子可以有渠道求助;比如,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地区的监督,确保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被“传统”拖回旧时代。

我们喜欢说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正在实现民族复兴。但真正的现代化,不只是高楼林立、科技发达,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在一些地方,女孩考上大学依然要面对“能不能去”的问题,那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残缺的。

文明的核心是什么?是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尤其是那些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压迫的群体。女孩的受教育权,就是社会文明程度最直观的镜子。

500网络图源

结语

这两起事件之所以让人心痛,是因为它们并不是孤立的新闻,而是现实中无数类似悲剧的缩影。多少女孩拼尽全力冲出泥潭,却被家庭一脚踹回去;多少母亲暗暗流泪,却无法与整个家族的压迫对抗。

如果我们只是看一眼,摇摇头,然后继续往前走,那么下一个悲剧还会发生。必须有人发声,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女孩们考上大学,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只是为了活成一个正常人,一个自由的人。她们要的,不是奢望,而是最基本的权利。

2025年了,我们不该再讨论“女孩子能不能读书”的问题。这不是争议,而是底线。任何阻挠,都应该被定义为对文明的冒犯,对人权的践踏。社会不该容忍,国家不该容忍,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该容忍。

给女孩们一条出路,让教育真正成为改变命运的钥匙,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作者:都护,自由撰稿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