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care开启纸尿裤“透明生产线”,能否筑牢品控防护墙?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母婴头部品牌Babycare在其亚洲1号透明工厂举办发布会,官宣三款纸尿裤新品,并公开“35+2338”项品质管控标准、“黄金创新供应链”以及先进生产线;同时,Babycare还宣布开启纸尿裤透明生产线“24 小时云监工直播”及“千人质检员”计划,用户可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直观看到“零剪辑、零滤镜、全透明”纸尿裤生产线。

资深媒体人杨澜作为品质见证人、老爸测评创始人魏文锋作为品质质控官,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杨澜表示,“守护母婴健康需要筑牢用品安全的防护墙。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母婴企业用创新技术和对需求的真切关照,回应大家的‘安心’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初,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称,有宝妈购买BabycareAIR系列艺术大师纸尿裤后,发现纸尿裤上有大块黑色尖状异物,一捏碎成了黑渣。Babycare客服对此表示,可能是“机器没操作好,导致的原材料残留”,如果还有类似的投诉会将产品下架。目前这一事件暂时未有公开的调查结果。
“Babycare纸尿裤今年出事的时候我还不信,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家小孩身上。”买到异物纸尿裤的消费者非常无奈。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一企业,长期收购Babycare、麦酷酷、自由点等知名品牌的残次纸尿裤和卫生巾,再翻新售卖。虽然是假货冒充正品,但引发了大量消费者对Babycare产品质量的讨论,以及正品是否可信的忧虑。

2014年创立的Babycare最早靠一款腰凳背带切入市场,如今已然将产品拓宽至婴童服饰、玩具、卫生巾等生活用品,除了奶粉和保健品几乎覆盖母婴全品类;其产品主要通过代工和自建工厂生产。
近几年,Babycare的代工和自建工厂涉及的产品都出现了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行政处罚的情况。
2024年4月,Babycare的托比恐龙牙刷及Free减压背带分别被市监局抽检判定为产品质量不合格;因此被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市监局没收违法所得,同时被罚款1.29万元。2024年11月,Babycare的婴童豆豆床品又被检测出面料PH值不合格,再度被罚款15749.24元。
今年“3·15”的纸尿裤事件后,也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和质疑Babycare的产品质量。有消费者质疑是其代工模式导致品控不严,并吐槽Babycare是“母婴界的南极人”;也有消费者反映Babycare产品体验不好:“洗衣液清洁力一般,味道还很刺鼻”“绵柔巾掉絮,用了很久发现里面竟然不含棉”。

截至8月28日,“黑猫投诉”平台共有超过2230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Babycare”,其中不少消费者投诉涉及Babycare产品质量、虚假宣传、客服体验差等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7月29日,有消费者对Babycare发起投诉称“店铺购买的储奶袋是用来给婴儿储存母乳,售卖的储奶袋有毛发,导致存储母乳不能使用,产品质量不合格,需赔偿损失储奶袋的十倍赔偿另加母乳损失费”。

此外,7月3日,还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在抖音商城购买Baby care皇室纸尿裤 使用后严重过敏 侵害了人身安全 对方不处理 平台也是不给予处理 不理会 一直显示平台处理中 又一直没处理”。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Babycare频频曝出的卫生和质量问题,可能跟代工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关联。代工模式下,品牌难以对每个代工厂的生产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代工厂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使用次品等等问题,导致最终产品不合格。
张毅认为,代工模式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具有足够的把控力,目前整个工业生产配套都比较完善,如果能把控好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环节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随着全品类扩张,品控难度也会加大。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曾提到,屡遭投诉说明Babycare可能在产品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此次发布会也体现了Babycare对“品控质疑”的回应以及对品质保证的信心。Babycare官宣正式开启纸尿裤透明生产线“24小时云监工直播”及“千人质检员”计划。用户既可扫描纸尿裤外包装上的溯源码在线观看纸尿裤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也可报名成为“质检员”走进生产线现场,亲眼见证一片纸尿裤的诞生过程。
据了解,在中国的纸尿裤市场,Babycare已赢得重要头部席位——截至2024年,Babycare连续3年位列婴童尿裤天猫618、双十一店铺销售额第一;另据尼尔森数据,2024年2月-2025年2月,Babycare纸尿裤线下BBS(母婴渠道)市场份额已冲至第一。