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人物也要写神话
浪浪,应该读第二声、念“廊廊”同音,意思是流动的样子。
《离骚》中“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王逸注释为“流貌”。
浪浪山,流貌之山,本就有一丝不实的虚幻之意,但是此间的芸芸众妖,妖生海海,一如人间奔走流离的千万人的人生。
哪怕浪浪山大王洞的那个大王,估计也就是个连沙僧的铲子都挡不住几下的基层妖怪,但仅仅是在他手下伙房打工的二舅、哪怕拿着排名九千多号工牌的小喽啰都还能在这片区域里彰显着荣耀的身份。
而那几个连一个名号都不配有的小妖怪,在加入无果和被驱逐出组织的时候,却萌生了一个自己去拿个神话结果的异想天开的念头。
一部2D的动画电影,就讲了这么个几位不靠谱的凡人,哦不对,是凡妖的故事。
我在银行和证券行业有许多朋友。有一次去某券商副总的办公室,见桌面扔了张表格就随口问了句,他说是今年的新进员工名单。
我惊讶地说你们这儿还进人?去年不是还裁人呢吗?他讪讪笑着讲结构优化,其实解决应届生就业也有指标的。
我扫了一眼,发现清华、人大和交大各一个,复旦有俩,剩下十来个都不是啥名校,有的学校我连听都没听说过。
我说,这都啥标准?他报了几个商界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我说他们的娃还会要来你这儿?他说是他们推荐的,面子必须给的,进人嘛,基本都要靠关系。
记得有银行行长朋友也跟我说过,有时父母能搞定多少业务、拉到多少存款,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入职甚至未来。
在那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个声音是:凡人都以为学习和名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但即便是那些只能来实习一下的人,背后也都是一个个身份显赫的影子。
想起黄眉对小猪妖说的话: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去取经?如来和孙悟空五百年前就认识,唐僧则是金蝉子转世,当今大唐天子的御弟。整条取经的路上,连那一个个妖怪都是有区别的,从上头下来的、上头有人的最后都被收了回去,而在本地打拼出来的都被灭得连渣渣都不剩。
至于小猪妖、蛤蟆精这样的“喽啰”,只是“大圣金箍棒一甩、无数小妖瞬间毙命”中的一份子。
又想起就大王洞这么个小小的编制,二舅拉扯了一个蛤蟆精,再要拉他的发小小猪妖就只能慢慢等机会。而以他的身份,当两个小妖因为把缸擦得太干净连大王祖先的字都擦没了从而面临生死大灾的时候,这位二舅连知道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人生也如妖生,有的人一生往罗马而行,而有的人就生在罗马。如果你把罗马当成人生成功的标准,那么到处都是不公,人生无助而灰暗。唯有把“我想把人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当成人生的意义,才能不计起点、不计路途,眼里只有自己想去的远方,用着自己喜欢的走法,身边只有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活法才简单而纯粹。
我有个学生在教孩子学英语,很普通的职业。但是她说,她不想用题海战术来磨,也不想采用应试的套路,那样的话孩子就算提高了分数,但是英语仍然没有掌握,甚至可能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问她,那你想怎么做?她说,我教他们方法,根据每个人的个性以及学习上的卡点,因人而异地去帮助他们自己来提升。最后成绩也会提高许多分,甚至有的学生在未来参加雅思和托福考试的时候,自己就能提高水准,只是自己会比其他老师多付出许多心力。
她说,只有一对一才能做到,我和她说的那些商业化提升的路子,她一直在犹豫,而犹豫的点是:方法的传授还能不能做到。
我觉得,遇见她的那些孩子是无比幸运的。
我还有两个学生是在职场打拼的。有个男生是在大厂从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作,三年前是个单纯的技术男,因为表现优秀而可能走向管理岗。可当时那位男生完全不善于表达,不仅会有时搞不清楚上司的真实意图,处理同事和下属的工作安排还非常吃力,至于每次要处理冲突的时候,更是心力憔悴。
还有个女生在银行工作,对于上下左右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她最大的课题。
在两三年的陪伴里,我和他们讲了无数的职场经验,如何揣摩领导的诉求,如何分辨同事想要的和想回避的,如何去理解下属的职场发展意愿以及根据不同的个性和能力来组合安排工作。
我教过他们,组织下属开会,最后一定要形成会议纪要,并且一定要包括完成时间、责任人以及完成的标准这几个要素,至于谁来负责记录这个会议纪要?我给了一个小秘笈:会议结束时再来定今天交给谁。这样谁都只有乖乖记好所有的安排了。
去年那位女生被评为全行只有两位的先进称号,而今年那位男生则顺利实现了达成P6的升职。我们的相遇,对彼此都是一份因缘际会,而我在他们拿到结果的时候,内心浮现着满足和喜悦,来自于对他人的成就。
小猪妖他们四个的故事根本进不了正史,抓个把老鼠精、救了十个孩子这样的事情,在历史的波澜潮流里连个浪花都不会有。但是对于北张村的村民来说、对于孩子的父母们来说,这就是人生最神奇的际遇,也是一生最美好的时刻。
世人都只记得那些英雄伟人、富贾巨匠,只记得那些神话,却忘了自己也可以书写神话!一部不被大众所知,但自己知道、也有一些人会知道并铭记的神话。
我和我的那位学生,都有我们自己的心念,不是被世间框界和定义的那种,而是我们自己的取经路、向佛路。
我们的一生之于整个人类而言渺小如尘埃,但对于我们周遭可影响的一小块地方、一小群人,这颗尘埃也可以有山岳的力量。而从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一点点社会的光亮,就是文艺视角的转变,例如李子柒、董宇辉、还有那些脱口秀,被关注的已经不再全是那些宏大叙事,而是转向了普通人,平凡而精彩的人生,也可以成为时尚和神话。
凡人就不配被看见、不配有故事吗?
我还有一位朋友,很年轻的女生,不显出挑,普通、安静。工作时会有独到的见解,但是话少,别人也许觉得是偶有灵感,但在我看来那是“有点东西”。
有一次她很随意地聊到以前职场的经历,她的部门领导有性骚扰的行为,会摸摸女同事的手、有时搭个肩或者其他身体接触,行为不严重,算揩油吧,加上他的职位以及在公司的资历,其他女同事都是敢怒不敢言。而我这位朋友就站了出来,直接硬刚,怼了对方一个下不来台,场面一度很严重,但最后公司大领导支持了她,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听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她身上的光。她向确定的黑暗发起了不确定结果的挑战,她赢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输了呢?
我想起我很景仰的两位记者。一位当年揭露兰州股票黑市被悬赏五百万元买人头,后又揭露山西疫苗乱象、河南艾滋病现状,在一个个报社都呆不下去了,还是不断推动关于尘肺病的调查和呼吁,最后迎来了国家的政策和立法。他是王克勤。
另一位则向光鲜亮丽的大企业发起了堂吉柯德似的冲锋,让三鹿和三聚氰胺这两个词在全国家喻户晓,但是各方的压力仍然如暴风雨袭来,最终还是辞去了记者职务。他是简光洲。
小猪妖他们四个合体去挑战那个看起来强大到不可战胜的对象时,并不是本着对结果的自信而去的,他们依托的是内心的信念以及对同伴的信任。凡人向命运、向财富权势、向卓著声名去发起挑战的时候,有人抱以必死心,有人抱以必胜心,而我最赞叹的是“必须心”——这就是“我必须要做、不得不做的事”,无论结果和代价。
为什么电影里要说“一生只能用一次的大招”,因为用完就打回原形了,就失去所有曾经努力拼搏而来的一切了,多少人为此都选择了隐忍承受、望而却步。但是,当你有了“必须心”,小人物也是可以写神话的。
小人物的神话也许只是正剧里被一笔带过甚至是被删减的戏份,弥勒出现的时候黄眉没有为他的恶行付出任何代价,拿着新的法宝就去扮演他的正剧角色,剧情如设计好的那样仍然在继续。
四个小妖拼将此生休,尽此一夕欢,与其说是为了打救十个孩子,不如说是在成就自我的心。
代价虽然巨大,但是这一生光芒璀璨。
电影的最后时刻,天上飘过孙悟空的四根毫毛,大圣说能保住这四个小家伙的命。又为他们感到高兴,又有几分悲凉,小人物的命运终究还是要靠大人物的照拂。
任何时代,都有太多的大佛和大妖,有太多的大事、大局,小人物在其间似乎最好不要有英雄梦,因为你不知道大妖的拳头和大佛的眷顾哪一个会先到,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大圣的救命毫毛,更不知道自己走向英雄的行为究竟对大事和大局有没有意义。
但是每一个小人物都应把善良当作底色。有时,只是做了良知告诉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成了英雄。而更多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那些同样善良并且正在努力做些什么的小人物们搭一把手、发一点声,我们拔不出有仙家法力的毫毛,但是我们可以像北张村民一样写一副锦旗、蒸一笼馒头。
我还是相信“有德者天佑之”的,而我更相信“有德者我应佑之”。
全片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座供奉着四个野生小妖的小庙。很粗糙,香火也微薄,但是它让我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不仅是自己一生的修行意义,其实也是对许多人的意义。
我也许都不知道这些人在哪里,好比说我写了这篇自己喜欢的文字,但我不认得每一个读者,而他们会看见,有人会记得。
你我都是小人物,心至,念起,行之,脚下也有五彩祥云的。
—— · END · ——
No.6517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